第41章 朝臣不把本王当回事,孤何以监国
作者:谷禾   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最新章节     
    “把马顺、毛贵和王长的尸体抬下去,好生安葬。
    至于血迹,不要清除,让大大臣们每天看看,本王相信多看几日后他们会记住今天的。”
    朱瞻墡吩咐锦衣卫去给马顺三人收拾,血迹暂时不清楚,他就是要让大臣们每天都看到,提醒他们犯过的错。
    一百零几个大臣默不作声,这下好了,本来土木堡之变就让朝廷少了三分之地的大臣。
    这一波又去了二十几个大臣,少了一半。
    朱瞻墡让大汗将军把陈镒提到前面来与王直站在一块。
    看着还剩的一百零几个大臣,朱瞻墡很痛快。
    果然,只有锋利的刀会让这些大臣屈服,凌厉的手段才能让大臣们乖乖听话。
    “尔等都说赤胆忠心,但本王看不到,尔等若真有赤胆忠心为何不上阵杀敌?
    别说文臣干不来武将的事,前前任兵部尚书王冀,刑部尚书金濂,工部尚书石璞,同样是文臣,同样可以上阵杀敌。
    特别是王冀,正统二年第一次去西北边疆整顿军务,抵御蒙古南下。
    正统三年领兵出塞作战,然后三征讨麓川,正统十三年,才从麓川归来。
    正统十四年也就是今年又去南方平定苗乱。
    再看看你们,除了在朝堂上弹劾别人,与上位唱反调之外能干什么!
    本王怀疑,皇上匆促出征,不是被王振蛊惑的,而是被你们逼的。”
    朱瞻墡开始唾骂,然后拿王冀、金濂和石璞举例。
    特别是王冀,与朝中大臣不对付,与王振和皇上关系密切,王冀也是也就是他们口中的阉党。
    王振一党只是王振不行,其他人都很厉害。
    再看他们除了会狂吠还会干什么。
    朱瞻墡就是要刺激他们,如今朝中大臣已经缺了一半,剩下一半让哪些人来担任,决定权在他。
    朱瞻墡把朱祁镇御驾亲征的原因也甩在他们头上,这顶帽子够他们受到了!
    “殿下不可污蔑臣等!”
    高谷站出来,他可不敢接受这顶帽子。
    一旦接了那就要落得跟王振一样诛九族抄家的下场。
    “殿下不可污蔑臣等!”
    “殿下不可污蔑臣等!”
    大臣们纷纷附和,可朱瞻墡不理会。
    “太后,臣请辞!请太后恩准!”
    就在大臣们以为朱瞻墡还活继续骂的时候,朱瞻墡突然转身朝孙太后跪下请辞。
    孙太后和大臣们猝不及防,王直直接吓得跪地,将头紧紧贴在地上。
    陈镒一看也吓坏了,今天的事情可是因为他而起的,襄王这是要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大明的罪人。
    “襄王,不可胡说,你刚监国就要请辞,你让哀家和太子怎么办?
    你要置皇帝于何地?
    大明江山危急,襄王这时候要撂挑子,如何对得起先帝和太皇太后!”
    孙太后急了,站起来上前扶朱瞻墡,他知道拿皇帝押朱瞻墡根本没用,只得搬出先帝和太皇太后。
    “可是~太后,大臣们绝大部分都不把臣当回事啊!”
    朱瞻墡说着哭了起来,意思很明显,大臣们大部分不把他当回事,这个监国他监不了。
    “襄王起来,起来说,哀家为你做主!”
    孙太后使劲拉朱瞻墡起来。
    “谢太后!”
    朱瞻墡也就着台阶下,站了起来。
    “太后请回座位,站在累!”
    朱瞻墡让太后回到椅子上,他不撂挑子了。
    “启禀太后,吏部尚书王直代表朝堂来请臣,在长江的运河入口处接到臣,之后我们一路向上来了淮安,花了半天时间去看望了一下郕王。
    郕王临别的时候,担心臣久在长沙,对朝中的事物一无所知,让王尚书在路上给臣讲讲。
    可朝廷已经立了太子这么重要的事情,王尚书竟然只字不提。
    要不是郕王让人转告,臣还不知道朝廷已经立了太子。
    王尚书此举完全不把臣当回事!
    他都接到臣两三天了,就算在接到臣的那会忘了,也不至于两三天了还想不起这么重要的事情。
    他就是不把臣当回事,不屑于告诉臣。
    还有今日,臣知道大臣们对王振心中有熊熊怒火,需要泄愤。
    臣当机立断,下令诛王振九族,抄没其家产充公,帮他们发泄愤怒。
    如今京城危急,其他事情应当先放一边。
    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把臣的话当耳边风,势要问罪王振党羽。
    陈镒等人还以死逼迫,见臣不为所动就当庭行凶。
    此举完全没把臣这个监国亲王放在眼里。
    完全不把臣这个太宗嫡孙,仁宗嫡子,先帝同母胞弟当回事。
    如此情况,臣监国有心也无力啊!”
    朱瞻墡又给大部分大臣扣了一顶大帽子,藐视监国亲王!
    “臣知罪,请太后和殿下责罚!”
    王直赶紧请罪,刚才是陈镒连累了大家,现在是他连累了大家,祸根在他这里啊。
    王直死死地盯着陈镒,都怪陈镒,襄王都让他就此打住,他还要死谏。
    路上的事,襄王已经不打算追究他了,现在好了,太后和襄王必然要追究他责任。
    这一切都是陈镒害的,你打住不就没事了吗。
    别人可以说请太后和殿下恕罪,他王直不行,不然只会受到更强的责罚。
    “臣等知罪,请太后和殿下恕罪!”
    “臣等知罪,请太后和殿下恕罪!”
    “臣等知罪,请太后和殿下恕罪!”
    大臣们瞬间跪地求饶,将头埋得很低,这个罪名太大了,这可是朱九族的重罪。
    刚才襄王说怀疑是他们逼得皇上不得不匆忙出征,这没有凭据。
    可他们不把监国襄王当回事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很多人羡慕王直,他的罪责没有那么多,那时候的襄王还没有正式监国。
    今天不一样,襄王已经正式监国了。
    周忱庆幸自己在朝中没有什么熟人,也没加入他们。
    襄王提拔他为户部尚书后他就一心维护襄王,若是王直被霸官,那吏部尚书就空出来了,他也可以推荐自己人上来。
    如今他也是户部尚书了,该发展自己的势力了。
    “尔等真是胆大包天!罪不容赦!”
    孙太后怒喝,她太气了,如此时刻这些大臣们还在勾心斗角。
    “臣等知罪,请太后恕罪!”
    大臣们求饶。
    “襄王,哀家也想处置他们,可你也看到了,现在朝中大臣已经缺了一半,要是把他们都问罪了,那朝廷就彻底乱!”
    眼下补人都还不急,在革杀这么多人,朝廷就没人了。
    “既然太后为他们请求,臣就放过他们这回!
    不过也不能一点惩罚都没有,罚俸一年。”
    朱瞻墡当然不可能把这么多人都拿掉,剩下的二三十人是不能保证朝廷正常运转的。
    罚他们一年的俸禄,让他们长个记性。
    “谢太后,谢殿下!”
    “谢太后,谢殿下!”
    “谢太后,谢殿下!”
    大臣们纷纷叩谢,然后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