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两个批示,三个鼓励
作者:江湖六家半   重生九零年代末:从初中毕业开始最新章节     
    隔天,双方进行了第二次会谈,陈生金等人表达了合作的意愿,这让滕市的领导很高兴。得知第一期投资金额有近七千万,领导们更是高兴坏了,现在全国都在搞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而滕市做为内陆小城,本身就没有什么优势,如今来了这么大一个项目,自然不能轻易错过。为了体现滕市的诚意,卫振岱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当场表态,只要项目能落在滕市,就将挨着师范学校的那个地块无偿提供给该项目使用。
    师范学校的几个领导这会子也激动坏了,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学校升格的机会了。虽然不太清楚人家为啥会看上自己,但不妨碍双方合作,只要结果是好的就成,随后三方就合作细节进行了商讨,也终于轮到陈生金三人的秘书上场了。
    要不说专业的事专业人来干,几位秘书看着不显山露水,到了谈判桌上立马就变了模样,为了己方的利益可以说寸土必争,滕市这边多少有些招架不住,要不是凌冬在中间调和,估计双方能撸着袖子打起来。看着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来回交锋,坐在角落里看戏的凌冬,觉得好不过瘾,偶尔充当一下双方谈判的润滑剂,效果也不错。
    经过一下午加一晚上的谈判,三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气氛也缓和了下来,不再那么剑拔弩张了。等签署了合作协议,众人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滕市这边还特意举行了一个庆祝宴会,邀请了不少滕市商人参加。
    陈生金三人也对协议达成表示满足,在宴会上发言时没少给滕市领导戴高帽子,滕市这边也很给面,对三人的行为大力夸赞一番,花花轿子众人抬,结局可谓皆大欢喜。
    协议中,陈金生等三人将以澳市公开大学的名义,与滕市师范学校合作成立一所新学院,而滕市师范学校整体并入新学院。
    新学院初步定为澳市公开大学滕市学院,分文理两大学部,计划1999年7月开始第一期招生,暂时使用滕市师范学校的校区进行教学活动。
    合作协议签订后一个月内,澳市公开大学承诺,将通过澳市教育司,向中央教育部和鲁省教育厅进行备案和开办申请,滕市这边承诺将递交同样的申请。
    滕市师范学校的一切财产将在第三方评估后,折算成新学院股份,占股15%。滕市政府为支持新学院,将一块980亩的建设用地无偿转让给学院用于新校区建设,占股20%,陈生金等三人共出资3000澳元,占股45%,第三方的栗子教育基金出资2500万澳元,占股20%。
    对于这个新冒出的栗子投资基金,滕市这边起初挺疑惑的,不过陈生金三人解释说这是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和后续募集更多捐助资金,特意设立的管理基金。滕市这边自然不会只听三人一面之词。特意委托大陆在澳市的派驻机构查证核实,确认这个基金确实存在,又找专业人士咨询了一番,发现符合相关规定且也属于国际投资的通行做法,便默认了几人的举动。
    这个栗子教育基金实际归凌冬所有,在回内陆之前,凌冬便请陈金生帮忙,向澳市政府递交了一份投资基金设置申请。澳市政府部门审核也很快,又有陈生金等当地名流作保,前后也就一周时间便通过。
    凌冬独资控股的栗子基金下设两个分基金,分别是栗子投资基金,栗子教育文化体育基金。其中栗子投资基金实际资本9.8亿美元,主要从事境内外企业风险资本投入,股市,外汇以及黄金,原油等各种期货和衍生品投资管理等。栗子教育文化体育基金投资40亿rmb,主要是从事境内外教育产业,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
    刚好这边与滕市的谈判也接近达成,凌冬便趁机让陈生金三人把栗子教育文化体育基金会做为投资方也加了进去,代价是无偿借款1700万澳元给三人,同时基金会还要提供2500万澳元做为对新学院的支持。
    当然,凌冬也不吃亏,且不说新学院他占了20%的股份,三人还帮他从滕市手里以2200万的价格拿下了城东和金泉湖旁的两块地,总面积超过了4平方公里。这些地对凌冬下一步计划很重要,真要算下来,他才是那个最大的赢家。
    诸事做完,凌冬老老实实回学校读书去了,不过学校领导都知道凌冬的情况,为了防止后期出现不必要的麻烦,特意将班主任老任叫去,交代了一些事项。老任听了表示很无语,也很震惊,班里有这么一个妖孽,实在让他很高兴,也很头疼,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陈生金三人马不停蹄的赶回了澳市。先在澳市的富豪圈里,组织了一个小型募捐活动,效果不错,一晚上募得款项260多万澳元,连澳市赌王都捐了30万澳元。
    随后便将把申请书递交给了澳市政府教育司,教育司对此事很重视,专门组织人手,进行了初步的审查核实,然后通过专门的渠道,把这份申请书直接递交到了内陆教育部。不过,在内陆教育部这边遇到点麻烦。
    教育部内,主管高等教育的副部长有点发愁,起因就是澳市政府教育司递交上来一份新学院合作备案申请书。事儿倒不是大事,就是这个合作方式的归类有点拿捏不准,目前在教育界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说合办的新学院是内资吧,出资方却是澳市,还没回归大陆,目前澳市在内陆设置的工厂企业等都是按外资待遇处理。说是外资吧,澳市明年1月就回归了,按外资待遇处理又显得不合适,毕竟学院地址是在内陆,那将来学院内实行大陆制度还是澳市制度?
    副部长思考了很久,也拿不定主意,只好上报给部里的正部长。教育部的一把手听了副部长的汇报,感觉这事确实比较棘手,属于教育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好轻易下结论,只好继续上报给主管教育的上级副领道。
    上级副领道接到教育部的报告后,有点点懵,不过看了相关资料后又释然了,这确实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一直以来,澳市和港城因为地域面积的限制,学校规模和生源规模都很小,两地也一直申请在内陆开办分校和招生生源,不过处于种种原因,这些申请一直没通过。
    思考了两天,副领道在申请书上做了批示:原则上同意,应当鼓励,照外资待遇处理即可。随后这份批示又被转到了上级领导处做最后的审核。
    上级领道见了很高兴,一般来说主管的副领导批示了,上级领导只是看一眼,走个流程便可以了。
    不过两岸合办大学实属首次,处于慎重考虑,上级领道又来回审阅了两次,最后忍不住也批示道:好,应积极鼓励两岸三地学校合作,鼓励彼此学校之间合作共赢,鼓励学生共同交流进步。此事望教育部与鲁省的同志重点推进,加快落实,务必要树立好的榜样。
    批示完,喊来值班秘书,将申请书尽快转给教育部和鲁省的相关领导。隔天教育部收到了批示,部长打开一看,倒吸凉气,上级领道和一位主管教育的副领道,都专门做了批示,尤其是上级领导的的“三个鼓励”,明显就是特别重视此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