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苦尽甘来
作者:鲇鱼头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最新章节     
    第475章 苦尽甘来
    比哈罗夫斯基如果去查海军部的帐,大概率活不过三章。
    就算在阿穆尔,比哈罗夫斯基也是危机四伏,他来到海参崴的第二天,米哈伊尔就想弄死他。
    乔治有理智。
    斯托雷平连沙皇的皇村都敢卖,还有什么不敢的?
    斯托雷平也不是针对乔治,帝国10个总督区,除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之外,其他8个总督区都更换了总税务官,帝国已经进入斯托雷平时代。
    斯托雷平很有才能,2008年俄罗斯电视台进行了一次评选活动,由俄罗斯人投票选出50个最伟大的俄罗斯人。
    斯托雷平高居第二位。
    排名第一的是俄罗斯守护神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尼古拉对斯托雷平寄予厚望,任命斯托雷平担任总理大臣的同时,兼任财政大臣,希望斯托雷平能带领俄罗斯帝国走出困境。
    这时候乔治肯定不会跳出来唱反调,打破圣彼得堡和海参崴之间微妙的平衡。
    日俄战争结束后,德国开工四艘“拿骚”级全重型火炮战列舰。
    能够对俄罗斯帝国构成威胁的,是德国海军。
    需要说明的是,明年海军部的预算,一共只有5500万卢布。
    “拿骚”的主炮数量虽然达到12门,但是口径只有280毫米。
    西伯利亚舰队这段时间也没闲着。
    英国和俄罗斯帝国的谈判进展顺利,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最迟明年,俄罗斯帝国和英国的关系就将得到改善。
    日俄战争中,法国并没有履行俄法联盟的职责,向日本开战。
    乔治最重视的水上飞机也有进展,西伯利亚舰队日前将鱼雷安装到水上飞机上,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法国人应该比乔治更担心这个问题。
    白劳易愁眉苦脸,按照乔治的方案,1910年能开工新舰就不错了。
    给了西伯利亚舰队1800万之后,海军部只能小修小补,没能力开工大型军舰。
    陆军的技术也在进步。
    10月底,海军部和西伯利亚舰队终于达成一致,西伯利亚舰队将日本抵债的两艘战列舰交给海军部,充实波罗的海舰队的实力。
    现在再也没有人指责乔治了,充分验证了那句“胜利者不受指责”的名言。
    日俄战争结束后,海参崴和圣彼得堡的关系也进入一个新阶段。
    阿穆尔军区装备的重机枪,在日俄战争中同样暴露了一些问题,技术人员正在尝试改变重机枪的冷却方式,将水冷改为风冷。
    彼得对新方案爱不释手。
    奥匈帝国海军实力弱小。
    海军部向西伯利亚舰队拨款1800万卢布,用于建造新式战列舰。
    “我尽量——”
    但是不同意新款战列舰的设计方案。
    这一点乔治可以理解,毕竟英国也没有参战,这两家要是下场的话,世界大战就要提前上演了。
    “拿骚”的主炮射速比英国“无畏”舰快一倍,达到每分钟3发的水准。
    其中用于造舰的费用,一共只有2300万。
    这個要求不仅让白劳易愁白了头,而且充分暴露了彼得喜新厌旧的性格。
    圣彼得堡也不是一味索取,该示好的时候也示好。
    有了1800万,彼得的心思马上就活跃起来,希望开工建造一款新型全重型火炮战列舰。
    阿穆尔军区开始对装甲战车进行升级,使用更厚的装甲,将机枪更换为威力更大的火炮,并且开始为装甲战车配备穿甲弹。
    同时倍径和口径,也要分别提升到45倍径,以及350毫米。
    原因很简单,除了乔治,没有人能维护帝国在关东的利益。
    今年初,海参崴机械厂基于德国工程师鲁道夫·迪赛尔的发明研发出新款柴油机,该款柴油机动力更强,输出更平顺,性能更稳定,这一发明使装甲战车的性能更上一层楼。
    战前乔治还屡遭诟病,被指责为独霸关东,罔顾圣彼得堡利益于不顾。
    乔治原则上同意。
    乔治希望新款战列舰能采用三联装主炮,将主炮的数量增加到12门。
    和全重型火炮战列舰一样,日俄战争结束后,德国和法国同时开始对装甲战车的研究。
    白劳易提交的新方案,和“尤里耶夫”相比并没有质的提升,没有意义。
    西伯利亚舰队虽然在浦项海战中获胜,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西伯利亚舰队正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
    “尤里耶夫”由于采用电动供弹,射速为每分钟2发。
    西伯利亚舰队还尝试对早期生产的潜艇进行技术升级,这个计划最终破产,早期生产的潜艇受空间所限,无法携带更多鱼雷。
    “就这个了!现在技术达不到没关系,我们可以多等两年,三年也行!”
    乔治现在唯一的担心是,在德军装备大量装甲战车的前提下,法国还能不能顶住德国的进攻。
    但是法国购买日本国债的行为,让乔治无法接受。
    日本第六次发行国债,法国认购额是发行量的20倍,圣彼得堡怎么想乔治管不着,这笔账乔治记着呢。
    日俄战争结束后,法国投资者血本无归,咎由自取。
    法国人自知理亏,所以这段时间,法国驻海参崴公使哈伯德,跑尤里耶夫宫的次数就有点勤。
    哈伯德希望加强和阿穆尔在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合作。
    其实一直以来,法国都是阿穆尔企业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乔治的化妆品研发中心,现在依然在法国。
    法国对于高档时装的需求量,也超过圣彼得堡和伦敦。
    法国人对于美食的追捧同样令人惊讶。
    甚至法国为保健品贡献的利润,同样是所有海外国家中最高的。
    法国人属实是把吃喝玩乐都给玩明白了。
    当然海参崴给法国贡献的利润也不少,海参崴进口的香槟已经超过圣彼得堡,成为法国香槟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
    除了香槟之外,法国还是海参崴人最向往的出国旅游胜地。
    在海参崴,法餐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中餐。
    哈伯德希望引进海参崴潜艇技术。
    法国人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对潜艇的研究,成绩斐然,海参崴潜艇的双体壳结构就是法国人的研究成果。
    日俄战争前,法国人对潜艇的研究,一直走在欧洲前列,唯一欠缺的实际战绩。
    西伯利亚舰队潜艇在海参崴海战中击沉了日本联合舰队的“浪速”号巡洋舰,并且全身而退,一鸣惊人,引发全球海军的重视。
    法国海军的压力,比俄罗斯海军更大,对于潜艇的需求也更迫切。
    乔治不介意向法国出售潜艇技术,如果能因此给英国海军和德国海军带来更大压力,那就太棒了。
    乔治更希望法国能引进装甲战车,这样才能帮助法军在陆地上更好应对德国陆军的压力。
    和英国的老古板不同,法国在汽车的研究上也没落后多远,巴黎街头的出租车已经超过3000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法国自产的雷诺和标致。
    日俄战争期间,法国也向俄军派出了军事观察员,对于装甲战车的作用印象深刻。
    哈伯德来者不拒,希望购买10辆装甲战车用于研究。
    乔治很不高兴。
    要买就多买点,一次性买个百八十辆,就算造成技术扩散,看在利润的份上,乔治也就认了。
    一次买10辆磕碜谁呢,利润都不够运费。
    “10辆装甲战车,200台发动机——”
    哈伯德心眼多,有了发动机,法国人就可以自己研究。
    “200辆装甲战车,加全套发动机生产技术。”
    乔治想把阿穆尔军区现役的装甲战车全部打包给法国。
    阿穆尔军区已经有了新式装甲战车,现有的装甲战车就算不买给法国人,也要逐渐退居二线。
    既然这样,那还不如废物利用,顺便让法国人少走一些弯路。
    哈伯德真正的目的就是发动机,装甲战车什么的,法国自己也能造。
    “再加20艘潜艇。”
    乔治加码,西伯利亚舰队的潜艇也不用拆了,全部打包给法国人,够意思吧!
    哈伯德纠结万分。
    东西肯定是好东西,而且都是法军亟需的好东西。
    关键还是费用。
    法国作为全世界唯一的共和国家,军费开支受到三级议会的严格限制,不像俄罗斯帝国这样,想追加就追加,国家杜马根本管不着。
    “西伯利亚银行可以提供贷款——”
    乔治继续加码,没钱我帮你啊。
    “行!就这么定了!”
    哈伯德终于下定决心。
    法国人的订单来自日俄战争的红利。
    红利还多着呢。
    不止是法国对阿穆尔军区在日俄战争中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充满好奇,德国也一样。
    卡尔已经向乔治表示,希望引进海参崴的潜艇技术。
    清帝国也在和海参崴联系,希望能够从海参崴购买成套设备。
    乔治现在还记得,当初是怎么购买钢铁设备的。
    为了购买钢铁设备,乔治甚至连美国人淘汰的设备都不嫌弃,来者不拒。
    现在海参崴终于苦尽甘来,也有资格对外出售成套设备了。
    不过将设备出售给清帝国,乔治有点举棋不定。
    阿穆尔可是俄罗斯帝国从清帝国抢来的。
    万一清帝国的工业赶上来——
    哦,清帝国啊,那就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