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土木堡真相:午门血案
作者:皇爷   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最新章节     
    接着看《国榷》和《明实录》的记载。
    到了八月二十二日,辽东总兵曹义和右都督焦礼也率领辽东兵马私自进京。
    同样没有太后的诏书。
    这些边军无诏入京,究竟能做出什么好事来?这简直与造反无异。
    想象一下,如此众多的兵马纷纷涌入京城,此时的京城究竟聚集了多少兵马?
    至少三十万以上。
    而他们的对手,仅仅是三万多的瓦剌骑兵。
    这样的对比,是不是显得极为讽刺?
    更何况,这三十多万兵马还只是守城的,而瓦剌三万多人却是攻城的,且他们还没有攻城器械。
    就这样的形势,都有很多人说,没有北京保卫战,没有于谦,大明就要亡国了。
    很多人说,明史就是那么写的。
    但他们就不动脑子想一想,一本明史为何满清要写近一百年,到乾隆时才彻底写完,横跨三朝。
    大明写元史刚建国不久就写完了,都没花几年,可能有人要狡辩顺元朝才八九十年,大明两百多年。
    那给你翻个三倍,或者四倍时间,都超过三百年了,几年时间翻四倍也才二十多年。
    一本史书,写一百年,说白了就是在各种添油加醋,然后修修补补改改,大家其实都懂。
    就像万历皇帝腿瘸了,这么重要的事,史书上就是不写,还有朱祁镇的皇后眼睛哭瞎了,怎么瞎的,没有具体解释都是一笔带过。
    这可是皇帝和皇后,眼瞎和腿瘸,不记载,但什么吃仙丹、好色、记载的很清楚。
    宛如史官就在旁边看着。
    比如正德帝豹房里,文官说是豹子,他们怎么知道的,史书记载,那个房间里,都不让他们进。
    甚至在豹房里,一边玩豹子,一边好女色,写的很清楚,就跟皇帝正在玩,史官就在旁边看着似的。
    还有你眼睛可以哭瞎,腿可以哭瘸吗?
    朱祁镇的皇后,眼睛哭瞎,然后腿也是瘸了,文官们也是一笔带过,不敢细写。
    接下来回到小说,看看真正的夺门之变。
    还是在八月二十日的同一天。
    宣府与大同这两座九边重镇纷纷派遣兵马进京,然而这一具体数目。
    无论是三本史书还是野史中,都未能得到明确的记载,估计是不敢写。
    然而,兵马进京的事实却是不容置疑的,与此同时,大将石亨也随军进京。
    与宣府总兵杨洪结成同党。
    吃空饷、走私军火,这样的行径绝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也绝非一人之智所能掩盖。
    这其中,必然是众人共同参与,共同分赃。
    大家心知肚明,有肉大家一起吃。
    分赃要均衡。
    紫禁城的午门。
    庄严而肃穆,八月二十三日这一天。
    孙太后与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并肩而立。
    共同主持着朝议。
    午门之下,群臣肃立,气氛凝重。
    孙太后微微侧目。
    给了朱祁钰一个眼神示意。
    朱祁钰心领神会,清了清嗓子,朗声道:
    “诸位臣工,今日有何要事上奏?”
    声音在空旷的午门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挺身而出,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太后、郕王,土木堡之祸。
    实乃太监王振怂恿陛下亲征所致。
    此等祸国殃民之徒。
    理应诛杀全族,以儆效尤!”
    太后闻言,眉头微蹙,反驳道:
    “那是巡边,非亲征也。
    王振虽有罪,但何必诛灭全族?
    太祖皇帝曾有明令,抄家之时,孩童可免一死,尔等何以对王振如此残忍?”
    陈镒情绪激动,声音哽咽:“太后明鉴!
    大臣们曾苦苦哀求陛下勿要巡边,然若非王振蛊惑,陛下岂会执意前往?
    而王振残害忠良,祸乱朝纲。
    若不诛其全族,何以解天下人之恨?”
    说到此处,陈镒已是声泪俱下。
    群臣见状,纷纷动容。
    纷纷向郕王和太后逼近。
    “大胆,尔等竟敢犯上?”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率领锦衣卫紧密保护着孙太后,而郕王朱祁钰则被群臣团团围住。
    朱祁钰心中惊恐万分,他急忙说道:“诸位爱卿,此事关乎国家大事,需择时再议!”
    然而,群臣情绪激愤,根本不听他的劝告。
    这时,孙太后和朱祁钰惊讶地发现。
    除了锦衣卫之外。
    周围的军士竟然没有上前保护他们。
    甚至驸马都尉焦敬也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仿佛事不关己。
    朱祁钰心中更加惶恐,想要逃跑,却被兵部尚书于谦按住肩膀,无法动弹。
    “于、于尚书,这是何意呀?”
    于谦冷冷地对朱祁钰说道:“陛下被俘。
    皆因王振之祸。
    若太后和郕王不能迅速决断。
    何以安抚群臣之心?”
    被于谦的气势所震慑,只得点头答应。
    郕王朱祁钰果断下令:
    “那就派遣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前往抄家。”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议论纷纷。
    兵部尚书于谦站出来,忧心忡忡地提醒道:
    “太后、郕王,马顺是王振的党羽。
    派他前去,岂能真正斩草除根?
    臣认为,应当派遣御史陈镒前往更为妥当!”
    太后闻言,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断然说道:“无需再议,就派指挥使马顺前去。
    命司礼监太监金英传旨!”
    太后的话音刚落,众位官员便群情激愤,纷纷上前围住金英,一顿拳打脚踢。
    幸得金英身手敏捷,才得以逃脱。
    否则必将命丧文官之手。
    眼见局势愈发紧张,官员们准备再次上前,强行逼迫太后和郕王改变主意。
    在这危急关头,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挺身而出,大声呵斥道:“你们这是造反!
    全部退下,岂能如此无礼?”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户部给事中王竑便怒不可遏地冲了出来,对马顺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攻击。
    其余官员也纷纷加入其中。
    一时间,朝堂之上乱作一团。
    王竑一边痛打马顺,一边怒斥道:“你以往仗着陛下和王振的威势,横行霸道。
    如今到了这个地步。
    竟还不知悔改,真是死有余辜!”
    随着王竑的怒喝声,群臣的愤怒情绪愈发高涨,他们纷纷对马顺拳打脚踢,直至将其活活打死。
    然而,这还不够解气。
    群臣又将毛贵和王长随两人拖到太后和郕王面前,同样施以残酷的殴打。
    三条人命。
    就这样在太后和郕王的眼前被活活打死。
    郕王被眼前这惨烈的场景吓得魂飞魄散。
    急忙想要逃离现场。
    此时,兵部尚书于谦挺身而出,他紧紧抓住郕王的手臂,沉声说道:“太后和郕王。
    马顺等人罪有应得,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群臣此举也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
    请太后和郕王不要怪罪!”
    面对群臣的激烈情绪和他们手上尚未干涸的血迹,太后和郕王无言以对。
    最终,郕王朱祁钰在众人的逼迫下,勉强点头表示同意:“诸位爱卿真是忠诚正直。
    马顺三人确实是罪有应得。
    我们不会再计较诸位爱卿的失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