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元直,你们走那么快干什么?”
诸葛亮,徐庶,庞统三人急步走在皇宫廊道中。
庞统紧在后面追赶前面的诸葛亮和徐庶,不由得抱怨道。
“这么大年纪了,走那么快不怕闪着老腰啊。”庞统急着步子追上两人,微微喘息的说道,一脸的埋怨。
一边说话三人也没有放慢步子。
“士元,我看你是这些时日酒喝的太多了,身子沉重了。这才走了几步路啊,你就气喘吁吁的。”诸葛亮瞟了庞统一眼说道,神情略微有些无奈。
三人之中,徐庶年纪最大,庞统次之,诸葛亮最小。反观是徐庶和诸葛亮的身体要比庞统更好。(有刘安在,自然不可能让诸葛亮殚精竭虑,废寝忘食。没有太多繁重的事务,也不需要太过忧虑。诸葛亮的身体保养的很好,至少没有那么糟糕。)
“孔明说的对。”这时徐树也搭腔道。
徐庶看向庞统,“士元,看看你的身子,人说中年发福,你的这一把年纪了。都快撑成什么样子了。那酒肉还是减少一些吧。”
“嗨,人生要是都像你们俩那么过,就太没意思了。”庞统吐槽道。
“吃肉哪来的力气?不喝酒又哪来的精神呢?所以酒肉是必不可少的。”庞统那歪理,一套一套的。
诸葛亮和徐庶闻言也是露出无奈之色。
“唉!”庞统又突然叹气道。
“自云长和翼德走后,这酒喝着也没有多大意思了。每每端起酒盏,都能想起与他们一起开怀畅饮的日子呀!”
诸葛亮与徐庶闻听此言,脸上也都微微沉寂。
故人已去,追思无限。
“还是快走吧,陛下还在等着我们呢。”
“维修水利,开挖运河之事,自古有之。秦之李冰修都江堰,郑国开郑国渠,这些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国利民的大工程。”诸葛亮道。
“我看过陛下送来的规划图,陛下将要修建的大运河,无论在作用,规模上,都要远胜以往所有的水利工程。”
“这样大的一个工程,只此一个,就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举国之重!”诸葛亮感叹道。
“工程量大,所耗费时间比较长,所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就不是一个小数字。这样庞大的工程,就算此时的国力正在蓬勃上升,恐怕也不一定能在几年内完工。”庞统也凝眉说道。
“工程量大,完成难度巨大。可一旦要将其建成,其所带来的好处和影响是极大的。”徐庶道。
“或许又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千秋工业!”
“此事事关重大,陛下极为重视,我们也需要在场参议,还是快走吧。”
三人疾步来到太极殿外,没有通报便直接进入殿内。
太极殿侧殿内,周不疑和工部的王宁已经到了。
此时刘安正听着王宁为他讲解规划图上的一些数据。
“臣等参见陛下”此时诸葛亮三人走了进来。
“免礼吧”刘安转头看向三人。
“来人赐座。”
三人都已经一把年纪了,站久了容易出问题。
“谢陛下”
虽然虽然谢恩,但也没有立即坐下。
“王宁正在讲解规划图,丞相,太傅还有太尉,就一起先听听吧。”刘安道。
“王宁你接着讲。”刘安又对王宁说道。
“是,陛下”
王宁应下之后继续对着规划图讲解。
“禀陛下,大运河起于扬州吴郡,自南向北到达涿郡。全长约三千五百余里。”
“先跨大江,再过淮水然后周转沟通至洛阳,在由洛阳向北跨过大河,向北开挖河渠直通涿郡海河。”
“其中跨过几大水系,淮水以南段,可借用邗沟,江南河等河道。只需要将其加深拓宽即可。”
“而淮水以北至大河之间,还有大河以北到涿郡之间,都需要开挖大渠以做勾连。可以说全长三千五百余里的运河,有半数以上需要开挖河渠。”
“你们工部预算,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耗时多长,能将整条大运河修通?”刘安问道。
“禀陛下,臣等已经详细算过。”
王宁说道:“这一项工程规模极大,横盖古今。若要全线修通,加上连接长安的一段。”
“动用数百万民夫,有充足的财力支持,每年至少四千万两白银。”
“在如此力度之下,五到六年之内,臣保证可以修通大运河。”
刘安记得隋炀帝就是用了六年多的时间修通了整条大运河。而且期间还发动了几次大规模战争。
那时修河跟现在修河,所耗费的资源相差不会太大。
比那时好的是,此时他已经派兵扫灭了周边的外患,可以集中力量与修河上。
可是这每年四千万两白银,再算上各种粮食等物资的输出。数百万民夫,这样连续五年下来,国家实力也会耗损严重。
一旁听着的诸葛亮等人,闻言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丞相,你们怎么看?”刘安沉声问道。
诸葛亮道:“陛下,来的路上,臣等三人已经讨论过了。”
“大运河一旦修通,必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意。可如何修,耗资如此巨大,国家如何支撑?才是问题的关键。”
“文直,你作为户部尚书,你来说说国库能否支撑住,连续五到六年时间的巨额财政支出?”刘安问周不疑道。
周不疑拱手道:“陛下,臣刚才一边听,已经一边推算过了。”
“现如今国家赋税收入每年是七千万两白银”
税收制度和白银流通之后,百姓负担降低很多。
周不疑道:“除去朝廷每年既定事务支出,留足国家预算。不影响国家各项事务运转,每年能够拿出两千万两白银,这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
“如果不留够国家经费预算,遇到天灾祸乱,臣就只能送给陛下两个字,没钱了。”周不疑苦笑道。
“如此这般推算下来,每年支出两千万两白银,那这大运河至少需要修上十多年呐!”庞统道。
“十多年的修建期,还要再算上一笔维护费用,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徐庶也说道。
“一切事物的开展,都要以国家稳定为主。在不影响国家根基的情况下,就算修上十多年,也未尝不可。”诸葛亮道。
“陛下春秋鼎盛,我们或许看不到,可后人一定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