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板块作为新兴分支,本周五持续上扬,板块内部显现出分化趋势。
预计下周一会是强弱分化的关键时期。
若该板块欲成为新的主导周期,则需在大规模分歧后,展现出更为强劲的走势。
下周二将是这一转变的重要观察点。
以金龙汽车为代表的无人驾驶板块,补涨势头曾一度强劲。
连续三日涨停后,今日遭遇跌停,表明前期潜伏的资金已大部分撤离。
该板块是否已彻底完成资金换手,关键在于下周一是否能看到最强力的持仓资金,也选择离场。
若资金完全出清,则市场将确认此轮行情的结束。
反之,若有新资金介入,则可能通过阳线反包的方式延续上涨趋势。
使用融资融券机制的核心弊端,在于其杠杆效应的双刃剑特性。
具体而言,当投资者利用杠杆增持标的资产时,若市场走势不利,标的价格下跌。
这一策略将迅速放大亏损。
此时,面临是否抛售的抉择尤为艰难。
若选择止损,则担保品价值大幅缩水,可能陷入无法重新入市的困境。
因为一旦卖出,由于资金减少,很难再以同等规模重新建仓。
因此,许多采用两融策略的投资者,在亏损时倾向于选择死守,这无疑加剧了风险暴露。
另一方面,杠杆的作用也体现在市场上涨时,投资者能够利用更多资金参与市场。
从而放大收益。
这种潜在的盈利机会,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市场大幅波动时。
以拥有1000万自有资金并融资2000万为例,总持仓达到3000万。
任何5%至8%的市场波动,都将导致约200万的市值变化。
在此情境下,投资者往往难以割舍已持有的资产。
因为抛售可能意味着丧失未来反弹的机会,同时也面临资金无法有效利用的困境。
回顾至2015年6月,那时的投资收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那轮波澜壮阔的行情中,得益于融资融券的杠杆效应\/
仅就自有资金而言,我所获得的收益率竟高达惊人的36倍。
如今反思,若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与条件下,理论上而言,实现百倍收益。似乎也并非遥不可及。
但历史无法重演,一切已成过往云烟。
随后,市场遭遇了众所周知的重大调整,即所谓的“gz事件”。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我虽心存侥幸,却仍选择了坚守,未曾料到这一决定。
最终让我通过融资融券放大的投资遭遇了重创,回撤幅度高达50%。
在这段艰难时期,我幸运地抓住了一些喘息的机会,否则损失恐怕会更加惨重。
甚至可能面临爆仓的极端风险。
事实上,我身边多数朋友都未能幸免于难,他们的账户纷纷爆仓,其中不乏原本拥有数千万资金。
最终却仅余百余万的惨烈案例。
尽管这些朋友大多在实业领域有所建树,财富基础依然稳固,但这样的经历无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自那以后,我长时间内都未再涉足融资融券,而是致力于自我提升与修炼。
在后续的投资生涯中,我还是有两次未能抵挡住诱惑,再次使用了融资融券。
遗憾的是,这两次尝试,均因我的盲目自信,而遭遇了重创。
我所选择的融资标的,不幸遭遇了所谓的“黑天鹅”事件,连续三个交易日一字跌停。
让损失如雪球般迅速累积。
若仅以自有资金计算,这样的跌幅,虽已令人痛心(从100%跌至72%),
但杠杆的放大效应却使得损失翻倍,极端情况下三天内即损失过半。
第四天更是在大幅低开后被迫出局,最终折损近六成。
这样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杠杆投资的巨大风险与伤害。
而更令我痛心的是,这样的悲剧竟然在我身上重演了两次。
市场风格的演变,始终是投资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当前,盘面中不乏一些表现强劲的20%涨跌幅个股,然而其整体持续性却难以准确预测。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投资者需明确一点。
投资行为本身即是对个人认知的实践,无所谓绝对的对错,关键在于是否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
能否在市场中盈利,深度依赖于投资者对市场动态的精准把握与深刻理解。
当市场脉络清晰、趋势明朗时,我们应果断行动。
若局势混沌、难以捉摸,则宜保持谨慎,避免盲目跟风。
投资之道,不在于追求不切实际的英雄主义,而在于精准定位自己的优势领域。
于“黄金堆”中高效筛选机遇,而非在浩瀚的“沙子堆”中徒劳寻觅。
在此过程中,投资者需具备两大核心素养。
一是舍得的智慧,懂得适时放手,避免过度执着于不确定的机会。
二是深入的市场理解力,通过持续学习与观察,精准捕捉市场脉搏。
同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至关重要,不急不躁,不贪不惧,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稳操胜券。
最终,成功的投资,往往源自于对主流板块的敏锐洞察。
对强趋势个股的坚定持有,以及对市场关注度与整体格局的深刻把握。
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盈利的基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