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终于见到梵天!
作者:爱吃火锅老头鱼   印度神话,这群烂怂天神没救了!最新章节     
    这混沌,几次进出,陀鲁婆都快跑熟了。
    无光无暗,无前无后,无上无下,无过去无未来。
    感应不到一切方位和时序空间的变化。
    就好像一颗豆子落入了翻腾的粥之中,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感受着神力飞速流逝,陀鲁婆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用错了方法。
    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跑到了平行世界,还是坠入了某个梦境。
    迦叶波曾经隐约说起过,混沌之中最大的危险不是别的,而是那些大神无意识的力量。
    因为他们的思想力量都能够创造世界,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就像梦境一样!
    而世界生灭,既是大神的意识,也是来源于众神的维护创造。
    有些没有神灵的世界,因为缺少神灵维护创造,可能随生随灭,进去之后一旦没有及时脱离,不小心沉沦其中。
    轻则反复沉沦,等人来捞,重则化为泡影。
    当初爱神和莎维德丽事件之时,迦叶波他们不敢进入混沌,不是怕混沌的伤害。
    而是大梵天那时候状态不稳,他们怕沉沦梦境,等出来之时世界都已经被魔怪破灭了。
    而这一次不是差不多嘛!
    娑罗室伐底消失,梵天又一次因为他女儿发癫了!
    而自己就倒霉的采取了一种迦叶波都不敢的最莽的方式!
    现在,陀鲁婆已经不想再考虑娑罗室伐底之事了,他只想回去。
    自从进入混沌开始,旅程中太过光怪陆离,他都累了。
    忽然,陀鲁婆感应到了远处的混沌出现了一道光芒。
    “光?”
    “混沌之中怎么会出现光芒,难道有其他神灵在?”
    不知道是陀鲁婆自己在移动,还是那光向他而来,当陀鲁婆眼睛看清之时,他已经在一处奇特的场景之中。
    四周还是混沌涌动,面前却是一片乳白的海洋。
    海洋之上,一个神人以手支着头颅侧卧,一双莲花眼带着笑意看着陀鲁婆。
    在他的身下是一巨蛇盘成的蛇床,巨蛇的头颅如同伞盖,似乎在他的头顶为他遮阴。
    “毗湿奴大神!”
    陀鲁婆看着面前的神灵,有很多话想问,毗湿奴却含笑摆手。
    陀鲁婆只能换了话题,开口问道:
    “大神当初说过,我每解决一次世界的劫难,就帮我拉一个兄弟度过劫波!现在,我连大梵天的面都见不到,怎么解决这件事呢?”
    这是毗湿奴让他当牛马的时候,许诺给他的报酬。
    只要陀鲁婆解决一次世界毁灭的危机,那么就为他的那些兄弟争取一张度过劫波的船票。
    陀鲁婆自身估计能够扛过劫波归来,但是却带不了几个人。
    从达刹那痛苦的神色来看,以前的劫波之中,他也不知道放弃了多少自身珍视之人。
    看着自己在乎的人,变成另一个他,以前的种种,就只有自己记得。
    这种痛苦,陀鲁婆不曾尝试过,也不想尝试!
    陀鲁婆却没想到,这船票这么难挣。
    本以为自己的力量再加上想办法,足以解决问题了。
    没想到在第一步,面见梵天就做不到。
    听了陀鲁婆的话,毗湿奴从蛇床之上坐起。
    他看着陀鲁婆,脸上露出奇怪的神色,开口问道。
    “你哪里去找大梵天了?你来混沌中不是一直在找你自己吗?”
    “我看你一直不去找大梵天,这才来见你,你为何这么久都不去救世呢?”
    陀鲁婆看着被毗湿奴,祂身边混沌被身上神光定住,开始演化。
    分化为阴、阳、中和三气。继而开始化为四大,最后似乎有生灭的泡影出现。
    “大神,我在混沌沉浮许久,却找不到梵天!”陀鲁婆只能据实以告。
    毗湿奴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他的经历,开口提示道。
    “你明悟过三德,那么想一下二十五谛?”
    “混沌运转,诞生了世界,“整个世界像轮子那样转动不已,所以不可避免的前行。”
    “如果你停下车轮,以二十五谛倒转,那么就可以看到梵天了!”
    毗湿奴说完之后,就这么在蛇床之上看着陀鲁婆。
    ‘倒转车轮?’
    以前他就知道原初自性到觉悟神我的二十五谛。
    原初具有三种性质(gu?a):善性(sattva,“喜性”) 、动性(rajas,“忧性”)和惰性(tamas,“暗性”),分别具有明亮性、活动性和停滞性。这三种性质处在运动中,由此原初物质失去平衡,发生变化。
    我觉(buddhi,也就是“大” mahat);
    我慢(aha?kara也就是自我意识);
    心意(manas);
    五知根(buddhindriya?i)[眼(cak?us)、耳(?rotra)、鼻(ghra?a)、舌(jihva)和身(tyac)];
    五作根(karmendriya?i)[口(vac)、手(pa?i)、足(pada)、肛门(payu)和生殖器(upastha)];
    五唯(tanmatra)[即色(rupa)、声(?abda)、香(gandha)、味(rasa)和触(spar?a)];
    五大(bhuta)[即地(bhumi)、火(agni)、水(udaka)、风(vayu)和空(aka?a)]。
    最后明悟一切,就是觉悟神我。
    陀鲁婆思考自己在混沌中的寻找,有了一些感悟。
    心依靠五知根和五作根而运行,意感知由五唯和五大而构成。
    心意确实一体的,自我意识和心关系紧密。
    混沌之中陀鲁婆失去了外界对象,从而迷失了。
    正是由于自我意识,心在感知对象时产生“自我性”(asmita),即产生“我”或“我的”观念。
    世界分为主体和客体。
    如果以常规的感官来说,人总是将自己感官所接触到的对象认为客体,而将感官认作主体。
    也就是将自己五官接触到的对象认为是除我之外的“他”,而将感官认识为“我”。
    以为眼耳口鼻包裹的那个就是我!
    混沌无光无暗,无前无后,无上无下,无过去无未来,没有一切方位和时序空间的变化。
    感官对象不存在了,那么你如何分辨感官包裹的自己呢?
    这样的认识,还未脱离感官存在的粗浅本质,在混沌之中,自然无法行动。
    这时候一切自我感官的寻找,都只能落回世界之中。
    只有更进一步,认识到感官包裹的那个不是我,五知根和五作根都只是“他”,继续深入才能找到那个“我”!
    想到这里,陀鲁婆恍然大悟。
    他受到了许多以前的影响,总是将混沌理解成另外一个独特的恶劣环境。
    只要在世界上猛的一挥手,用力量钻破世界的胎壳就是混沌了。
    他理解的混沌,是水,世界是漂浮在上面的一个鸡蛋,只要钻破蛋壳下面就是混沌了。
    那里有着种种的灵宝或者什么东西,就好像在一锅八宝粥里找东西一样。
    这样的想法不能说错,因为这对世界的理解没错;但是却绝对不能说对,因为对混沌的理解不对。
    “多谢大神指教!”陀鲁婆对着笑着的毗湿奴行礼,也对着阿难陀行礼。
    他心中生出了光明,也看到了那个金卵之中的巨大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