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隋帝国走向巅峰,隋炀帝激进心态乃亡国隐患
作者:听仙亭主   仙界神算子最新章节     
    太白金星又一次来到水军都督府报备,再次求见皇帝。
    天庭大势已去,天军体系打残了,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如今只有闻太师一支天军苦苦守住五重天。
    四重天以下皆归天魔,他们拖家带口入住四重天,并奴役天众…
    五重天以下乃杂居天,六道功德众生那是仙凡杂聚,对于天魔来说就是理想之地。
    魔王波旬率子民从北俱芦洲苦寒之地罗刹国搬家,入住四重天不走了,在这建立防线,直乎基本再次一鼓作气攻打五重天。
    玉帝与太白金星岂能不知大势,只怕一旦失势,指不定又出一方众生的大帝扬言报仇雪恨。
    其实三界要攻打天庭者大有人在,都有着合适正当理由…
    白羽仙子如今是花果山天军大元帅之一,负责接待太白金星。因为皇帝压根不想见天庭代表,纯粹浪费功夫。
    处于场面礼仪,让白羽仙子应付一下得了。
    于是在东天王府摆酒设宴,招待太白金星欣赏歌舞边谈事,若是有些靠谱之事,再禀告猴王也不迟。
    酒过三巡,那玉帝御笔书写禅让诏书交给白羽仙子,此事变得严重起来,白羽仙子这才派人将诏书送去。
    宴会的气氛友好许多,毕竟白羽仙子也不知太多内情,只道是天庭服软了,天庭战局失利,不得不妥协。
    这可不是气节的事,天兵培养旷日持久,伤了元气根本无法再次组织军力来战。
    况且东天王掌控战局,知道天庭到了油尽灯枯之地。许是怕花果山再次发兵攻打天庭,结果也是一样,还不如换去花果山安全保障为上。
    这一切都是皇帝谋划,天庭走到这一步乃咎由自取。
    约两盏茶功夫,猴王回复对玉帝之位不感兴趣,人间不许天庭越雷池一步,替人火中取栗?花果山不至于这般愚昧…
    收到回复,太白金星一阵尴尬,这石猴端是成了气候,玉帝之位不为所动,那是多大战略定力,猴王绝非泛泛之辈,所图不小。
    太白金星叹息一声:“果然,地极中央护生大帝不为所动,三界自此由邪魔当道,无量众生必然疾苦,天庭如今无能为力,也罢,只能战至最后一刻!”。
    白羽仙子道:“太白金星言重了,自有天庭之日起,各界众生受天条管,不知道天庭到底管什么,众生们受天灾依旧,福德被天庭抽离。天庭统治之下,三界众生那是百害无一利。那魔王若占领天庭,难道会比天庭还邪恶?本帅要比较一下,到底谁邪恶!天庭口喊正义,该休矣…”。
    花果山上下形成共识,天庭便是邪恶之源,一种来自绝对权力导致的腐败与贪婪,为了长生残害各界众生的剥削机构,不该存在于天地之间。
    今日太白金星自称之正义,花果山绝不认可。
    太白金星失望而归,猴王那段位早在他们之上,对玉帝之位不动心,注定智慧凌驾天庭,所以胜负已分,天庭绝非花果山对手。
    玉帝得知猴王心智,叹息一声:“想不到我等居然无立锥之地,人部地界去不得,如何是好?”。
    太白金星:“若是败了,唯有灵山是唯一庇护之地,只怕并无足够条件说动如来接纳天众”。
    玉帝:“万万不可,如此一来,天众信如来不信本尊,我用不了多久便是孤家寡人,再无信仰之力,我讨厌如来传教手段,投靠灵山,无异羊入虎口,万万不可!”。
    此时花果山对天众下格杀令,所以玉帝即便神通广大也不敢让天众入胎人间避难。
    猴王震慑力起了作用,放以前,玉帝做事不需要与当事人商议,直接干就完了。
    现在必须走程序,还需要谈判,需要对方点头,这就是没实力的下场。
    玉帝叹息一声,让天众们先一步入胎人间的北冥之地,此地常年冰天雪地,正常人类无法生存。
    位于世界尽头,归于北俱芦洲管辖,一年有八个月黑夜,当年天魔一族战败躲入其中,忍受苦寒。
    “罢了,现在轮到我等去苦寒之地避难,猴王即便知道,也不会派兵攻打我等。相当于本尊欲斩草除根,无奈众神都受不住飓风与苦寒,所以不得不容忍天魔,如今天魔势不可挡,悔之晚矣。我们要卧薪尝胆,再次崛起!”。
    当年天魔们扛过来了,如今轮到天众忆苦思甜了…
    太白金星心有动摇,他又不愿意去那鬼地方受罪,比阎王殿恶劣万分。
    但是先安置天众去建立家园再说,海量天界材料用于建设城池,应该比天魔当年状况好不少。
    此时玉帝已经管不了下凡的天兵天将了,只能由他们自求多福,一系列变故都是以此而起,适得其反,相当于逼着猴王对天庭发难,得不偿失。
    闻太师挡住魔军十五次进攻,可谓中流砥柱,只是麾下天军早已疲惫不堪,无力再战。
    于是撤回九重天休整,玉帝率亲兵亲自去守五重天,此时的玉帝无限感慨,已经好久未曾享受瑶池盛宴了,没想到自己如今只能亲自上战场厮杀,辛苦至极。
    凡间又过去了十二年…
    此时的隋帝国正在走向巅峰时刻,高句丽灭亡,辽东又一次回归版图,恢复旧名北海郡。
    古时候帝王有传统,威服四海,东海南海是有的,这西海,北海就难办了。
    所以辽东一直称作北海,隋炀帝琢磨着西海,他的目光投向青海湖。
    这也是历史使然,羌人建立的乌斯藏崛起,屡屡犯边,当时的隋朝没功夫搭理他们小打小闹。
    派官员走访乌斯藏,暂时稳住了他们,每年给些实物,以求和平。
    此时高句丽覆灭,乌斯藏不识抬举,必定遭到打击。
    隋炀帝的性格伏藏亡国隐患,首先科举选拔的寒门都被安插去全国担任要职,这一点让贵族不满,只是朝廷控制力太强,他们敢怒不敢言。
    他不干这事就干那事,反正非常激进。
    此时下令在沙漠里在修长城,新的国道在修建,都是旷世工程,消耗钱粮不计其数。
    朝廷与白云派的西域行会合作,一路去阿拉伯地区展开贸易,这十多年发展,年交易额高达九千万两黄金的规模。
    这还受制于驼队运力不足,没办法开通其他路线。
    周边小国受隋朝文化影响,汉化速度非常快,这些地方百分百不费吹灰之力纳入隋版图。
    文化攻城略地远超刀剑,他们的国王带头流行汉地方物,离亡国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