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讲故事
作者:愚愚   倒霉蛋重生后变身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     
    妮儿给自己倒了杯水,清了清嗓子。
    “相传天熹年间,一条沉眠已久的恶龙苏醒,在天地间游荡,看见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想要占为己有。”
    “它这样想便也这样做了,只不过它不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几乎时时降雨,天天降雨,住在那附近的百姓苦不堪言。”
    能感觉到有三束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偷偷瞥了一眼,县令听得还挺认真,也不知道这样能不能行。
    讲都讲了不能半途而废,硬着头皮也得继续,深吸一口气,沉浸在故事中,这样才会更吸引人。
    “在那以后没有见过晴天,河的水位越涨越高,终于爆发水灾,粮食颗粒无收。”
    “很多人的房屋被冲跑,饿殍满地,水上也时不时漂过一具尸体。”
    听到这里刘县令的眉头皱起,天天下雨,这不是跟现在的情况很像。
    这小妮子竟然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自己,真是长了一颗玲珑七窍心。
    “大灾过后,疫情盛行,本就维系不下去的百姓,又染上怪病,一传十,十传百。”
    妮儿的声音愈发低沉,表情也变的凝重,把氛围烘托的相当到位。
    “原本村子里的人谈不上富裕,但是家家户户都能吃上饱饭,鸡犬相闻,安宁祥和,一场灾难,让这些人流离失所,衣不蔽体,易子而食。”
    刘县令的心揪了起来,这段日子也确实考虑过这个问题,前两天牛家村的里正刚找过自己,说这件事情。
    不过自己只是个县令,具体的做法还得请示上级,得到批准才能去做。
    一来一回需要不少时间,如果真的发生故事里的灾难,现实只会更可怕。
    “好好的村庄就被这样毁掉了,”观察着其他人的神情,有心痛,有不解,县令倒是一副听懂了的样子,话锋一转,“但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
    “在恶龙不间歇布雨时,无论人们怎样祈求也无济于事,村子里派出了一个少年,他身上肩负重任和希望,要去屠龙。”
    “送他出行的人们,给他带上了弓箭和干粮,一边哭着一边送别。”
    “送完他便去了河边,一群人齐心协力,加高堤坝,疏通淤堵。”
    县令觉得妮儿说的很有道理,这几天盘金河的水位一直在往上涨。
    前两天去看的时候,已经快要接近之前爆发洪水的水位,要是再下几场雨,恐怕就……
    “一边囤好粮食,做好疏散,不能眼睁睁看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地方毁在它的手里。”
    “最终阳光破开云层,撒了下来,那些人手舞足蹈,欢呼雀跃。”
    妮儿的眼眸微抬,窗外照进来的光,正好落在上面,眼神亮起。
    是啊,不光要治理河堤,把堵着的地方清一清,毕竟堵不如疏。
    但临时抱佛脚,确实有些赶,恐怕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刚才妮儿说的囤好粮食,这个倒是可行。
    这附近水多,山也多,到时候可以往山上跑,只不过这些村子的地势不算有利,不少都处于低洼,到时候恐怕,有家无处回。
    刘县令想了很多,看到妮儿被阳光笼罩的这一幕,觉得她借故事说出的话很有几分道理,应该要未雨绸缪才对。
    妮儿有些忐忑地捏着手,觉得刚才已经把要说的话都说了,刘县令应该懂得自己的意思吧。
    看了眼对方,刘县令的眉头一直皱着,不肯放开,似乎是在思考。
    感受到妮儿的眼神,表情慢慢松柔下来,“你这个故事讲得很好,我懂你的意思。”
    “没想到今天这一趟有如此收获,咱们这里最近的天气跟你故事里的很是相似,确实要做好预防,你的几个建议都很好。”
    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心系天下,同龄孩子也不过是天天玩泥巴,她怎么会想到这些,真是对她有些好奇。
    刚才还想着可惜她是女儿身,现在看来是想法狭隘了。
    这小丫头聪明勇敢有脑子,能在自己面前不卡壳地讲完一个故事,逻辑条理清晰。
    虽然有些紧张但是不妨事,还会做那些新奇的菜肴,真是不可多得。
    自己活了这么多年,也才见识过一个这样的孩子,不知道牛老三他们家是烧了什么高香。
    且不说她长大后是否会泯然众人,这一辈子能做这一件事就很值了。
    今天来这儿不仅吃了好吃的东西,还听到了有用的建议,真是收获满满,回去后还得想想具体的做法。
    之前答应过给妮儿的东西,自然是不能食言,等到事情告一段落,再一起给她吧。
    刘县令这样说,妮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感觉他一点儿都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能听进去别人的意见,看来自己是赌对了。
    本来还在害怕,他要是听不懂怎么办。
    又害怕因为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竟然给一个当了那么多年官的县令提意见,他不乐意,自己没有好果子吃怎么办。
    想了很多,现在倒是放松不少。
    不过刘县令在官场浸淫多年,能做到这个位置定是有些手段的,还是不能太掉以轻心。
    王掌柜实在是有些后怕,没想到妮儿竟然敢在县令面前大放厥词,指导他做事,生平真是头一次见,今天真是大开眼界。
    幸好县令深明大义,要是换个小肚鸡肠的人,真是替妮儿捏了一把汗。
    妮儿从椅子上下来,冲着刘县令鞠了一躬,“小女在此谢过,肯花时间听我讲这些。”
    刘县令看到妮儿进退有度,做人做事滴水不漏,心里十分赞赏。
    “你不用谢我,相反我还要谢你,你说的这些,很有道理,我回去会好好考虑的。”
    说着便站起身,要往外走,蓦地想到什么,转过头问道:“你可识字?”
    没想到他竟然会问这个问题,毕竟是县令,可不能随便编个话搪塞。
    “我有在赵锦程赵大夫那里做学徒,经常帮着抓药,耳濡目染地略认得几个字。”
    本不抱什么希望,这个年纪又是小女孩儿,他家哪里会花钱让她认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