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还钱
作者:乌桕子   开局被陷害:女知青迫嫁残疾军官最新章节     
    虽然和萧溪溪关系不好,但孟晓曼也不想看着她遇上渣男。
    两人等了好一会,萧溪溪才过来,秀气的小脸上,还有未散去的红晕。
    见到两人,萧溪溪眼神中闪过一秒的慌张,但并未说话,随后绷着脸,快速从两人身旁走过去了。
    “萧溪溪,你等一下。”萧向东转过头,喊住她。
    萧溪溪转过身,不悦的看着他,“什么事?”。
    “那个田凯,不是个好人,你离他远一点。”萧向东并未在意她的脸色,如实说着。
    萧溪溪听他提起田凯,面露惊讶,“你怎么知道他的名字?”。
    “听说过,总之,他和你不合适。”萧向东不想把赵二磊,牵扯进来,没有细说。
    “他怎么就和我不合适了?你又不了解他。”萧溪溪气鼓鼓的说,“还有,我的事,不用你管。”。
    “话我已经说了,听不听在你,这关乎你的终身大事,我希望你慎重点。”
    萧溪溪最讨厌他这一板一眼的样子,跟家里人相处,也没什么人情味。“你都说了这是我自己的事,用不着你假惺惺。”。
    说完,又拧了旁边的孟晓曼一眼,才气冲冲的走。
    无辜躺枪的孟晓曼微微摇头,且不说,萧溪溪本来就跟两人关系不好,单凭她现在恋爱上头的状态,也不会听萧向东劝的。
    孟晓曼想起曾在书中看过一句话“恋爱之人不为善心所动,阻拦只会增其殉道之心。”很适合现在的萧溪溪。
    萧向东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好像萧溪溪的反应在他意料之中一样。
    四月中旬,没听到萧溪溪和田凯两人的后续,倒是先知道了萧向西定亲的事。
    从萧美丽那要来钱后,萧母就张罗着人给萧向西介绍对象,刚一开始,萧向西还不愿意,放不下县城的秀秀,不愿意娶乡下的姑娘。直到萧母把他一顿臭骂,让他问秀秀愿不愿意嫁到乡下来,若是愿意,她就不给他相亲。
    结果自然是不愿意,骂萧向西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萧向西心灰意冷,这才答应萧母说的相亲。
    最后定下的姑娘是兴湖大队的一个女孩,名字叫郑玲玲。
    定亲的当天,孟晓曼和萧向东两人都去了萧家。
    郑玲玲,圆脸杏眼,小麦肤色,看着就很健康而有活力,笑呵呵的跟在萧母后面叫人,看向萧向西的眼睛里满是欣喜。
    萧母对这个儿媳妇也很满意,拉着她的手,跟人夸她能干、持家、贤惠。
    只是另一个主角——萧向西,看着并没有那么开心,脸上的笑容有些勉强,爱意未达心底的样子。
    两家定下的彩礼是三十块钱,婚期就定在今年五月初十。
    从上次孟晓曼被举报那事,萧母就在想分家的事,但是家里的儿子都没结完婚,贸然分家不太好,所以她想着尽快给萧向西娶个媳妇,然后再把家分了。
    老大、老二、老四都住在家里,分不分家,也就是个口头上的事,还可以和以前一样吃住。她主要担心的是老三家,尤其是孟晓曼。
    趁着这次给萧向西和郑玲玲合八字的机会,她偷偷找人给孟晓曼算了个八字。那人说,孟晓曼是个多灾多难的命,如果家人亲人命不够硬的话,一定要远离,否则会被连累。
    孟晓曼不知道萧母还给自己算了个命,见萧母对自己和颜悦色不少,以为是因为自己上次帮忙讨钱的事。
    订亲饭吃完,孟晓曼才想起上次讨钱,萧母承诺的分家的事,这段时间太忙,差点把这事给忘了。
    “这事我跟你爸记着呢,等老四娶完媳妇,就给你们分家。”
    萧母既然这样说了,孟晓曼也没逼得太紧,反正也没多长时间了。
    四月底,萧向东的腿终于结束了针灸和服药,开始了复健。为了感谢陈老,孟晓曼特意做了顿大餐,请他吃了顿饭,又给他做了身新衣裳,一双新鞋子。
    陈老捧着新衣服,心底触动,口中却嫌这嫌那的说款式老气,裁剪粗糙。
    孟晓曼知道陈老是个嘴硬心软的人,便说自己手艺不好,以后多学习,争取下次做的时候,让他满意。
    送走陈老没一会,张全良突然敲门。
    “张爷爷,您这么晚来,是长驰出什么事了吗?”
    “没,他没事,我是来还钱的。”张全良满是皱纹的脸上带着久违的笑。
    说着,将纸包着的钱,放到方桌上。
    孟晓曼回里屋去拿当初他打的欠条,萧向东则在外间跟他说话。
    “张爷爷,是长鸣来信了?”,萧向东知道,张家爷孙俩挣得工分仅能吃饱饭,家里其他的开支,主要靠张长鸣从部队寄的津贴。
    张全良点点头,脸上的皱纹舒展不少,“寄了钱,还来了信,说等麦收后,就申请回来探亲。”。
    “那挺好,我也好久没见他了。”
    “是啊,有两年多没回来了,对了长驰说,等他回来,给你带,带什么来着,哦,我想起来了,叫结婚礼物。”张全良说。
    两人又说了几句话,张全良才拿着欠条回去。
    孟晓曼将钱放进钱盒的时候,才发现,钱给多了。
    “没事,张爷爷是个忠厚的人,估计是觉得借了这么久没还,有些歉疚,才多给了些,你就这样收着吧。”。
    第二天,孟晓曼照常去上工,今年春天雨水多,地里的杂草在雨水的滋润下,疯长,这段时间,孟晓曼锄草锄得,两只手都磨了一层厚厚的茧子。但地里的草仍是一茬一茬的往外冒。
    “你说,这庄稼要是能像这杂草似的,一天蹿老高,那得见多少粮食啊。”芳姐边锄草,边说。
    “确实,感觉这地,更适合种草。”要是清河大队能搞养殖业就好了。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
    “有人落水了,快来人呀,快来救人啊!”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纷纷放下锄头,往不远处的河边跑。
    自从赵二磊的儿子差点出事后,村里的大人对自家的孩子管得很严,再三叮嘱不要靠近河边,更不要下河捉鱼。这段时间,就连去河边割草的小孩子都没了。怎么还有人落水呢。
    看热闹是人类的天性,孟晓曼也跟着一起到了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