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意外的机会
作者:尘世一杯茶   降落在清初最新章节     
    冷吉僧讲完这句话后屋里有了一个短暂的沉默时间。客气话讲的差不多了,见面礼(银子)也如数的交出,这时候该转入正题了。王吉贞只是在一边轻点着头,一边在心里梳理着下面要谈的要点。
    王吉贞先是对着冷吉僧行了一礼,接着说道:“大法师,为庆贺王爷大喜我父特地从山中采得玛瑙巨石精心雕琢成形,现已运到西安,再过几日在就会在庆典中展现。”
    “嗯!甚好,甚好?”见王吉贞还没讲出真正来意,冷吉僧就在随口应付着。
    “俗话讲龙无睛不飞,我父想请大法师能为此像开光,有大教法力加持,更能福佑恒亲王。”
    听到他讲到这里,冷吉僧算是明白了,这是王辅臣不太确定自己的这份大礼能否受到恒亲王的重视,就来这里试试,自己答应了请求,说明还不错,如果自己不答应就说明不看好这份礼物。同时也是在借这个由头问自己,这样拍马屁合适不合适。
    见冷吉僧没有立即回答,王吉贞有点拿不准了,就又试探着讲:“玛瑙汇集山中灵气,必然是镇宅的宝物,大师难道觉的有不妥之处吗?”冷吉僧只是迟疑了一会儿,就让王吉贞有点耐不住性子了。
    “如此集天地灵气的宝物,这世间有何人会不喜欢呢?但就恒亲王而言更喜欢心系朝廷能功勋的人,看王公子少年英雄,如你能立些功劳与你父交相辉映,岂不美哉?”
    王吉贞也是聪明人一点就透,知道机会来了,只见他直起身板,对着冷吉僧深施一礼后说道:“大师说到我心里去了,我三岁学文,五岁习武,熟读四书五经,精通排兵布阵,自认多少有些本事。可是千里马需有伯乐才能驰骋千里。大师!这功劳在何处?请指点一二,我父子必有厚报。” 。
    “见你心诚又敬我大教。就讲个事情与你听,如何行事你自己做主便是不必问我。”
    “今日,漠南蒙古哈达部王爷吴尔古代,携带大元太祖宝物来到西安,名义上是要将此物献给恒亲王。但他来到西安后却将此物到处示人,刚才还引得一场风波,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有不良居心。”
    “第二件事,有一人名黄友德。此人是南明朝廷之人,前些时日来到西安后却与藏地固始汗的人勾搭在一处。公子若有闲心不妨关注一二,若能洞察其所谋,公子的前途便不可限量了。”
    王吉贞听后心中不禁大喜,这是冷吉僧送给自己的功劳,但这小狐狸又留有一些谨慎,心里琢磨着如此大功为什么会送给自己呢?
    于是小心地问道:“此两件具是大功劳,我该如何感谢大师呢?”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为什么要把这功劳推给我,我需要付出什么的代价呢?
    冷吉增听了哈哈大笑,心想真是父子一脉,这小子鬼的很。
    “世间之事,皆有因果,本法师乃修行之人,不想沾染这俗世的因果。今日也算是你来的巧,就送你了。”
    冷吉僧随后想了想,怕这个小兔崽子不放心,于是说了一个要求:“若你果真立了大功,就将山中玛瑙再采来一块运至青海,雕刻成转法王之容貌,以便信徒供奉。”
    这下王吉贞放心了,在他看来不求回报的事情绝对是有问题的,即然法师提出了条件他也便放心了。立刻卖乖的回答道:“莫要说立了功,就凭教主将此机会给我就该应该重礼酬谢,这件事情小侄替父亲答应了。”
    “好!尽管去做吧,如遇难处随时找我,我的这些徒弟都是武功高强之辈,若有危难之时,可助于你一臂之力。”
    于是王吉贞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西海客栈。
    再说吴尔古代拿着宝物带着众人匆匆的回到太白楼。这时候已经将近夜里子时了。被捆在椅子上的屯齐,边上还有三个人看着。另一边的黄友德和策凌特则是边吃边喝,似乎忘了刚才发生的事情。
    见吴尔古代回来几人不由得都看向这个蒙古王爷。
    吴尔古代来到几人中间,伸手取出印章,对着众人说道:“宝物已经取回,今天这里发生的事情本王就当没有发生过,过几日便是恒亲王的庆典之日,莫要让这件事情坏了喜庆气氛。”
    然后来到屯齐的身边,让手下人解开绳子,对着受伤的屯齐说道:“固山贝子,宝物无恙我就不和你计较了,望你好自为之。”
    屯齐忍着痛,斜眼看了一下吴尔古代说道:“放心,愿赌服输出,我们满人输的起。”
    吴尔古代又来到黄友德和策凌特身边,对着策凌特说道:“这位小王爷,今日之事多谢小王爷仗义相助。”
    又对着黄友德说道:“这位黄先生也是深藏不露的高人,我不知你是何身份,也不知你来此是何目的,只是希望你我将来是友而非敌人。”
    黄友德听着吴尔古代这番云山雾罩的话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不清楚吴尔古代是真知道了些什么,还是在故意诈自己。
    无奈之下只得拱手笑了笑,嘴里勉强的挤出几个字:“当然是友,当然是友。”
    “天色已经很晚了,如愿在店内接着喝酒,我让伙计们接着伺候就是。如若大家感觉累了,我便安排人手护送各位回府。
    屯齐听到这里,从椅子上起来一瘸一拐的下了楼,走到街上时他回身看了看这个让自己丢人现眼的地方,对着楼上喊道:“吴尔古代,我看你心中藏着鬼,来西安怕也没安什么好心”。说完骑上一匹马离去了。
    这时黄友德对策凌特说道:“我们就此别过,待到明日我亲自带人将宝物送上,到时你我再把酒言欢如何?”
    策凌特也说道:“明日我在府上等你便是,于是二人也一同下了楼,策凌特楼下有随从牵马过来,围着策凌特回恒亲王府了。
    黄友德来时是一个人,走时也是一个人,他拒绝了吴尔古代提供的轿子,只是说道:“在下一介商人,能来到西安的机会不多,走走看看也是好的”。
    于是黄友德便一人走在了这街区之中,因为西安城并没有所谓的宵禁,虽然此时到了深夜,路边还有不少店铺饭馆开着,各式各样的人还在里面喝着酒打着拳,一派人间烟火太平盛世的模样。”
    黄友德是一个受传统教育的书生,看到这里不禁心生感慨:“若整个中国都是这个样子,那该多好。”
    如果其它地方的满人统治者也能如此对待汉人百姓,那他们还反什么清!
    黄友德出身于汉族官僚集团,他太明白大明朝的种种弊端了。即便没有满人,大明也维持不了多长。
    有时他也冲动的想过,如果大清的皇帝能待汉族的百姓善良,也能敬孔子,也能重视读书人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