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成家立业
作者:蟹蟹果子   安陵容重生为自己活一回最新章节     
    甄嬛想要一个解释,偏皇帝给不出任何解释。
    皇帝说出的安慰的话,在甄嬛耳中却是莫大的讽刺。
    甄嬛的眼神明灭几回,不觉带出几分恨意,“若不是华妃她专横跋扈,又岂会有今日的境地。皇上您也不必为难,臣妾知道您心里也有难处。”
    这话看似放软,实际上更显生分。
    皇帝自进门起便一口一个嬛嬛的叫着,情态亲密如初,而甄嬛则以臣妾自居,显然是刻意将距离拉远了。
    皇帝瞧着甄嬛,神色渐渐黯淡,轻轻一叹道,“嬛嬛,你该懂事些。”
    甄嬛无话可说,只将一腔怒意强压了回来,犹自平复半晌,才勉强开口道,“臣妾明白了。”
    皇帝见状,眼神复又柔和了几分,“有些捕风捉影的事,不必放在心上,你且养好了身子,来日方长。”
    甄嬛本已平复的怒火复又被皇帝的一番话勾起来,不觉眼圈通红,凝眉怒视着皇帝问道,“皇上从说会相信嬛嬛,如今倒是不信了么?”
    皇帝眸色沉沉,一股复杂的情绪在眸子中沉浮几回,终于开口道,“嬛嬛,你真的可以确认自己曾有孕吗?”
    甄嬛听闻,只觉好笑。不禁嘴角一勾,极为自嘲的笑道,“没想到在皇上心里,嬛嬛竟是这样的人。”
    说罢,甄嬛用手大力拂去脸颊上的泪水,对着一旁的槿汐说道,“桌上的东西都撤了吧。”
    皇帝不动声色,槿汐面露为难,想再劝一句,却是皇帝先开口了,“嬛嬛胃口不佳,便撤了吧,交待小厨房用心些,晚上做些合胃口的东西来。”
    ——
    这顿饭吃的实在是气氛极差。
    直到午膳用毕,甄嬛与皇帝二人都再没开口。
    苏培盛也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人,却从未见过今日这个情形。
    头次见有嫔妃敢这样公然给皇帝使脸色,也头次见皇帝对哪宫嫔妃有这样的耐心。
    可最最没想到的是,最后终还是皇帝自己先退让了一步,开口道,“嬛嬛,你心情不好,让流朱和浣碧两个丫头找些乐子帮你解解闷儿,朕先去寿康宫瞧瞧太后,晚些再过来看你。”,见甄嬛不曾回应,出门前复又叮嘱起槿汐道,“照顾好你家小主,关好门窗,千万别着凉。”
    倒还是槿汐沉稳些,只悄悄向着临走前频频给她使眼色的苏培盛摆了摆手,便回到的了内殿。
    槿汐是宫中指派给甄嬛的掌事姑姑,在后宫里,一宫掌事所担当的职责中,除了要将阖宫下人管理得到,对上也要兼顾这劝诫的职责。
    就譬如皇帝身边的首领太监,除了照顾好皇帝的衣食起居,还要时时提点皇帝要有威仪,知礼数,维护皇家形象……
    算下来,今日甄嬛闹的这通脾气,若是皇帝真的追究下来,首当其冲的便是她崔槿汐。
    可是,瞧着甄嬛这模样,槿汐还是带着笑意,温柔劝慰道,“小主,不论后宫里住了多少美人,皇上始终还是将您放在心上呢。”
    见甄嬛并未反驳,槿汐复又说道,“奴婢知道您心里苦,也知道您咽不下昨日的这口气,可是还是那句话,日子还长着呢,咱们人活着,不能被眼前的这口气憋死。
    再说句僭越的话,后宫里的日子那么长,小主您有圣眷不断,保不齐往后的日子还要在华妃之上,到时候,还不是想做什么便能做得成什么了?
    只怕那时候,您再回忆起今日坐在碎玉轩中自怨自苦的模样,还要嘲笑此刻的自己呢。”
    此刻槿汐说的这些话, 其实已经在心里颠来复去的想了好些回了。
    早些时候,槿汐一直觉得甄嬛是个有心的,比之刚入宫便不知天高地厚的夏冬春,看似风光无限却屡遭算计的富察贵人,甄嬛是个知道自己该如何自处的。
    再加上皇帝对甄嬛青睐有加,因而跟在甄嬛身边的这些日子里头,槿汐倒是从未担忧过自己的前程,至少从未担心过自己要像旁的宫人一样,稍不留神便要丢了性命。
    可是此刻,槿汐却有些担忧甄嬛的前程。
    见甄嬛正瞧着窗外斜出来的一角屋檐默默地流着眼泪,也不说话。槿汐轻叹道,“小主,奴婢在后宫伺候这么久,倒是从未见过咱们皇上对后宫里哪位嫔妃低过头的。”
    甄嬛这才有了些反应,仿若刚刚才听到槿汐同她说话似的,一边狠狠的擦掉脸上的泪水,一遍哼笑道,“那又如何呢,最终还是不愿信我罢了。”
    说罢,甄嬛转头问道,“陵容在么?若是陵容还在,帮我将她请来吧。”
    ----
    寿康宫。
    寿康宫中仍是氤氲着药气,不仅如此,今日这药气似乎更添了些苦涩味道。
    太后正倚在祥云百福的靠枕上闭目休憩,手边还放着一本大约翻了一半的书。
    宫女们都在外边伺候着,见皇帝来了,急忙都跪下,却被皇帝一挥手拦住,“都免礼吧。”
    接着又问道,“太后可还在睡午觉?”
    门外伺候的小宫女听闻,又赶忙跪下,战战兢兢答道,“太后这会儿似乎在看书呢,前头只让咱们再殿外伺候,不必打扰她老人家。”
    皇帝点点头,大约是昨日的事到底没有瞒过太后,许是已经知道的咸福宫里的乱子,不觉微微一叹,大步迈进了内殿。
    结果皇帝刚一进门,便被迎面的苦涩药气呛得连咳了几声。
    太后闻声,缓缓问道,“是皇帝来了么?”
    皇帝赶忙上前,请安道,“儿臣给太后请安。”
    太后这才睁开眼睛,瞧着皇帝半晌,心疼道,“这几日没见,瘦了不少。”
    皇帝心中温暖,却不肯承认,“儿子这几日虽是去巡营,但许是走动的多了,一日三餐进得极香,就连夜里也睡得好了许多。”
    太后上下打量着皇帝,复又笑道,“也是,虽说有些瘦了,可精神气看着比前头好了,”。说着说着,又忍不住笑了起来,“皇帝这么大人了,总还是脱不了孩子心性,出去巡营也能像孩童时偷跑出去玩完回来那么开心。”
    说着,太后复又叹道,“哀家是老了,总是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来了。”
    皇帝垂眸,“哪是额娘老了,分明是皇额娘慈母情怀,在皇额娘眼中真不论多大,都还是个孩子。”
    太后浅浅一笑,“是啊,不论皇帝多大,对哀家来说都是个孩子。恐怕哀家也只有看到弘时和弘昼这些孙子辈的孩子们时,才能想起来皇帝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了,只怕不日连孙子们都要成家立业了。”
    皇帝眉间一动,笑道,“皇额娘今儿怎么忽然想要说起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