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蒙古部族的背叛
作者:蟹蟹果子   安陵容重生为自己活一回最新章节     
    太后说道,“你倒是比毓嫔聪明一些。”语气却清冷至极。
    兰芳一时间,似乎晃神。
    安陵容瞧见暖阁之外,有宫女端着茶壶踌躇着不敢上前。
    是有眼尖的宫女瞧见太后喝了口冷茶,便乖巧地续了热水,换了热茶。只是现下寿康宫中主事的嬷嬷不在,近身服侍的姑姑又跪在地上答话,让人实在不敢近前。只好端着壶热茶候在暖阁外。
    安陵容垂首轻声退出暖阁,将热茶接过,复又回到暖阁之中,恭敬的为太后换上一杯热茶。
    太后眼眸深深的落在安陵容身上,神情莫测。复又看向兰芳,神色之间多了几分疲惫。
    兰芳此刻却似回过神一般,不甘的问道,“就算查苏格格进宫的目的是为了接近先帝的几位皇子,那也不必陷害毓嫔娘娘……
    毓嫔娘娘何曾阻碍过查苏格格的前程,以毓嫔娘娘做桥又有何用?她,她们到底都出身蒙古……”
    可是,挣扎着攀爬起来的声势却随着话心中某处忽然出现的光影弥散开来,带着仅剩的一点底气一起慢慢消散。
    没错,二人都出身蒙古,又是表姐妹。
    也就是说,毓嫔娘娘的父亲与查苏格格的母亲是兄妹。可查苏之所以被称为格格,并不是因为承继了查苏母亲家族的荣耀,而是查苏的父亲,也是部族王室,有着王室的血脉。
    那么她们的家族之间,不就存着理不清道不明的势力牵扯么?
    兰芳虽是满人,但跟着毓嫔日久,于蒙古诸部多少也有了解。因而遇点拨至此,心中已然想清楚了八九分。
    只是越想越难以平复心中的怨恨,更何况如今这怨愤之中,三分是为着查苏格格,七分却是怨恨她自己。恨她自己早年是个傻子一样全然不知,竟未能阻拦半分。
    因着安陵容于蒙古部族了解实在不多,虽看着兰芳面色变了又变,安陵容也只道是兰芳依旧不能相信是查苏格格这位至亲伸手加害的缘故。
    只听茶盏端端的落在红木小几上,瓷碟与茶杯碰撞声似乎被红木温吞包裹,几乎微不可闻。太后将茶盏放在一边,复又说道,
    “早年毓嫔盛宠之时,哀家曾好心劝过毓嫔。这后宫之中不去害人自是能求得一心安稳,可是如何不为人所害,亦是后宫生存之道。
    查苏格格的父亲赫尔泰一直觊觎可汗之位,因此才三番四次的送查苏格格入宫,美其名曰陪伴毓嫔,以解毓嫔思乡之情。
    然而,原本徐徐图之的筹划却随着太子被废,立储之事悬而未决,让赫尔泰沉不住气了。沉不住气的人,最难成大事。”
    说到此处,太后的声音也越来越低,最后一句几乎像是说给她自己听的一般。安陵容极尽分辨,才勉强听清其中字句。
    而太后再次端起茶杯,润了润喉咙,眼神复又迷蒙,嘴角却翘起一抹难以察觉的阴冷笑意,“先帝诸位皇子之中,九阿哥胤禟最为俊美风流,才思不俗,又是辩才,不仅结交了不少大臣,也是皇子之中最得女人偏爱一位。
    当年在圆明园中的一段往事,便是他唆使宫女办下的。”
    这话虽说得不明朗,但安陵容心下思索也大概猜到了几分。许是太后为了顾及当今皇帝的颜面,便将圆明园的那段荒唐事说的含糊了一些。
    可话里的意思安陵容听懂了,原来当时的酒后乱性,原也是被人设计所致。
    这样想来便能想通,为何当今皇帝对四阿哥如此冷淡。那当真是被人置于股掌之间,戏弄拿捏的一段不堪往事,皇帝生性敏感多疑,又自成傲骨,这么不堪的一段往事自然不愿面对。
    又听太后说道,“你可知,查苏格格为何要陷害毓嫔?”言语之间,太后似乎忽的心情大好,虽是问话,却并非想与兰芳叙话,而是自顾自的展颜笑道,“早在初次进宫之时,查苏便和九阿哥胤禟相识,两人暗通款曲,也不知是一时大意还是胤禟本就不甚在意,两人在甬巷之中私相授受时,竟不小心被我身边的宫人瞧见。
    那时哀家便猜测,毓嫔早晚有一日要为这位表妹所累。
    胤禟拥护八阿哥胤禩,一直想找机会生事。哀家的儿子们哀家自然最清楚,两人性子虽不同,但行事都是极稳妥的,即便真有人用心筹划,也未必能让他们就范。
    那么,还能下手的,也就是哀家了。
    身在后宫,难免有许多身不由己。只是哀家也看烦了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有些事,先帝自有决断,哀家一介女流本不该过问,于是哀家便想躲着就是了,不与后宫其他嫔妃接触,甚至也尽量少去御前伺候。
    可天意终究是天意。
    老十四是个实心眼,先帝每每让他代父出征,他便披甲而出冲锋陷阵,只为不辜负先帝的嘱托。好在上天庇佑,老十四总能凯旋,先帝也是喜不自胜。这才有赐了这枚手镯的事。”
    说着,太后将嫩粉色带着丝绸般淡淡纹理的暖玉手镯掂量在指尖,似乎是头次见到一般,反复瞧着。絮絮说道,“也因着这个,才给查苏和胤禟留了念想。”
    兰芳抬头看向太后,眼中的疑惑似冬日沉积已久的白雪,眸子中的晶莹之下是令人心慌的森森寒意。
    “所以,查苏哥哥并非真的要去害毓嫔,而是想加害您?”兰芳沉声问道,“既是如此,为何最终遭受诟病的竟是毓嫔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