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中外有别,崇祯对待中外学者的态度
作者:韧竹万杆斜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最新章节     
    比如茅元仪进献了,他那本重新编纂的《武备志》。
    曾经茅元仪也把《武备志》的初本,进献给天启过。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崇祯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当场表示这是堪比《纪效新书》的军事着作。
    崇祯拿着原本,让司礼监经厂,现在改名叫印刷厂,火速印刷两百本。
    用来后续的武举考试,和未来的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使用教材。
    这是崇祯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中,提及到大明皇家军事学院。
    是不是也预示着,崇祯军事上的改革也在提上日程。
    崇祯问及茅元仪愿去哪里?
    茅元仪毫不犹豫地回答,四镇督师孙督师处,惟愿做一幕僚耳。
    崇祯笑笑点头答应。
    不过却是在暗自腹诽。
    此兄性格上果然有问题。
    难怪在旧时空,只有孙承宗欣赏他,旁人都是想中伤他。
    他最后落了个怀才不遇,喝酒喝死的下场。
    朕已经对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你丫的还是想投奔恩主。
    到底是什么脑回路,真清奇啊。
    王徵更是让崇祯欣喜,这是历史上更不出名,着墨甚少的机械天才,明代鲁班、马钧。
    有了他在,崇祯完全可以,在造出金属机床母床之后。
    开始研发实用型的蒸汽机。
    崇祯立刻拍板,也没问王徵的意见。
    “留在朕的身边。
    王爱卿,朕哪里也不许你去。”
    一段深情的告白,直接把王徵告懵了。
    对于李之藻,崇祯做出了最正确的事情,把他和徐光启捆绑使用。
    未来大明皇家科学院,正副院长的人选就有了。
    至于那做老农打扮的徐宏祖,其实应该叫徐霞客,更如雷贯耳。
    崇祯只用了一句话,就降服了他。
    “老少年,朕为你配一支船队。
    你可愿意去万里海外探险?”
    还有那三个西洋传教士,崇祯的态度就矜持保守多了。
    这些传教士愿意和大明交流,只是夹带的私货实在太多。
    崇祯勉励一番,就让他们落座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句话,古今通用。
    等这些学者挨个坐下之后。
    雷鸣般的掌声这才停止。
    崇祯生怕学生们,没有听到刚才的对话。
    又挨个向后面的太监学生们,介绍这些学者的身份和成就。
    以便学生们加深记忆,增加对师长的尊敬。
    这些汇集在京城的中外学者。
    在面圣的表现上,就是两个极端。
    大明本土的学者,自然是诚惶诚恐,磕头谢恩。
    唯有一个意外是徐宏祖。
    这个在外游荡傻了的大龄青年,在崇祯还没许诺给他远洋船队的时候。
    徐宏祖竟然先开口问崇祯。
    问了一个白痴又愚蠢的问题。
    满座皆鸿儒,陛下何故让他一个白丁进来?
    崇祯有点无语,不过并没有生气。
    对于这个大明的探险家,崇祯是很有容忍度。
    崇祯是真的希望徐霞客,能成为大明的哥伦布、麦哲伦。
    最后三个传教士则是相当享受,崇祯这种亲切平和的态度。
    这让他们想到了,在欧洲故乡时,所享受到的荣光。
    汤若望还想单膝下跪,举起崇祯的手来,迫不及待亲吻他的手背。
    邓玉函和毕方济两人,一脸殷切地排队等候。
    大概他们也想体会一下,东方帝国大皇帝手背上的皮肤触感,到底是什么样的。
    究竟和那些欧洲屁大点的君王手背,这触感上会有什么不同。
    学者的研究精神,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旺盛的好奇心,会让学者们很多时间内,都像一个稚童。
    崇祯会如他们的愿吗?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俺们东方大国,俺们大明朝可没有这号规矩。
    亲吻,无论在哪里,在什么时间段,都只适合于异性。
    这会儿的崇祯,一想到被三个老白人亲吻手背,一想到会被他们的唾液浸湿手背。
    阅尽小型动作爱情片的崇祯,会立刻脑补出许多不健康,少儿不宜的画面来。
    那种渗人的感觉,从脚底,尾椎骨冒出。
    在大明朝,崇祯会立刻联想到,一些喜欢走兔儿爷旱道的士大夫。
    实在是太恶心了。
    下一步,崇祯就要重点打击,士大夫中越演越烈的豢养娈童的行为,重塑读书人的价值观和性别取向。
    崇祯严词拒绝了,三个传教士的请求,鞠个躬就行。
    现在的内书堂里面。
    一共有八个被崇祯邀请到,紫禁城的中外学者。
    学者们好奇地坐在了第一排,等着崇祯开讲第一课。
    为他们开讲,开篇领路的第一课。
    上百个小太监学生。
    他们年龄都不大,都在十岁左右。
    是接受新知识,塑造品格的黄金年龄。
    他们异常乖觉,从崇祯的话里,已经猜到这八个人,里面还有三个洋人。
    以后都会是他们的老师。
    尊师重道,不用教都会啊。
    小太监们乖乖让出了第一排座位。
    又有几个心眼活的,赶紧递过来纸和笔,还泡上了茶水。
    这个内书堂的大殿,幸亏做了改造,不然当真是一次性,坐不下这么多人。
    崇祯环视四周,尤其是看到前排,那八名学者正襟危坐,时刻准备着聆听自己的教诲。
    崇祯心中由衷地升起一股满足感,这些人都是时代的大牛啊。
    自己就是一个皇帝,也是何其有幸能给他们讲课。
    自己完全是背过身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幸,有资格给他们灌输一些,来自未来的知识。
    当然这些学者中有的人,在旧时空的历史上。
    大多时间都是郁郁不得志,没有施展胸中的抱负。
    现在不一样了,崇祯会让他们变好,变得更伟大的。
    就在崇祯环视一圈后,心中不免咯噔一下,他发现了不对。
    其实刚才就觉得不对劲,只是光顾着激动口嗨了。
    怎么少了一个人,宋长庚呢?
    崇祯看向门口站着的王承恩,脸上露出了疑惑问询的神情。
    其实王承恩也是,心里挺疑惑的。
    一切都安排好了的,怎么就出了纰漏。
    昨天就已经派出内使们,一个个知会到了参会人员。
    根本不会出现有人,敢缺席崇祯讲课名场面的事情。
    可偏偏就发生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