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神州行小型火箭设计图》
作者:鹿游天下   他心通:我能看到万物数据最新章节     
    三号材料实验室。
    材料是张旭在公司发展之时最关注的一个项目。
    科技发展,材料为王、
    限制科技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很多,但那些大多数是属于成功道路上的小插曲。
    最难逾越的技术高峰之中,材料这个门开,才是最难翻越的技术高峰。
    君不见,之前明泉集团误打误撞搞出来的新合金和稀土耐热瓷直接在核电站的建设基础上减少了不知道多少时间,甚至在张旭给国家私底下提供了核聚变更好的材料的制作方式。
    受制于材料限制,国家也有资料,却还是一时半会制作不出来,需要先拿稀土耐热瓷去顶着。
    就连张旭脑海中的这把激光武器,都是因为受制于材料限制,而没有办法生产。
    人类的科技发展离不开对工具的开发和生产,而用什么材料制作趁手的工具,这就是人类发展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新材料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最近这几年国家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国家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迈进。
    人类最初学会使用火,用石器和木棍其扑杀猎物果腹充饥,木材和石材就是第一种工具材料,这属于天然材料,比较容易获得。
    后面,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来的这些工具就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了。
    于是,人类发现了青铜器,发现经过冶炼制造的青铜器要比石头好用多了,不管是砍树烧火做饭都是不错的选择,其次在部落之间的争斗中,青铜器也能够轻易的刺穿人体。
    也是因为这些不断增加的需求,人类真正意义上进入到制造和生产专门的工具,工匠开始出现雏形,并慢慢的形成职业,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类正式进入金属材料的阶段。
    青铜时代之后,就是铁器,铁器之后就是钢材。
    这期间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再然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短短百年的时间,又上升到合金。
    再然后,化学化工产业的出现,塑料、聚酯物等更多新型材料的出现,让人们不断的享受着新材料带来的技术进步,这是工业革命的基石。
    如果没有足够的材料,就算是给足够先进的技术和详细的图纸。
    古人也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手段无中生有制造出现在的手机。
    哪怕手机中的电子产品,没有搞定硅晶体材料的时候,人类也没有办法制造出这么精密的设备。
    所以,在明泉集团开始利用明泉科技盈利之后,张旭就安排人修建了七个材料实验室,供这些科学家们研究张旭从系统中获得技术里面提到的各种材料。
    有些东西,张旭现在还不能够制造,也不方便拿出来。
    但这不妨碍张旭现在就开始对这些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提前的布局。
    其中三号实验室在研究的合金材料,正是张旭从系统中获得的一份高级合金技术,而且这个技术完全可以尽快列装到军队中。
    对于军队的技术和战术提升,是全方面的,也不怪苗乔伟和张旭这么激动。
    实验室内。
    宋业明正在看着自己手中的金属边角料。
    这是他们前段时间制作出来的复合材料,是由多种合金和材料一层层交替组合制作而成的。
    至于强度····至少他们实验室内的机器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往上测试了。
    还有抗高温、抗腐蚀、抗冲击等能力都有显着的提升。
    也就是这种复合材料,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轻便,他手中的这个金属边角料和手机差不多大,如果是铁块或者其他合金至少要两三斤左右。
    可···这块复合材料的重量只有两百四十多克,只有普通钢铁重量的三分之一。
    当然这块复合材料最重要的使用地方不是应用在武器上面,而是应用在航空。
    或者说是火箭发射上面。
    这是上次张旭整理系统奖励的时候,从系统中翻出来的技术:《神州行小型火箭设计图》
    神州行,我看行。
    这是好多年前的广告语了。
    张旭在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都觉得这是什么破名字,甚至觉得这个起名的人,脑袋是不是被门夹了。
    可是,当张旭看到这个标着小型火箭的参数的时候,眼睛都睁大了。
    长度23米,直径2.3米,多级全固推,起飞质量60吨,推力一百四十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5吨。
    嗯····
    这个体积和推力已经能够和远征11对比了,而且张旭发现,这个火箭的很多参数都和远征11差不多,张旭在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甚至在想,自己这是在造火箭嘛?
    难道真的不是在造导弹?
    不过,对这些张旭并没有犹豫太多,太空这个领域,他们明泉集团是一定要竞争的,且不说越来越多的无线充电器和供电器已经开始出现在华夏的家家户户。
    为了实验对这个设备的管理,他们研制的app已经承载了很大的压力,未来等新能源汽车开始普遍搭载无线充电器之后,他们需要卫星来对这些无线充电器进行定位。
    所以在张旭和明泉科技负责人确定要进行民用产品的开发和售卖之后,张旭就联系了制作卫星的公司,定制了三枚民用卫星为公司未来服务。
    张旭搞出来的这个火箭,也是为了发射这三颗卫星上去。
    嗯~
    至于未来,张旭还有没有什么新的其他想法,那就要看系统给不给力,或者能不能刷出什么新的技术来了。
    咚咚咚。
    实验室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宋业明的注意力从眼前耳朵合金上转移了回来,张旭这时带着一众其他材料实验室的专家和教授们一同进入了三号实验室内。
    一下子来了三十多个人,让实验室看起来拥挤了许多。
    在三号实验室取得突破之后,张旭就让人通知了其他大佬,材料学的魅力就在这里,说不准你从其他材料合成制作中看到的工艺和方法,也可以应用在自己的研究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