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吴越国的应对
作者:横界   带着老婆回五代最新章节     
    而与此同时,有些人却伤透了脑筋。
    两浙多茶山,且经过多年的经营,大多都被几个大地主拥有。
    原茶山附近的百姓,都成为失地农民,迫不得已,只能出卖劳力,在茶山上劳作。
    但他们的收入极其低下,别说温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那是常态。
    可能仅仅是饿不死而已。
    当李延孝和李英觉派出的人在大片茶山活动的时候,发现双方都等得太久了!
    不用忽悠,也不算忽悠,双方坐下来,喝杯茶,事情就谈妥了。
    数以万计的百姓拖家带口,纷纷涌向子弟军设定好的港口,等待登船。
    消息很快传到吴越国国王钱镠那里。
    这个时候的钱镠,心情很糟,因为中原的唐王朝对他很是不满。
    李嗣源刚刚称王的时候,钱镠得知因为李继岌的原因,李嗣源不敢称帝,心里就对中原王朝正统性存满疑虑。
    因为他是吴越王,跟唐王是平级的。
    所以,钱镠在给安重诲的信中,言语多有傲慢。
    不曾想安重诲是个小心眼的恶人,从此心里就记住了钱镠,时刻准备着赠他一双精致的小鞋穿。
    今年,李嗣源派遣使者乌昭遇、韩玫出使吴越国,但这哥俩却尿不到一个壶里,经常勾心斗角,互相使绊子。
    出使任务完成回到汴梁后,韩玫在朝堂上公然弹劾乌昭遇,说乌昭遇称呼钱镠为殿下,并自称微臣,而且还把李嗣源不能称帝的原因告诉了钱镠。
    李嗣源因为李继岌的威胁不敢称帝,是他心里一直以来的伤痛,此刻被人重新提起,当然怒不可遏,下旨赐死乌昭遇。
    不仅如此,还下令夺去钱镠吴越王的爵位,令他以太师的身份光荣退休。
    同时还把吴越国的进奏官、使者、纲吏等全部抓起来治罪。
    钱镠没有了爵位,就没有资格给李嗣源写信,只能让继承了自己爵位的儿子给唐王上奏,说明情况,表示自己是冤枉的,可是李嗣源还没消气,根本就不理他!
    后来钱镠搞清楚了,人家李嗣源继承了原来大唐的所有国土,疆域跟李存勖时代是一样的,还是这个时代最强的存在。
    只是因为李存勖的儿子李继岌还活着,并且被李嗣源赶走,害的李继岌远走胶东,甚至朝鲜半岛。
    但是,李继岌作为正统的继承人,放弃了皇位,是有条件的,就是不许李嗣源称帝。
    有消息表明,当时子弟军的将军们是有意见的,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干翻李嗣源!
    但是,好像是李继岌不想大兴兵戈,还说‘天下之大,任吾取之!中原之地,候之不去!’
    这是什么意思?
    天下很大,我想占哪里就占哪里!
    中原的地方,先放着,他也不会跑了!
    意思就是,迟早是我的!
    正因为因为李继岌的这句话,李嗣源不敢称帝。
    不过人家李继岌到底是大唐正统,战神之子,居然不到三年就占领朝鲜、渤海国!
    虽然还是以公子自居,没有称王称帝,但是却放出风来,他要成立大同朝,一看就是奔着大同世界去的!
    ‘大同世界’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团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按照大唐的君主传承,这个中原王朝实际上应该是李继岌的。
    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李继岌没有跟李嗣源死磕,反而远走他乡,自立门户。
    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让钱镠看不懂。
    而且,听说十几艘战舰已经从朝鲜和胶东南下,很快就要到达浙东的沿海地区。
    据探报说,那些战舰高达数丈,很深银光闪闪,似乎不像原木制造,而是钢铁!
    钢铁巨舰!想想都头疼,这要如何才能击败大同朝的战舰?
    而且,船只上都悬挂着大同朝的海军战旗,上面是两根长长的管子交叉,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却很恐怖的样子。
    因为大同朝南下攻击南汉和交趾,是公布了的,所以不用怀疑李继岌要干什么,但要是在半路停留两天,比如在浙东的海岸上,也是有可能的。
    按照钱镠的分析,就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来说,李嗣源的中原王朝,并不一定比李继岌的大同朝强多少。
    所以,大同朝的商会在吴越国大肆招募百姓的事情,钱镠并不想干涉。
    最主要的是,他还不相信,他的子民会放弃江南天堂的生活,跑到东北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即使要走,也是那些底层的穷苦百姓。
    他们走了,也不会对吴越国的繁荣有什么影响。
    但是,钱镠好像失算了。各地上报的情况表明,愿意去东北的百姓很多,多到有的地方已经没人了。
    比如茶山,比如桑园,比如丝厂、瓷窑等,这些地方用工量大,百姓集中,一有什么消息,就都知道了。
    而且,只要有人带头,都不用谁去鼓动,立马就从者云集,一呼百应。
    关键是,真的有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使得百姓们更加相信,东北是他们的淘金之地。
    各地大地主、大商人、大窑厂主们纷纷上书,要求朝廷出兵,制止百姓们登船,然后强制遣返原籍。
    钱镠有三十八个儿子,历史存名的有三十五个。
    其中的老七,钱元瓘,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是钱镠的接班人。
    钱元瓘得到各地上报,忧心忡忡,跟钱镠说:“父王,大同朝劫掠我百姓,有数十万之多,如果不加干预,我朝就没人可用了!”
    钱镠:“百姓们真的愿意已放弃这江南福地,去那天寒地冻的东北?”
    钱元瓘:“各地上报的情况就是如此,而且,朝廷也有大臣亲自去通往港口的路上查看过了,确实如此。
    整条路上,百姓云集,摩肩接踵,声势滔天!”
    钱镠:“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
    钱元瓘:“首先封闭港口,派出战船守卫;
    其次,派出士兵遣返百姓;
    让百姓们原来的雇主出面,承诺改善百姓的待遇。
    如此一来,百姓们自然就都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