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太平道国的问题
作者:星汉玄羽   穿越造反,我是认真的最新章节     
    “给山地三旅发消息,驻守金陵不可随意乱动,并明确告知太平道国,我军没有一点落井下石的想法,让他们尽心打仗。”
    其实刘武所下达这个命令也很简单,简单的的原因就是现在彼此是盟友,但又不是盟友,毕竟没有哪一家盟友要陈重兵于边境防备对方的。
    所以太平道国蒋奉化也是明白这件事情,给出的口吻是借调水师的战舰,希望汉军配合他们作战。
    从这里也能看的出,蒋奉化本身就是在防备着汉军。
    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的问题,汉军驻扎在金陵府的水师,所拥有的船只技术先不说,就说其所拥有的船只,本身就是军中装备,还是主战装备。
    蒋奉化一句话,就想要借调汉军一个营,还是这种重装备营,做的那都是梦啊!
    别的不说,就说汉军一支水师一共只有十支营,不是不想增兵增加编制,而是没有那么多的船只。
    是的,现在的船只都是木材所制,加上海军也需要装备,汉军是真的搞不出更多的战舰了。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材料的问题。
    当然,也可以说是钱的问题,毕竟舍得花更多的钱,还能继续增加装备。
    所以这就是一个问题了,太平道国可以用各种船只,甚至木筏都行,毕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渡江。
    这个问题即便是汉军,也是如此。
    所以太平道国借用水师的战舰,还不就是用来运送兵力,然后跟大乾水师打一架吗。
    其实这一点也不算是什么问题,打输都好说,大不了损失一批装备。
    要是打赢,这问题就多了,以太平道国的性子,还不还还另一说。
    再之后,金陵府的水师没了装备,汉军对于这一段距离的控制力就变弱了,在金陵府的话语权也就变弱了。
    若是蒋奉化突然起了心思,汉军怕不是就要丢掉了金陵府。
    更不要说蒋奉化还希望汉军配合他们作战。
    汉军怎么配合?
    不就是盯上了汉军驻扎在金陵府的一支山地旅了吗。
    山地旅的战斗力,当年渡江同江南大营作战的时候实力完全惊呆了各个势力,即便是汉军投入了新得武器,也不能掩盖汉军山地旅的战斗力。
    所以蒋奉化也是打了汉军不小的主意,未尝没有针对汉军神机营的窥视。
    而且汉军若是配合他们作战,但是战场之上又该如何配合?
    这里的指挥权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就说汉军放弃了自主权,他们敢用吗?
    同样,他们敢用,汉军敢放权吗?
    依照蒋奉化的性子,对于汉军肯定是不敢重用,然后又要削弱。而卖队友,绝对是个好买卖。
    总之现在彼此就是相互怀疑,蒋奉化提出这个问题,本身也没安什么好心。
    战事失利,可以让汉军背锅。
    战事顺利,那是自己指挥有方。
    战事受阻,派汉军去啃,胜了就是削弱其实力,败了不仅可以削弱汉军实力,还能倒打一耙。
    汉军拒绝,那便是破坏盟约,是卑鄙小人,会让太平道国天军所歧视,所愤怒,他也就能顺势扩大在金陵府的权利。
    所以刘武完全拒绝了蒋奉化,然后又从另一面提出自己的办法,去瓦解蒋奉化的算计。
    你不是想要我们的战舰吗?
    不是我不想给你们,所以我可以直接参战。
    你们不是想要我们配合吗?
    我的水师都配合出兵了,你还想怎样?
    到时候想要水师的指挥权,真当我驻扎在金陵府的山地旅是吃干饭的啊?
    而且我山地旅近万人,是我军的主力部队,岂能帮助你们作战?
    最重要的是,我们汉军已经尽了盟友的义务,山地旅这样的军队,不是你蒋奉化请求配合就可以的。
    这个需要由你们太平道国的皇帝派遣使者,专门前往我汉军做说客,然后拿出一些利益让汉军心动,这才会出兵。
    所以这些事情都被汉军通过传讯塔给传到了金陵府余南雄那里。
    而金陵府在接过译文以后,也当即向太平道国的护法回答了中央的决定。
    至于其护法离开以后难看的脸色,那就不是余南雄所能管的了。
    同时,白莲教护法也在为汉军能够如此快速传讯的方式而震惊。
    虽然说汉军建设了这种传讯塔,但白莲教和大乾都不曾重视,更重要的是汉军的传讯一般都是军事用途,这些年未曾发生什么样的战斗,自然也不会显露出来。
    而这一次,太平道国这般大规模用兵同大乾作战,余南雄只能当面启用这种传讯方式。
    所以消息从金陵府传到长沙城,等汉军中央做完决定再从长沙城传到金陵府只用了短短半天时间,这般亲眼所见,自然会惊讶到这名护法。
    而另一边,吕束看着太平道国的《道国田亩制度》,里面有太多的东西都比大同社要激进的多的多,也理想的很多。
    “大祭酒,你觉的太平道国这道政策能够推动吗?”
    刘武摇头,“推不动!”
    吕束眉头一皱,“那若是这场开国之战胜利了,他们能否推动?”
    刘武还道:“推不动!”
    “为什么?”
    吕束惊讶了,他不明白。
    刘武给其解释道,“太理想了,太激进了,也太不符合实际了!”
    “不是说政策不好,而是说这种办法实行不下去。”
    “别的不说,你看我大同社,杀了多少地主、士绅、豪强、流氓混混、土匪,建设了多少书院学堂,花费了这般大的力气,在《道国田亩制度》的政策中,我们做到了那些?”
    “况且,李天王太心急了,在开国之战前下发这道政令,虽然收了大部分将士的军心,但治下的地主豪强们会不会扯后腿?”
    “毕竟,他们原来可是跟这些人共存的啊!”
    “还有,你接触过他们的将领,即便是打赢了开国之战,你觉得这些将领们能不能做到这些呢?”
    “别的不说,就说这些将领,现在哪一个不是地主?而现如今的官员,是不是也要给予其军权?”
    “另外这项政策中,田地的政策是最大的,他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才能去做。”
    “现在,他们做不了!”
    “还是那句话,李天王太心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