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为苍生,呕心沥血
作者:姜暖竹   王爷家的野蛮医妃最新章节     
    片刻后,周颐用筷子挑起一根面条,轻松夹断,便吩咐周醉拿四个碗。
    然后他将四个碗分别盛满,招呼三人用膳。
    周醉率先挑了一碗,坐在一旁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周颐见他吃相如此不雅,顿觉可笑,但也好心提醒。
    “你慢点吃,这里又没人跟你抢。”
    他记得小时候,每次他做好饭,必定瞬间被那六个臭小子哄抢而空。
    “这论做饭还得是你,我这已经好多年没吃你亲手做的饭了。”
    周醉嘴里嚼着面条,连说话也含糊不清,但周颐听懂了。
    这些年因为要辅佐阿冷,他鲜少回积云山,跟他们自然也不多见,顿时心里一阵愧疚。
    这时阿江也边吃边赞赏,“这面好吃,先生真是厉害。”
    公孙成对此也是赞不绝口。
    就在众人的赞叹声中,周颐忘乎所以,迷失自我,一口将这几日的膳食都包在自己身上,另外三人自然十分开心。
    但不到一刻钟,他便后悔了,无奈覆水难收,他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公孙成吃了一碗面,觉得自己又有了力气,打算回架阁库,继续看卷宗,他得尽快将商县的事务理出个头绪。
    不过周颐却将其拦住,
    “欲速则不达,照你这样熬下去,只怕过不了几天,公孙家真得给你收尸。”
    “左右这雨一时半会也停不了,你先好好睡一觉,其他的事明日再说。”
    话糙理不糙,虽然周颐说话难听了些,但公孙成知道他说的没错,就回到后堂休息。
    走的时候还不忘吩咐阿江替周颐、周醉二人安排好住处。
    二人也欣然接受。
    不过一扭头,周颐便返回架阁库翻阅公孙成方才的卷宗。
    至天明时,他已将商县的基本情况及要害处列出条陈,等公孙成与周醉进门时,他刚好写完最后一个字。
    “先生在此坐了一夜?”
    公孙成走近些,便看到桌上墨迹未干的白纸黑字,微微有些震惊。
    不等周颐说话,一旁的周醉立刻冷哼一声。
    “不让别人熬,自己倒熬上了,你死了,我可不给你收尸。”
    周颐知道他嘴硬心软,心里关心,但嘴上却不饶人,自幼他都习惯了,所以笑了笑,并未说什么。
    倒是周醉,见周颐毫无反应,自感没趣,赌气坐到一旁的椅子上自娱自乐。
    他向来对这些政事不感兴趣,怎么赚更多的银子才是他感兴趣的。
    周颐将自己写的条陈递给公孙成,笑道:
    “既然要承你公孙家的情,本公子怎么还不得勤快点。”
    随后又听他认真解释,
    “这是我根据商县的水系以及村落分布写的撤离路线,以及撤离后的物资保障,你看看,有什么不妥再调整。”
    公孙成惊讶的接过纸张,坐到一旁细细浏览。
    片刻后,他才抬头,满脸赞赏的看向周颐。
    “想不到先生竟能在毫无头绪的卷宗里将这些有用的东西摘出来。”
    他原以为周颐只是个医术好,会些武功的公子哥,但不曾想,他处理起政务也毫不逊色,难怪北齐皇帝这般看中他。
    公孙成昨日枯坐一天,才理出个大概,没想到,不到一夜的功夫,他竟然将卷宗全部看完。
    “他可是过目不忘,别说你这一个小小的架阁库,只怕去了皇宫里的藏经阁,那些书不出半个月也能被他看完,而且倒背如流。”
    周醉说这话的时候,虽有不屑,但隐约透着一丝得意。
    周颐从小学东西就比他快,但凡他看一遍的东西,立刻就能记住。
    因为这个,他从小对他是又羡慕又嫉妒,一心想要超过他,可到现在,他也比不过他。
    虽然自己赚钱厉害,可那是他对此事不上心,但凡他动动脑子,他还是比不过他。
    公孙成听后,顿时亦羡慕不已。
    果然天赋这样的事情,不管后天再努力也比不上,他原以为自己已经够厉害了,可终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行了行了,不说这些了,公孙大人可有要补充的?”
    周颐不想耽搁时间,急忙回到正题。
    公孙成略一沉吟,
    “先生的方法已是完美,我目前也想不到更好的方法了。”
    “既如此,就让人立刻去办,拖得越久,损失越大,这雨怕是还得下三日。”
    周颐满脸忧虑的朝门外望去,来之前,他便算到此行不会太过顺利。
    好在菱歌在自己身边,他倒也不介意耽误时间,只是南安皇宫里的事情得尽快解决。
    “三日?”
    公孙成十分惊讶,又问,“先生怎知还要下三日?”
    周颐解释,
    “幼时随家师学过易经,略懂一些天象之说,只是天命不可违,我们只能尽人事而已。”
    难怪!
    公孙成这时才明白为何那日周颐会同他讲“雨不会立刻停”,原来他竟懂易经,心中不由得对其愈发敬重。
    公孙成按照周颐的方法,立刻差人去办。
    既然天命如此,那他能做的只能是将伤害减到最低,尽量减少百姓的伤亡。
    …………………………………………
    商县是由江宁郡辖制,两地距离虽不远,但因为大雨阻隔,阿江派出去的人直到两日后才到达。
    虽然江宁也连日阴雨,但并不是很大,加上此地地势开阔,所以很少有积水。
    对比江宁,江宁刺史崔泽以为其他地方亦是如此,故而并未将此次的降雨放在心上。
    直到收到公孙成的来信,他才知道商县之事,立刻派人赶赴商显救灾。
    而此时,商县附近的大坝在连日大雨的冲刷下,终于坚持不住决堤。
    顷刻间洪水肆虐,将两岸的树木村庄尽数淹没,不到一日商县附近便成一片汪洋。
    好在公孙成提前将商县及周边的百姓转移到北边的高地上,并无人员伤亡。
    同时,公孙成也将九公主一行人安置在那里,并临时设置了商县县衙,就地处理一切事宜。
    不过他唯一担忧的事情便是食物与药物的问题。
    虽然出城时带足了食物及药材,可毕竟人太多了,这些食物只够七日的量。
    若七日内洪水退不了,外援也进不来,那可就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