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小凤仙(上)
作者:西唐居士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最新章节     
    在清朝末年,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京城一隅,隐匿于繁华背后的,是一座曾经辉煌如今却略显落寞的满族八旗武官府邸。这座府邸内,小凤仙的诞生,为这座逐渐沉寂的府邸带来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生机。她的父亲,一位以武立命、以忠为魂的八旗将领,虽非皇族贵胄,却也因战功赫赫而享有盛名。小凤仙自小便在父亲膝下承欢,听他讲述沙场征战的英勇事迹,那些关于忠诚与荣耀的故事,如同种子般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让她对父亲充满了无尽的敬仰与崇拜。
    然而,世事无常,随着满清帝国的夕阳渐渐西沉,朝野内外,暗流涌动。这座府邸,也如同被时代洪流卷入的孤舟,开始缓缓下沉。府中的银两日渐稀少,仆人的面孔也换了一茬又一茬,曾经热闹的庭院,如今只剩下几声寂寥的鸟鸣和偶尔飘过的落叶声。小凤仙的母亲,作为府中一名温婉贤淑的小妾,虽得夫君宠爱,却也因身份所限,时常遭受正房的冷眼与排挤。每当夜深人静,小凤仙总能听见母亲房中传来压抑的抽泣声,那低回婉转的声音里,满是对未来的忧虑与无奈。
    “娘,您怎么了?”小凤仙轻手轻脚地走进房间,小手轻轻抚摸着母亲瘦削的背脊,试图给予她一丝安慰。母亲转过身,泪眼婆娑地望着女儿,那双布满血丝的眼中既有疼爱也有不舍:“凤儿,娘只是担心,担心我们娘俩的将来。”小凤仙虽小,却也懂得母亲的忧虑,她紧紧抱住母亲,用稚嫩的声音坚定地说:“娘,不怕,有我在,我们一起面对。”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小凤仙父亲的生命,也彻底击垮了这个家最后的支撑。父亲的离世,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府邸的荣光彻底消散。正房更是趁机发难,对母女二人进行了更为苛刻的打压与排挤。寒冷的冬日里,连取暖的炭火都成了奢侈,母女俩只能蜷缩在破旧的小屋内,相互依偎取暖。
    “凤儿,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一个寒夜,母亲终于做出了决定,她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决,“我们必须离开这里,去寻找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小凤仙望着母亲,心中虽有不舍,却也明白这是唯一的出路。她点了点头,紧紧握住母亲的手,仿佛是在无声的誓言中,承诺了将与她共同面对未知的未来。
    于是,在那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母女俩趁着夜色,悄悄离开了那座曾经给予她们庇护如今却只剩冷漠的府邸。她们身上没有多余的钱财,只带着几件换洗的衣物和满腔的勇气。乡间小路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漫长而崎岖,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母亲生怕女儿受冻,总是将她紧紧搂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为她抵御刺骨的寒风。
    “娘,我不冷。”小凤仙强忍着寒冷,不想让母亲担心。母亲却心疼地摸了摸她的额头,轻声说:“凤儿,再坚持一下,等天亮了,娘带你去找吃的。”夜,似乎比往常更加漫长,但母女俩的心却因彼此的陪伴而显得格外温暖。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这对苦命的母女。不久之后,长期的劳累与营养不良终于击垮了母亲的身体,她病倒了,虚弱得连起身都困难。小凤仙看着母亲苍白的脸庞,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强忍悲痛,开始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每天天不亮,她就起身出门,四处寻找能够果腹的食物和可以治病的草药。
    “大娘,请问这里有没有多余的馒头?”小凤仙站在一家农户门前,用她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望着开门的老妇人。老妇人看着眼前这个衣衫褴褛却眼神坚定的小女孩,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怜悯,递给她两个还温热的馒头。小凤仙感激地接过,连忙道谢,然后匆匆赶回,将馒头小心翼翼地递到母亲嘴边:“娘,吃点东西吧。”母亲勉强睁开眼,望着女儿满是疲惫却仍带着微笑的脸庞,泪水无声滑落。
    “凤儿,苦了你了。”母亲哽咽着说。“不苦,娘,只要我们能在一起,什么都不苦。”小凤仙依偎在母亲身边,两人相视而笑,那一刻,仿佛所有的苦难都化作了过眼云烟。
    “凤儿……你走吧……”一日黄昏时分,母亲躺在破旧的草席上,艰难地睁开眼睛说道,“我……我已经不行了……你一个人……也能活下去……”小凤仙听后如遭雷击,她紧紧握住母亲的手泪如雨下:“不!母亲!我不能离开你!我们要一起活下去!”
    然而母亲的病情却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母亲终因病情恶化而离开了人世。她临终前拉着小凤仙的手说:“凤儿……你要坚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说完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那一刻小凤仙感到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她抱着母亲的遗体失声痛哭起来:“母亲!你不要走!不要丢下我一个人!”然而母亲的离去已成定局无论她如何呼唤都无法改变这个残酷的事实。
    从此小凤仙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她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忍受着饥寒交迫和世人的白眼。但她始终铭记着母亲临终前的嘱托要坚强地活下去不能放弃希望。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小凤仙的生活如同荒漠中的一粒尘埃,渺小而又无助。她的身影穿梭在京城拥挤而冷漠的街道上,每一次伸手乞讨,都是对人性的一次无声拷问。冬日的寒风如刀割般刺骨,她的破旧衣衫根本无法抵御这刺骨的寒冷,但她心中的火焰却从未熄灭,那是母亲临终前那温柔而坚定的目光,给予她无尽的力量与勇气。
    “小丫头,看你怪可怜的,这点铜板拿去买个馒头吧。”一位路过的老妪从衣兜里摸出几枚铜板,轻轻放在小凤仙颤抖的手上。这微不足道的善意,对小凤仙而言却是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温暖了她的心房,也让她更加坚信人间尚有温情在。
    然而,生活的苦难并未因此放过她。有时,她会遇到那些对弱者毫无怜悯之心的地痞流氓,他们或嘲笑,或欺凌,让本就脆弱的小凤仙更加遍体鳞伤。但每一次跌倒,她都会强忍着泪水,咬紧牙关重新站起来。她学会了在人群中快速观察,用她那双明亮的眼睛捕捉每一个可能帮助她的机会;她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智慧与机敏,避开那些潜在的威胁。
    就在小凤仙几乎要被生活的重压彻底压垮时,命运的转机悄然降临。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小凤仙蜷缩在一个破败的屋檐下,浑身冻得发紫。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张氏——那个曾在浙江巡抚家做过佣人、心地善良的奶妈,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孩子,你可让我好找啊!”张氏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与心疼,她迅速脱下自己的外衣披在小凤仙身上,将她紧紧搂在怀里。“走,跟我回家,以后我再也不让你受苦了。”
    小凤仙愣住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张氏那温暖而坚定的眼神告诉她,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她紧紧抱住张氏,仿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所有的委屈与辛酸在这一刻化作了无声的哭泣。
    在张氏的家中,虽然简陋却充满了温馨。张氏用自己的积蓄为小凤仙买了几件新衣裳,还教她识字读书,希望她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两人如同母女般相依为命,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巡抚衙门也未能幸免于难,张氏也因此失去了工作。
    “奶妈,都是我不好,连累了你。”小凤仙看着张氏日益消瘦的脸庞,心中充满了自责与愧疚。但张氏却笑着摇摇头,用她那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摸着小凤仙的头:“傻孩子,这怎么能怪你呢?我们得想办法离开这里,去一个更安全的地方。”
    于是,张氏带着小凤仙踏上了前往上海的逃亡之旅。一路上,她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困苦。为了节省开支,她们常常以野菜充饥,夜晚则挤在破庙或桥洞下过夜。小凤仙看着张氏为了她而操劳奔波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愧疚。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活下去,将来好好报答张氏的养育之恩。
    “奶妈,我们一定能找到新生活的,对吗?”小凤仙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张氏微笑着点头,眼中同样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是的,孩子。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就一定能找到属于我们的幸福。”
    这段旅程虽然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也让小凤仙成长了许多。她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坚持与奋斗;学会了如何用爱与勇气去温暖彼此的心灵。而张氏的出现,更是让她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亲情的可贵。她知道,无论未来道路如何坎坷,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然而,逃亡至上海的生活远比她们所能想象的更为艰辛与不易。这座城市,灯火辉煌却也冷漠如冰,高楼林立间难觅一丝温情。张氏和小凤仙蜗居在一间位于老城区深处的破旧小屋中,四周是狭窄的巷弄和喧嚣的市井声。墙上斑驳的裂痕,仿佛记录着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艰辛。
    屋内,仅有一张破旧的木床、一张小桌和几把摇摇欲坠的椅子。每当夜幕降临,寒风便透过漏风的窗户,肆意地侵袭着这个小小的家。张氏坐在床边,借着昏黄的油灯,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物,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忧虑。她看着小凤仙蜷缩在角落,虽已入睡,但眉头紧锁,显然是梦中也在为生计奔波。
    “凤儿,醒醒,妈有话跟你说。”张氏轻轻摇了摇小凤仙,将她从梦中唤醒。小凤仙睁开朦胧的双眼,看到张氏眼中的严肃与不舍,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奶妈,怎么了?”小凤仙坐起身,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
    张氏深吸一口气,强忍着眼中的泪水:“凤儿,你长大了,是时候该为自己打算了。我这把老骨头,怕是给不了你更好的未来。我听说城里有位唱戏的师傅,人好心善,愿意收徒弟。你去试试吧,也许能有一条出路。”
    小凤仙闻言,心中五味杂陈。她明白张氏的苦心,也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但一想到要离开这个唯一给予她温暖的家,心中便充满了不舍。
    “奶妈,我不想离开你……”小凤仙的声音哽咽了。
    张氏抚摸着小凤仙的头,温柔地安慰道:“傻孩子,奶妈怎么会舍得你离开呢?但你要记得,人生总有别离与相聚。你学会了唱戏,将来有了出息,也能让奶妈过上好日子啊。”
    小凤仙默默点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知道,这是自己必须面对的成长之路。
    第二天清晨,张氏带着小凤仙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来到了那位唱戏师傅的住处。师傅名叫李慕白,是当地有名的旦角演员,不仅技艺高超,更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看到小凤仙的第一眼,就被她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所吸引。
    “这孩子,看着就机灵。”李慕白微笑着打量着小凤仙,随即转头问张氏,“大姐,您真舍得把这么好的苗子交给我?”
    张氏眼眶微红,但强颜欢笑道:“李师傅,您是个好人,我相信您能教好她。只要她能有出息,我什么都愿意。”
    小凤仙在一旁听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这是张氏对她的爱与期望。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好唱戏,不辜负张氏的苦心。
    于是,小凤仙正式成为了李慕白的徒弟。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大地时,她便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从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到复杂的身段表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她都力求完美。虽然过程充满了汗水与泪水,但每当想到张氏那双充满期盼的眼睛,她便有了无尽的动力。
    在李慕白的悉心教导下,小凤仙的戏曲技艺日益精进。她不仅学会了各种唱腔和身段,更懂得了如何用心去感受角色、用情去演绎故事。她的表演逐渐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和喜爱,每当她登台演出时,总能引来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然而,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小凤仙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根。她深知,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张氏的养育之恩和师傅的栽培之情。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来回报他们,同时也用自己的经历激励着更多像她一样在困境中挣扎的人。
    在戏曲界中,小凤仙逐渐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星。但她更喜欢的,还是别人称呼她为“小凤仙”。这个名字,不仅代表了她的美丽与才华,更寄托了她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对过去的深深怀念。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总会坐在窗前,望着满天的繁星,心中默默祈祷:愿奶妈安康,愿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然而,小凤仙自己亦未曾料到,她的名字将如星辰般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在清末民初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南京的战火如同燎原之火,无情地吞噬着城市的安宁与繁华。戏班,这个原本应是欢乐与艺术的避风港,也被迫卷入了动荡的漩涡之中。
    小凤仙,这个年仅十三岁的女孩,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心中虽有恐惧,却也隐隐透出一股坚韧不拔的气息。她与戏班的伙伴们相依为命,在战火纷飞的间隙中艰难求生。胡老板,那个平日里总是笑眯眯、对待孩子们如同慈父一般的男人,此刻也紧锁眉头,思索着如何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孩子们,南京已经不再是我们的家。”胡老板在一次深夜的集会中,沉重地对大家说道,“我们得往北走,去北京,那里或许有更多的机会。”
    孩子们面面相觑,眼中既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对未知的恐惧。但小凤仙却轻轻点了点头,仿佛在心中已经下定了决心。她知道,只有离开,才有可能找到新的生活,才能继续她热爱的戏曲事业。
    长途跋涉的日子里,小凤仙与戏班的伙伴们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困苦。他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却依然坚持着对戏曲的热爱与追求。每当夜幕降临,大家围坐在篝火旁,胡老板便会教他们新的唱段,讲述古老的故事,而小凤仙总是听得最认真,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终于,他们来到了繁华的北京城,落脚在八大胡同的云吉班。这里,是权贵与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也是戏曲艺术的殿堂。小凤仙怀着忐忑的心情踏入云吉班的大门,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不安。
    老鸨母,一个身着华丽衣裳、眼神锐利的女人,上下打量着小凤仙一行人。她的眼神在小凤仙身上停留了片刻,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这就是你们带来的新货?”老鸨母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屑,“长得这么普通,还一副闷葫芦的样子,能吸引客人吗?”
    胡老板连忙赔笑,试图为小凤仙争取一线机会:“您别看她现在这样,她唱功扎实,身段也灵活,是个可造之材。”
    但老鸨母显然不为所动,她挥了挥手,示意仆人将小凤仙带到二流技女的房间。小凤仙没有反抗,也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地跟在仆人身后。她知道,这是现实,是她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云吉班的日子里,小凤仙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只知唱戏的小女孩,而是成为了二流技女中的一员。每天,她都要和其他女孩们一起练习唱腔、身段和舞蹈,为了能在舞台上赢得客人的青睐。然而,小凤仙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告诉她:这些还不够,她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日,小凤仙在打扫戏院时,偶然发现了一间被遗忘的书房。她推开门,一股霉味扑鼻而来,但眼前的景象却让她眼前一亮。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有诗词歌赋,也有戏曲剧本。小凤仙兴奋地跑过去,小心翼翼地翻开一本书籍,虽然很多字都不认识,但她却仿佛被书中的世界深深吸引。
    从那以后,小凤仙一有空闲时间就会跑到书房里看书学习。她用手指蘸着水在桌面上练习写字,虽然字迹歪歪扭扭,但她却乐此不疲。胡老板发现了小凤仙的勤奋和好学,心中暗自欣慰。他知道,这个孩子有着不同寻常的潜力,只要给她机会,她一定能够大放异彩。
    于是,胡老板找到了老鸨母,提出了为小凤仙请老师的建议:“这孩子有心向学,是个难得的好苗子。如果我们能请个老师来教她识字写字,不仅能提高她的文化素养,也能让她在舞台上更有底气。”
    老鸨母闻言,眉头紧锁。她虽然觉得胡老板的话有道理,但也担心这会是一笔不必要的开销。然而,当她看到小凤仙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时,心中不禁软了下来。
    “好吧,”老鸨母终于松口,“就给她一个机会吧。但你要记住,如果她学不出什么名堂来,可别怪我心狠。”
    胡老板连忙道谢,心中暗自庆幸。他知道,小凤仙终于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不久之后,戏院为小凤仙请来了一位年迈但学识渊博的老师。这位老师姓李,曾是前朝的一名官员,因时局动荡而流落至此。他见小凤仙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便欣然接受了这份差事。
    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小凤仙开始了她的学习之旅。她每天早早地起床,先是练习唱腔和身段,然后便是一整天的文化课程。李老师从最基本的识字开始教起,一字一句,耐心细致地讲解着每一个字的含义和用法。小凤仙则用她那双明亮而专注的眼睛紧紧盯着老师,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起初,小凤仙的学习进展得并不顺利。她从未接触过正规的教育,很多字对她来说都是陌生的符号。但她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她都会鼓起勇气向老师请教,直到彻底弄明白为止。李老师也被她的这股韧劲所打动,更加用心地教导她。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凤仙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显着的提升。她不仅学会了识字写字,还开始接触诗词歌赋和戏曲理论。她发现,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知识,竟然能如此美妙地融入她的戏曲表演之中,让她的演出更加生动感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小凤仙得到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云吉班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决定举办一场特别的演出,邀请京城中的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小凤仙被选中参与这场演出,并且被安排演唱一段自己改编的戏曲选段。
    演出当天,云吉班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小凤仙身穿一袭华丽的戏服,站在舞台中央,面对着满座的宾客。她的心中既紧张又兴奋,她知道,这是她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
    随着音乐的响起,小凤仙缓缓开口,她的嗓音清澈而富有穿透力,每一个音符都仿佛直击人心。她不仅将戏曲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诗词歌赋的理解,使得整段表演既传统又新颖,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台下的宾客们被小凤仙的表演深深吸引,他们纷纷鼓掌喝彩,为小凤仙的才华所折服。小凤仙的名字也因此在京城中传为佳话,她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小凤仙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她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她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戏曲的学习和创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