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
作者:权照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最新章节     
    “祖逖乃官宦子弟,家世良好,为人文武全才,更兼礼贤下士、体恤百姓。即便是那些关系疏远、地位卑微的人,他也能施以恩信,予以礼遇。
    对于将士的功绩,无论大小,他都会给予相应赏赐,深得将士们的爱戴。
    生活俭朴,不畜资产,劝督农桑,带头发展生产,又收葬枯骨,于是也甚得民心。
    刘琨在给亲人的信中大力赞扬祖逖的威德,
    晋元帝也因祖逖亮瞎眼的表现,而下诏提升他为镇西将军。
    面对祖逖日益强盛的实力,石勒不得已之下,只能选择暂避锋芒,不敢南侵。
    他甚至为了稳住祖逖那蠢蠢欲动的北伐之心,还在成皋县为祖逖的母亲修墓,并写信请求开展互市。
    虽然祖逖并未回信,
    但他还是默许了双方的贸易,为此收利十倍,兵马日益强壮。
    后来,逖的部将童建叛逃到后赵,
    石勒为了向祖逖示好,竟然将童建斩杀,以此向祖逖示好。
    祖逖也因此暂时与石勒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禁止边境将领侵犯后赵,使得边境暂时得以和平。”
    “祖逖与石勒暂时修好,并不是想就此安稳下来,而是为了休养生息,积蓄实力,以待时机,发动全面北伐。
    可惜的是,
    岳飞有一只宋高宗赵构扯后腿,
    祖逖也有晋元帝司马睿拉大胯。
    在祖逖积蓄实力意图进一步推进北伐之时,司马睿却在后方搞起了小动作,开始调兵遣将。
    不过司马睿不是去支援祖逖的,而是去讨伐功高震主的王敦的。
    自从司马睿东渡至南方后,他主要的倚仗便是琅琊王氏家族,靠着他们帮自己稳固政权。
    王导与王敦兄弟二人在朝中一内一外,权倾朝野,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特殊局面。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随着王氏家族的日益骄横,司马睿对他们的猜忌也日渐加深,最终导致了一场内乱的爆发。
    这场内乱让祖逖深感忧心,
    他担心这样的内耗会使他的北伐大业功亏一篑。
    果然,
    司马睿心中也开始对祖逖升起了猜忌之心。”
    宋高宗赵构看到自己又被苏治点名,顿时气得满脸通红,“狗日的苏治,朕到底哪里招你惹你了?这都多少期视频了,你还在阴阳怪气朕?”
    宋徽宗赵佶暗中庆幸,“还好朕悬崖勒马,改过自新,否则等苏先生到来时,肯定少不了对朕一顿鄙夷……”
    思及此,宋徽宗还忍不住右边的武将人群里看了一眼。
    那里站着老仲,李纲,岳飞等赫赫有名的大将,
    还有杨再兴、张宪等新崛起的猛将,
    再加上从【晚清之殇】副本里弄回来的火器,
    一时间,
    赵佶忽然感觉自己好像有亿点儿兵强马壮的赶脚,
    对那正呼啸南下的金人,也没那么害怕,甚至还有些期待起来了!
    ……
    “太兴四年(321年),晋元帝以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六州诸军事,出镇合肥,这一举动让祖逖心生不满。
    祖逖为戴渊虽有一定的才望,但却缺乏远见。
    同时他感到自己辛苦收复中原,却并未得到朝廷的充分信任,因此心情郁闷。
    不久后,他又听到王敦跋扈,朝廷内部矛盾加剧的消息,担心内乱会影响北伐,最终因忧愤成疾。
    可即便身患重病,祖逖仍在积极图谋进取,带病督造虎牢城。
    虎牢城北临黄河,西接成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他担心城南防御薄弱,易被敌军攻破,因此特派侄子祖济率众修筑防御工事。
    但遗憾的是,防御工事还未完成,祖逖便在雍丘病逝,享年五十六岁。
    祖逖的去世让豫州百姓如丧考妣,谯梁百姓更是为他修建了祠堂以示纪念。
    晋元帝终究不是赵构,还是给了祖逖最后的体面,追赠他为车骑将军,并命其弟祖约接替他的职位。
    听闻大敌祖逖去世,后赵趁机入侵河南。
    祖约无力抵抗,只得退守寿春,祖逖辛苦收复的河南大片土地最终再次被后赵占据。
    更可悲的是,祖约在后来的苏峻之乱中与苏峻勾结,失败后投奔石勒,最终导致了全族的灭亡。”
    “汉末丞相诸葛亮、东晋名将祖逖、南宋将军岳飞,
    这些壮志未酬身先死的英雄们,
    他们的离世都带有一种未完成使命的遗憾,
    也是最让人为之感觉悲凉的地方。
    祖逖的影响力之深远,
    不仅赢得了本地百姓的敬仰和感激,
    更让北方的敌人,那位以冷酷着称的胡人领袖石勒,也对他仰慕至极、恭敬有加。
    在那个时代也就只有祖逖能做到如此地步。
    豫州的百姓们更是自发地为祖逖送葬,建起祠堂,希望后世子孙能够永远铭记他的伟大事迹,让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华夏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九位:“一个人的北伐——祖逖”,盘点完毕!】
    悲凉,沧桑,
    一如老旧斑驳的城墙上,那孤傲,却又坚如磐石的身影。
    观众们看过之后,感觉心里有些堵得慌,
    “苏先生为啥要出这种视频?看得人心头堵得厉害。”
    “意难平,身悲凉……”
    “若能改变他们的命运,那该多好啊!”
    “苏先生送他们上榜,可不就是为了改变他们的命运?”
    “诶?你说的好像有点儿道理啊!”
    “如此人物,却不能人尽其才,确实是历史和王朝的悲剧。”
    “来我们这儿吧,咱陛下慧眼识英,人尽其用,你来了,定能一展所长!”
    “别闹,俺们有李靖、李积、苏定方、秦叔宝、尉迟敬德、薛仁贵等诸多名将,祖逖来了,怕也只是锦上添花啊。”
    “这……”
    ………………
    短暂的休息过后,下一期视频准时开始。
    视频画面中,出现了一幅微微泛黄的人物画像。
    其人,身着宋代士人常见的长袍,衣袂轻扬,色泽淡雅。
    画中人面容清癯,额头宽广,皱纹隐现,眉眼间凝聚着对理想的坚持。
    【华夏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八位: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
    “我去,这前缀好像有点子嚣张啊!”
    “不畏天,不畏人,不畏祖宗之法?这人吃了熊心豹子胆啊!??”
    “啧啧,我敢打赌,此人必定下场悲凉。”
    “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且看苏先生分解!”
    视频开始直播,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世称荆公,临川人士。
    他向宋神宗提出了一系列变法主张,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措施。
    在变法实施之前,
    王安石声誉卓着,被时人誉为‘当世圣人’。
    变法之后,他因改革引发的争议和反对声浪,被众人辱骂为'奸臣'。
    宋徽宗追封其为‘舒王’,显示出他对王安石贡献的某种认可。
    但宋钦宗却持不同看法,认为王安石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王安石的一生,
    充满了变革与争议,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至后世仍是学界研究的热点。
    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盘点盘点,
    他的变法,
    他的悲情,
    到底从而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