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算无遗策,崔浩
作者:权照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最新章节     
    “赵普对北宋的贡献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在赵普的辅佐下,赵匡胤得以从后周的一名将军,一举成为开创新朝代的君主。
    正是因为赵普策划的陈桥兵变,
    才使赵匡胤夺取政权踏上了争霸之路,
    而且赵匡胤之后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赵普在帮忙出谋划策。
    第二个阶段,
    北宋建立初期,朝廷政权尚不稳固,外忧内患让赵匡胤这个大宋君主夜不能寐。
    正是赵普与赵匡胤的一番谈话,
    促成了‘杯酒释兵权’的出现,并让赵匡胤成功解除了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的威胁。
    此外,赵普还推动了多项改革,
    使得北宋国力显着提升,
    为新生政权的稳固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个阶段,
    便是在之后的统一战争中,赵普与赵匡胤定下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政策,算是让北宋达成了统一的战略方针。
    虽然宋朝只是统一了男方,没能收复北方,但这并非赵普能力不足,而是多方面的条件制约。
    不过赵普虽功勋卓着,却也有其不足,
    他贪赃枉法,违反禁令私运木材,扩建府第等等。
    当然,这也不能排除赵普是效仿萧何,故意自污。
    无奈如何,
    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的过程中,赵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排名历史十大奇谋诡士第十位,当之无愧。”
    ……
    “一个赵普,一个寇准。大宋初期的文人,还是挺不错的。”
    “谁说只有初期?后面的王安石,文天祥哪个不是牛逼轰轰的大人物?”
    “是啊,只是可惜他们生错了年代……”
    “张居正与王安石同样是变法大家,张居正好歹还有一条鞭法保存了下来,王安石的变法却全被推翻了。可惜,可叹……”
    “别说大怂了,一说我就想揍完颜狗。”
    “那你可就得加油了,要是被苏先生点中,你说不定就能穿越去南宋了!”
    “咦?有道理啊!老天爷保佑,让苏先生点点我曹操吧!”
    “兄台就是那位打死蹇硕叔叔的洛阳北部尉,曹操曹孟德?”
    “惭愧惭愧……敢为阁下是?”
    “在下贾诩,子文和……”
    ……
    在观众们议论声和等待中,下一位被盘点者的视频很快到来。
    【华夏历史十大谋士第八位:算无遗策,崔浩。】
    “崔浩?此乃何人?”
    “怎么没有听说过他啊?”
    “崔浩你们都没听说过?那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厉害的谋士啊!!”
    “……”
    这时候,苏治的声音开始从光幕中传来,
    “三国两晋南北朝,代表了华夏大地最动荡,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在此期间,
    世家门阀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但也让后世人看透了他们的本质,为世家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在大乱世到来之时,
    作为汉人最大中坚力量的世家豪门,
    面临其不同的选择:是选择衣冠南渡呢,还是坚守故土,静待重振旗鼓的时机。
    那些选择南迁的士族,
    凭借着汉族的身份和对正统晋朝的拥护,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琅琊王氏,
    ‘王与马共天下’里的王,说的就是他们的家族势力。
    相比南下的那群士族,
    那些留守北方的汉人士族,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艰难的生活环境。
    对他们而言,
    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并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
    “但正如老话所说,风险与机遇总是并存的。
    那些士族豪门有信心在北方生存并发展,
    凭的,
    正是其深厚的家族底蕴和丰富的人才积累。
    其中清河崔氏,就是留守派中的成功典范。
    而达到巅峰成就的人物,就是我们今天视频的主角——崔浩。”
    “从西晋灭亡到拓跋珪登国元年(公元386年)北魏建立,
    在这长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
    河北地区先后历经了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等多个政权的统治。
    这一系列的政权更迭,也让河北士族经历了多次重组。
    前秦消灭前燕后,部分河北士族选择出仕前秦。
    淝水之战后,
    强大的前秦却猝然崩塌,
    于是这些仕秦的河北士族,有的自关中东归,有的从河北南下。
    在河南地区,他们先后与东晋以及丁零翟氏结合。
    登国二年,慕容垂攻占东阿、击败温详之后,又有一批河北士族投降。
    克滑台,灭丁零翟后,有更多的河北士族加入了慕容垂的阵营。
    崔浩的父亲崔宏,正是在此时加入了后燕。
    与在后燕声名显赫的渤海封氏和高氏不同,
    清河崔氏虽然是魏晋时期的名门望族,
    但由于他们在后赵时期曾有过显赫地位,因此在后燕里并未得到重用,未能进入中央政权。”
    “皇始元年(公元396年)十月,
    拓跋珪挥师东出井陉,开启了灭燕之战。
    有史记载:‘玄伯(崔宏字)弃郡,东走海滨。
    太祖素闻其名,遣骑追求。
    执送于军门,引见与语,悦之。
    以为黄门侍郎,与张衮对总机要,草创制度。’
    意思是当崔宏弃守其郡,逃向东方海滨时,拓跋珪因早闻其名,特遣骑兵追捕。
    崔宏被抓住后被带到军门,拓跋珪与他交谈后大为赞赏,随即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与张衮共同承担机要职务,参与制定国家制度。
    崔宏才一入魏,便立马被拓跋珪纳入了行政核心,
    这与崔家在后燕的待遇提升了不知多少档次。”
    “不过此时的拓跋珪,主要倚重的汉族士人还是张衮和崔逞。
    直到三年后,
    因一次与东晋的外交事件导致张衮被废、崔逞被杀,崔宏这才得以上位。
    崔宏被提拔为吏部尚书,掌管朝廷行政,其地位已可与鲜卑贵族相提并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崔宏之子崔浩踏入仕途,担任秘书郎,直接侍奉于拓跋珪左右。”
    “此时的拓跋珪虽然只有三十八九岁,
    但因长期服用‘寒食散’(即五石散,一种古人并不了解其危害的毒品,后世知其会上瘾并严重损害健康),已病入膏肓,情绪也变得喜怒无常。
    他白天不思饮食,夜晚无法入眠,甚至在深夜还喃喃自语。
    对待朝臣,
    他稍不如意便会亲自动手殴打,甚至致人死亡,陈尸殿外。
    但尽管如此,崔浩依旧可以‘恭勤不怠’到整日陪在拓跋珪左右,
    甚至还能得到御赐的粥喝,
    可见他在拓跋珪心中的份量和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