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苏定方不死,吐蕃必灭!
作者:权照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最新章节     
    “龙朔元年(661年)八月,
    苏定方在浿江大败高句丽军,屡战屡胜,杀得高句丽心胆俱裂。
    不久后,他便率军抵达了高句丽首都平壤城下。
    然而,唐军北线陆路的进展,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高句丽权臣盖苏文,派遣其长子泉男生率领数万精兵坚守鸭绿江。
    唐军一直无法渡江,双方一直僵持到了九月底。
    随着冬天的临近,
    天气逐渐转冷,鸭绿江水面开始结冰。
    契苾何力抓住这个机会,
    率领唐军踏冰过江,奋勇强攻,高句丽军大败。
    唐军乘胜追击数十里,
    斩首三万余人,其余敌军全部投降,仅有泉男生侥幸逃脱。”
    “可就在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率领的北路唐军即将南下与苏定方会师平壤城之际,
    唐高宗却突然下令撤军。
    契苾何力虽然不甘心,但不得还是只能撤退。
    然事实证明,唐高宗的决策是正确的。
    因为不久后,漠北铁勒九姓就发生了叛乱,
    回纥比粟毒与同罗、仆固等部落,
    竟然同时进犯大唐边境。
    十月中旬,萧嗣业也奉命回国,改任仙萼道行军总管,并加入平叛铁勒的大军。
    随着两路总管的回国,
    唐军南北合击高句丽的战略计划落空,
    对高句丽的战争陷入了一场持久战。”
    “入冬后的高句丽,可是冰天雪地、酷寒无比。
    严寒的气候环境,以及其它诸多因素,再次成为唐军进攻的阻碍。
    此前唐高宗让新罗王子金仁问回国举兵相应,
    并同时敕令新罗与唐军共同确保军粮供应。
    但新罗军在翁山城受阻,未能如期抵达高句丽提供军事援助。
    新罗的运输队伍迟迟未到,
    军粮和冬衣等补给物资无法送达唐军手中,
    使得唐军错失了进攻的最佳时机。”
    “龙朔二年初,
    沃沮道总管、蛮族首领庞孝泰率领岭南兵在蛇水之上展开激战。
    ‘贼知其懦,袭破之’,
    最终庞孝泰与其子十三人全部战死沙场。
    同月,噩耗再次传来,
    浿江道行军大总管任雅相在军中病逝。
    孤军奋战的苏定方,也因此无法再得到友军的协同作战支持。
    加之此时正值大雪纷飞,
    攻克平壤,已然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无奈之下,
    苏定方只能主动解除对平壤的包围,
    于二月班师回国。”
    看到此处,观众们无比遗憾的叹息起来,
    “麻蛋!难不成老天爷也在帮助高句丽吗?”
    “上次是突厥,这次又是回纥,真是烦死个人。”
    “难道这次又只能眼睁睁地放过高句丽了吗?”
    “放心吧,上期视频不是说了吗,高句丽完蛋了……”
    “所以,还是得李积、苏定方两大军神合体,才能灭了高句丽啊!”
    “……”
    视频继续直播,苏治讲解道,
    “看到唐军又一次遗憾退去,大家是不是很难受?
    不过小小挫折而已,
    根本不足以动摇唐高宗消灭高句丽的决心。
    要知道,
    一个男孩子最大的梦想,
    不就是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吗?
    所以,苏定方等人虽然退了,
    但大唐还是在持续不断的,对高句丽进行着军事骚扰。
    这些行动虽然无法直接毁灭高句丽,
    但却有效地削弱了他们及其盟友的军事实力,
    不断瓦解着高句丽的社会经济基础。”
    “在漫长的消耗战中,
    尽管高句丽也取得了一些胜利,
    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
    大唐的攻势一轮接一轮,
    无情地消耗着高句丽的国力,
    为其最终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总章元年(668年),
    高句丽的统治区域,在唐军持续不断的消耗下日益缩小,
    军队士气低落,兵无斗志,
    许多关键的军事要地,也已落入唐军掌控。
    高句丽政权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下,
    唐高宗李治自然不会再给高句丽统治者任何恢复的机会。
    他果断集中优势兵力,
    对高句丽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进攻!”
    “正月时分,
    唐高宗理智,任命右相刘仁轨为辽东道副大总管。
    二月,李积指挥唐军进攻扶余城。
    同时,在金山击败高句丽军的唐朝将领薛仁贵,
    也带着三千精兵,也来到了扶余城下。
    此战薛仁贵表现神勇,
    消灭了上万敌军,并成功占领了扶余城。
    扶余川内的其他四十余座城邑见状纷纷投降,
    仅凭一战,
    薛仁贵就稳定了整个扶余川的局势。”
    “泉男建得知扶余川已落入唐军之手,急忙调派五万大军前往救援。
    但这支大军在薛贺水与唐军相遇,并遭到了唐军各部的联合攻击。
    唐军一举攻破高句丽五万人大阵,
    斩杀高句丽军队官兵五千余人,
    俘虏三万余人,
    缴获器械、牛马不计其数。
    借此胜利之势,
    李积继续进军,并顺利攻占了大行城。”
    “后面的情况大家已经知道了,
    李积、苏定方等各路将领合围平壤,成功覆灭高句丽。
    至此,
    一个在华夏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
    强盛了七个世纪的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
    终于彻底灭亡了!”
    所以已经看过高句丽灭亡了,
    但再次看到他被灭,
    杨广还是忍不住挥拳大喊道:“好!灭的好!!”
    “不管是李积,还是苏定方,朕都要你们成为大隋的得力干将!”
    “他李二能赐你们李姓,朕就能赐你们杨姓!”
    “他李二能让你们当大总管,朕能让你们当大大总管!!!”
    “……”
    “龙朔三年(663年)五月,唐朝西北边境局势又起波澜。
    吐蕃与吐谷浑互相攻伐,吐谷浑被败北,边境生乱。
    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与弘化公主,领数千帐部众舍弃故土,投奔凉州,
    并请求迁入唐朝腹地。
    唐高宗任命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
    统领右武卫独孤卿云、辛文陵等人,
    分兵屯驻凉州与鄯州,
    以防御吐蕃的侵犯。
    六月底,
    唐高宗又任命左武卫大苏定方为安集大使,
    节度诸军,
    以稳定吐蕃与吐谷浑的局势。
    在西北边陲啸啸马鸣、瑟瑟寒风中,
    年迈的苏定方度过了他戎马生涯的最后时刻。
    虽然他心向故土,
    盼望回到大唐的国都长安,
    但他终究还是等不到那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