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老泪纵横
作者:一三渡   科举之扶摇直上九万里最新章节     
    李延清坐到云芊身边,从车窗向外看去。
    只见城墙上灯火通明,恍如白日。火光下,是挤挤挨挨站着的百姓们。
    一家四口挤在一小的车窗前,能留给他的缝隙实在是太小。
    李延清干脆起身出了马车,站在马车上。
    这一刻,才得以见到城墙上的全貌。
    平日里戒备森严、有专人巡逻的城墙,此刻挤满了人。
    “大人,这么些年辛苦了。大伙儿感念大人的辛勤付出,特为大人献上一柄万民伞。
    我们内心的感激,如银川瀑布,满天星辰,夏日流火,日复一日,连绵不绝。
    多亏了大人,我们才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皇上和大人一定是上苍派来拯救我们的仙人。
    大人对我们的付出,我们无以为报。只愿我们三府百姓,特意为大人种下的百里桃花路,保佑大人一生顺遂,平安如意。”
    说话的老者,李延清认识。他是宣阳府最德高望重的学者。
    接过恍若有千斤重的万民伞,转身郑重的放入马车内。再次出来,李延清红了双眼,双手举过头顶,慢慢落下,弯腰深深作揖。
    “多谢,多谢大家!谨初多谢大家的好意,也谢谢大家特地为谨初跑这一趟。”
    “大人,使不得呀,使不得!应该是我们感谢您才对啊!
    因为有你,咱们宣阳府才能得此新生。眼下大人要回京了,我们却什么都不能为大人做。便想着能来送一送大人,再见大人一面。”老先生抖着胡子,激动的说道。
    “是啊,大人。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却什么都没为你做。”
    “大人,你能来宣阳府,是咱们整个府的福气。”
    “大人,我家给您供了长生牌,我们定一日三炷香,一日都不会落下。”
    “是啊,大人,我们家也供了。大人这么好,一天能长命百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百姓们七嘴八舌的,站在城墙上喊道。
    “大人,你能不能不走?”一声年轻的声音,刺破云霞,响彻在众人耳畔。
    听得出来,他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喊出这么一句话,声音里还明显带着哭腔。
    这是有多么不舍呀,才能在明知不可能的情况下,喊了这样一句话。
    而这句话,仿佛打开了一个开关,百姓们都扯着嗓子,死命地挽留着李延清。
    “是啊,大人,你能不能不走?”
    “大人,你留下来吧,我们舍不得你。”
    “大人,我们不想你走,你不走了,好不好?”
    “大人,………”
    李延清已经被泪水模糊了双眼,他现在唯一能看清的,就是那闪亮着的火光。那橙黄色的光,在他眼里不断跳动。
    他偏头,一滴晶莹的泪珠就顺着他的脸颊划过,无声的落在地上。
    “乡亲们,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若遇到不公之事,可写信与我,我定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
    谨初此番回京,或许再难能与大家在宣阳相见。但宣阳府的好儿郎们,我自在京城等你们。就让我们各自安好,静候佳音吧。
    乡亲们,后会有期。”说完,李延清拍了拍驾车的马夫,示意马车继续行驶。
    “大人,可否等会儿再进马车?大家还有一个礼物想送给你。”老者及时出声提醒道。
    其实没有他的提醒,李延清也不会在此刻进马车。
    百姓们想送一送他,他又何止不想再看一看他们。
    “大人,请看。”
    李延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城墙上缓缓升起一盏孔明灯。
    他定睛望去,灯上写着四个大字,“一路平安”。
    他看着那盏孔明灯缓缓的升上高空,直至看不到它的光影。
    视线落下,却见一盏又一盏孔明灯慢慢升起,直到他的整个眼眶内,都布满了孔明灯。
    那一盏盏孔明灯就像逐渐升起的星星,慢慢形成一条暖光的银河。
    每一盏灯上都写满了祝福语,这是百姓们送他的最真挚的祝愿。
    这一刻,就好像童话照进了现实。满天的流光只为他一人而绽放。
    李延清呆呆愣愣的看着,还在不断升起的流光。直到一阵风迎面吹来,感觉到脸上一阵凉意,伸手一摸,竟不知在何时,泪水已经沾满了整张脸。
    “大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愿你珍重。”城墙上的百姓,发自内心的齐喊道。
    而他们这一声,就好像是一个信号,继他们之后,城中四处不断的响起这一句话。
    “大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愿您珍重。”这是离他们最近的一片住宅区,传来的声音。
    “大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愿您珍重。”这是书院那边传来的声音,全是年轻学子。
    “大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愿您珍重。”这一道声音很稚嫩,也略微有些不整齐,是孤儿院的那些孩子们。
    “大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愿您珍重。”这一道全是女子的声音,是工厂里的女工们和慈善堂的女子们吧。
    “大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愿您珍重。”这一声很是厚重,好似要震破山河,穿破天际,有着排山倒海之势。这一声是全城百姓合力之举。
    也不知他们是怎么安排的,这么多人居然能如此默契。
    组织者也是个牛人,居然能调动全城百姓。
    自他们第一声出来,李延清的眼泪,来的更汹涌了,就像开了闸的河水一般。
    “诸位,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今生能与你们相遇,是我人生一大幸事。”李延清吸了吸鼻子,哑着声音道。
    “大人,您慢走。”
    “大人,一路平安。”
    “大人,以后有机会的话,回来看看我们吧。”
    “大人,我们宣阳府,永远都是你的家。”
    “大人,我们庆阳府,也永远是你的家!”
    “还有我们勋阳府,无论大人何时来,大人永远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大人,山高水远,后会有期。”
    “……………”
    马车慢慢行驶,李延清坐在马车内,趴在车窗上,瞧着熟悉的一切,慢慢远去。
    他用力的朝百姓们挥着手,做着最后的告别。
    城门缓缓打开,马车渐渐远去,可城墙上的百姓们却无一人转身离开。
    他们都在默默地目送那辆马车,那辆坐着他们最敬爱的大人的马车。
    直到再也看不见马超的身影,他们绷着的情绪,终于绷不住了。
    “呜哇,我舍不得大人,哇哇哇,呜呜呜。”
    “哇,我也舍不得大人!”
    “大人回京…呜呜…才有更好的前程,呜呜……我们不能……那么自私。哇,我也舍不得大人…”
    “大人不回京,就要抗旨,我们可不能恩将仇报,害了大人。呜呜呜呜~”
    “哇”
    李延清紧紧的握着云芊的手,低垂着眸子,沉默不语。
    云芊知道他心里难受,无声的抚上他的背部,一下又一下的轻抚着,慢慢缓解他的情绪。
    不说他这个当事人,就是她这个旁观者,都受不了如此煽情的一幕。
    可无论怎么说,百姓们做的这一切,夫君他都值得!!!
    “好啦,你之前不是说等你退休了,要带我游历山河吗?到时候,我们再回来看看他们便是。”
    云芊拿着手帕,为他擦了擦脸上的泪痕,捧着他的脸,用额头抵住他的额头,柔声安慰道。
    李延清用额头轻轻蹭了蹭云芊,轻轻嗯了一声。
    平平安安在一旁抱着玉米和土豆,记忆中他们还是第一次,见自家父亲如此颓败的模样。
    上一次他们离开荆禾郡,听娘亲说父亲也是难过了好一阵。百姓们更是举着火把为他们照亮了回家的路。
    他们那时还小,场面再如何震撼,他们都没有记得住。
    倒是今日亲眼瞧见了,百姓们的举城出动,只为相送自家父亲。
    他们觉得这一幕,让他们的灵魂都在震动,那成千上万闪亮着的孔明灯不止落在他们眼里,还照到了他们心里。
    有一瞬,他们只觉得有些遗憾,为何没有早生几年。这样的话,当年那一条蜿蜒的火龙,他们定会放在记忆的最深处,好好保存。
    百姓们真挚的祝福与反馈,黑夜中满天的孔明灯,更是在他们兄弟俩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一颗迟早能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平平安安看着自家父亲如此反应,心里也很难受。离开这里了,他们也很不舍。
    他们第一次上私塾,是在这里;相熟的同窗,也是在这里;交好的朋友,还是在这里……
    还有他们交的第一个外国人朋友,查尔斯叔叔,以后恐怕也很难有机会再见到了。
    平平安安不忍再见自家父亲,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
    便想找个法子,转移他的注意力。
    可是外面的天还未大亮,在这马车里也不能干些什么。
    平平安安转悠着灵动的大眼睛,要是平日,李延清一眼,便能看出这兄弟俩正琢磨着小心思。
    突然,安安眼前一亮,随即用力的打了个响指,他想到了。
    “爹爹,刚刚听那位老先生说,三个府的百姓,特意为你种了一条百里桃花路。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怎么没听你说过?”
    对,安安想的主意,便是用话题转移自家爹爹的注意力。
    云芊轻轻推了李延清一下,示意他回答安安的问题。
    “嗯?安安你说什么?我刚没听清。”李延清眼睛有了焦距,可还带着一丝茫然。
    “我说,刚刚听到那位老先生说,三个府的百姓特意为您种了一条百里桃花路。这百里桃花路是什么意思?我们怎么没听您提起过?”安安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
    “这条桃花路我倒是知道,可却不知道是他们特地为我种的。”李延清的声音有些沙哑。
    “老先生说是百里桃花路,真的有一百里吗?那这条路在哪儿?”安安又问。
    “老先生居然都这么说了,应该是有一百里的。至于这路,应该就是我们现在走的这条。
    之前听他们说过,说这条城外的路,说百姓无偿在路的两边种植桃树。我原以为他们是为了美化官路,没想到他们早就在,为了我的离开做准备。
    或许,这条路也是他们送给我的离别礼物吧。之前,我身边的书吏,劝我在三月份的时候离开,我还不知其意,现在总算是知道了。
    他们是想让我最后再看一次,这满路盛开的桃花吧。是想让我,伴随着满路的桃花香,离开这里。”
    “他们早就在准备了?什么时候的事?我们怎么一点都不知道?他们竟连爹爹都瞒的死死的。
    那他们为什么种桃花呢?而不种梨花或是杏花呢?爹爹,你喜欢桃花吗?还有一点,我很好奇,这在路边种桃花的主意是谁出的呢?”平平接过弟弟的话头,继续问道。
    李延清垂眸想了想,才开口道:“我记得有一次出去赴宴,有一位受过我恩惠的富绅,问我最喜欢春日里的什么花?
    我当时听到这个问题,脑子里第一个闪现出来的便是桃花。我本不欲说的,但又突然想起了,有一位诗人写过的一首关于桃花的诗。
    那首诗我很喜欢,当时竟很想和他们分享一下那首诗,也就和他们说了,喜欢桃花。
    我以为他只是单纯的好奇,我喜欢什么花?或许他问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主意吧。”
    “爹爹,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让你如此喜爱,能不能也说出来,让儿子们欣赏一下?”
    “这首诗是一位叫唐寅的诗人写的,或许是怀才不遇吧,在大祁他并不是很出名。他的这首诗,我也是偶然发现的。
    既然你要求了,那我就念来,你们听一听。听完了之后,写一篇心得体会交给我。
    听好了,这首诗的名字叫《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贱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怎么样?我称之为千古名篇,不过分吧。现在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