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种红薯
作者:一三渡   科举之扶摇直上九万里最新章节     
    出了年,李延清就开始着手准备,今年种植红薯的事。
    李延清仔细考虑过了,比起径块种植,他更倾向于催芽育苗的方式。
    因为催芽育苗的方式,能够让它拥有更多的红薯苗。种植的面积肯定要比把红薯切块种植的面积要大一些。
    可如此一来,红薯催芽育苗就需要有专门的温床。
    前世,温床倒是方便的很,直接在蔬菜大棚里整一块地出来,就可以拢成一个温床。
    再不济,没有蔬菜大棚的话,也可以用薄膜搞一个温床出来。
    可在大祁,既没有蔬菜大棚,又没有薄膜。
    所以,光是这红薯育苗的温床就是一大问题。
    既要保证适合的温度,以供红薯苗生长,又得保证足够的光照,便于红薯苗吸收。
    对于其他的,施肥呀,浇水之类的问题倒是好解决。
    温度说起来也好解决,但是既要兼顾温度,又要兼顾光照,就不好解决了。
    若是温床常设在屋内,温度得到了保证,但是光照却没法保证。不可能让人在红薯苗生长的这段时间里,天天守着温床点着油灯或者蜡烛吧。这样未免也太过铺张,浪费了。
    可若是把温床设置一个户外,光照得到了保证,可这温度就不好弄了。
    思来想去,李延清还是决定仿照前世蔬菜大棚的方法,在大祁也盖一个简易版的蔬菜大棚。
    可惜大祁没有玻璃,要是有玻璃,这蔬菜大棚盖的也容易些。
    玻璃?
    对啊,玻璃!
    他怎么没想到呢?有了玻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啊。
    李延清记得玻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用到的主要材料是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等;
    至于制作方法,便是先将各种原料称量后在一混料机内混合均匀;然后用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池炉内进行高温(1550~1600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
    最后是冷却成形,是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也就是将玻璃熔液倒入模具,待其冷却。
    可就算他让人马不停蹄的去研究玻璃,这时间也来不及呀。就算工人们第一次试验就能成功做出玻璃来,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就做出符合他要求的玻璃啊!
    哎,远水解不了近火。
    如是想着,李延清还是把制作玻璃的方式方法都记录下来,交给了雷雨天,让他找人进行秘密研究。
    这玻璃的制作方法绝对不能传出去,只要玻璃研究成功了,那将会给朝廷带来一笔巨大的收益。
    只要朝廷有钱了,落在百姓们身上的担子就会轻简一些。百姓们要交的税少了,日子自然也就好过了。
    于是,李延清再三与雷雨天交代,这玻璃方子的重要性。让其找到会烧瓷的工匠之后,务必要保守秘密。
    随后,李延清又开始琢磨起这蔬菜大棚来。
    他想了想,这蔬菜大棚唯一不好解决的便是那透明且便利的棚膜。
    依照他们现在的条件,根本就不可能研究出薄膜来。
    所以,得想个东西来替代薄膜。
    李延清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到大祁目前有什么东西,既透明又防水还保暖。
    苦苦冥想两日没有结果后,李延清决定去街上逛一逛,或许会有收获呢。
    漫无目的的在街上逛着,他暂时还没有发现有什么可用的东西。
    但那藏在巷子里的小吃倒是尝了不少。
    逛着逛着,李延清走到了一家制作油纸伞的工坊。
    想到这油纸伞在前世是一种非遗,李延清抬脚,准备进工坊里去看看,这油纸伞到底是怎么制成的。
    工坊里的人都忙碌着,没有一个人把眼神落到李延清身上。
    他们都忙着挣钱,怎会关心这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为何会来他们工坊?
    李延清小心翼翼地在工坊里踱着步,生怕打扰了他们。
    当看到有工人给白色的油纸伞刷桐油时,顿时眼睛一亮。
    他快步走到已经制作好的白色油纸伞下,发现只要是白色的油纸伞都有一定的透光性。
    若是把这制作油纸伞的纸刷上桐油之后做成棚膜,想必是可行的。
    思及此,李延清去和刷桐油的工人细细聊了起来。
    聊完之后,收获满满。
    走之前,思及他耽误了那个大哥的工作,还从怀里掏出了一两银子给那位大哥。
    李延清快步回到巡抚官邸,拿起笔把他刚刚的发现写下来。
    光是一层油纸的话,大棚里的温度应该不够。
    这油纸外面还得铺上一层厚厚的稻草才可以。
    他刚刚仔细观察了,虽说白色的油纸有一定的透光性,但是透光性也不是很强。
    所以,在这油纸之下还得加一层白色轻纱。
    等到每天日头最大的时候,就将最上面的稻草,中间的白色油纸给打开,就只留下最里边的那层白色轻纱。
    以此种方式,给红薯苗提供足够的光照。
    等到气温渐低,就又将白色油纸给罩起来。等到傍晚时分,再将稻草盖上去。
    若是大棚内温度不够的话,就在里面点两个火盆。
    提供温度可比提供光照要便宜的多。
    说干就干,李延清把制作白色油纸的任务交给了苏木。
    画好了大棚的建造图纸,一一在上面标注了所需的建筑材料之后,就把图纸交给了决明,让他全权负责建造大棚一事。
    他们兄弟俩,现在回到了他身边办差,可算是让雷雨天松了口气。
    这简易版的蔬菜大棚,李延清也没想着建到别处去。反正这巡抚官邸的后花园够大,种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花花草草,也没啥子价值。
    因此,李延清干脆下令,让人把地整出来,用于建造大棚。
    等育完红薯苗用完了之后,那还可以把这块地整出来,种点蔬菜水果啥的。
    等平平安安那两小子来了,这块地就是他们兄弟俩的任务了。
    种地是中华人民的美好品德,虽说他这个穿越人士已经是大祁人了,可在他心中,他永远是大中华的一份子。
    那这种美德肯定得让平平安安那两小子子承父业,将其发扬光大。目标如此伟大,可不得从小培养嘛!
    平平安安可不知道,他们心心念念的好爹爹,他们还没去呢,就给他们安排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不过还好,还有一个倒霉蛋,得与他们分担这项任务。
    建大棚、整地、施肥、拢温床等,一件件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终于在二月来临之际,李延清万分期待的红薯育苗正式开始了。
    雷雨天带着弟兄们把红薯,从地窖搬到大棚里。
    一个个兴趣高涨,都等着自家大人一声令下,他们开始种红薯。
    尤其是吃过红薯的人,更是期待不已!
    红薯那美妙的滋味,过了这么久,他们至今想起来还回味无穷。
    知道自家大人要种植红薯,他们摩拳擦掌,期待好久了。
    就等着这一茬红薯种出来后,大人能让他们吃安逸!
    “哟,一个个这么兴奋呢。”李延清看着他们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调侃道。
    “大人,你是不知道,那些小子之前吃过红薯,把这红薯夸的天上有地下无的,可把我们馋死了。
    后来天天看守着这些红薯,可惜只能干看着。这会儿可算是能种了,咱们啊,就盼着着红薯早日成熟,好一品这美味!”一个留守在宣阳府的弟兄说道。
    李延清听到这话,嘴角勾起一抹笑。
    说实话,这红薯确实是有点子魅力存在的。
    君不见,在寒冷的冬日里,吃上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是多么慰藉的一件事吗!
    “好,等红薯收成了,我让你们好好吃一顿。不过提前说好啊,就这一顿,多余的,还得留种呢。”李延清豪爽的双手一挥,承诺道。
    “多谢大人。”
    少年们,谢的太早了,你以为你们能吃着完好无损的红薯吗?还不是得吃那些有破损的!李延清得意的在心里暗自想道。
    “现在的气温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这催芽育苗属于反季节栽培。
    而这催芽育苗是整个反季节栽培的重要环节,育苗时间适当提早于二月中旬把种薯,移入保护地苗床育苗。
    而我们现在正处于二月初,时间正好合适。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红薯移到我们整好的苗床里。
    接下来我说的都是重点,你们所有人都得仔细记好了,值班的时候可不能出现差错。
    苗床第一个月,每七天喷一次水。一个月后,每七天喷两次水肥,防止病菌侵染,保护幼苗茁壮成长。
    (株高达十五厘米时)每七到十天剪一批,自第一次剪菌开始,每七天喷两次水肥,浓度适当加大,保证再生幼苗养分供给。”说到这儿,李延清用两个手比了比十五厘米大约有多长。
    比划完后,李延清继续说道:“水肥我都已经准备好了,需要喷洒的时候,到旁边的房间去拿就可以了。你们的每一次浇水喷肥,都得做好记录。
    我这里有一个表格,会放在每间大棚的门口,这张表格就是专门用于记录浇水施肥的时间的。大家务必记住,千万不能忘记。
    当然,只要我有时间,我也会经常过来转一转。但是,难免会有各种事情耽搁,所以你们分到这里值班的人,一定要格外上心。听明白了吗?”
    “属下自当谨记大人交给我们的任务。”雷雨天代表兄弟们站出来表态。
    李延清最后pua了一波,“很好,育苗是最重要的一步,今年大家能不能吃上美美的红薯?就看你们的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大人放心,我们自当尽心竭力。”
    “好,接下来我给大家示范一下,应该怎么把红薯放进这苗床里。
    来,我们把红薯一个个挨着摆放到这苗床里,红薯与红薯之间的距离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挨着就可以了。
    接下来……………
    都明白了吗?明白了就去干吧。这几个大棚实名分组负责,到时候哪一组的红薯苗长得最好,有赏!”
    李延清今日穿了一身便于劳作的短打窄袖,蹲在地上,一边动手操作,一边仔细的给大家讲解。
    弟兄们大多出身农户人家,对做农活,可一点都不生疏。
    听李延清讲解和看过示范过后,那动手能力杠杠的。
    不消一个时辰,地窖里所有的红薯都被挨个排在了苗床里。
    红薯已经落户了,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发芽期间的防护。
    李延清亲自带着人守了五日之后,见值班的弟兄们都已经上手了,便放心的去看玻璃窑。
    听雷雨天说,玻璃窑那边已经初见成效了。
    他得去看看,若是成品合格的话,他就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交给皇上。
    李延清带着雷雨天和决明,去了隐秘的玻璃窑。
    跟着雷雨天七拐八拐,就在李延清怀疑他们迷路的时候,可算是到了玻璃窑。
    “大人,请看,这就是他们做出来的玻璃。”雷雨天递过来一块正方形的透明物体。
    李延清接过,拿在手里仔细打量一番,随后把这块不怎么完美的玻璃举起来,对着天空。
    发现这玻璃的纯净度还不够,看起来有些模糊。还没有前世的普通玻璃那么清透。
    不过,在条件如此简陋的情况下,能把玻璃烧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大人,这玻璃还行吗?”雷雨天在一旁问道。
    “还不错,如果能更清晰一些就好了。赏每位工匠二百两银子,若是能让这玻璃的清透度更进一层,再赏五百两。”
    雷雨天闻言,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他没想到,在他眼里如此完美的玻璃,大人居然还不满意!
    想当初,他第一次见到玻璃的成品时,那副不值钱的样子,再对比大人现在这淡定从容的模样,还真是没眼看!
    “是,大人,我这就去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大人,你要见一见他们吗?”
    “不用了,等他们再一次传来好消息时,再见他们吧。另外告诉他们,让他们做一批玻璃出来,我要给皇上送去。”
    “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