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谨初
作者:一三渡   科举之扶摇直上九万里最新章节     
    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写了两个时辰的文章,待听见内侍说考试结束时,李延清悄悄动了动自己的腿,不出意外的麻了。
    因为坐在c位,又不好意思明目张胆的动腿或者用手去按摩一下腿,只好小幅度的轻轻动了动,却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腿还是麻的厉害。
    当内侍收完试卷,有专人来带他们到廊下,一是在廊下吃他们的午饭,二是等待皇帝和阅卷官们阅完试卷,宣布成绩。
    李延清准备站起身时,顿时感觉那双腿就不是他自己的,根本就不听他的使唤,虽然很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腿,可还是在站立起身子时踉跄了一下。
    仿佛早已预料到考试的贡士们会有这种反应。所以,每一位贡士旁边都站了一位内侍,待他们站起身后,内侍便一个个的扶着他们走。
    走了几步之后,麻意渐渐消退,众位贡士的腿又回来了。
    内侍们带着他们来到廊下,廊下早已摆好了,为他们准备好的吃食。
    经过一场紧张又刺激的考试,各位考生都感觉到了饿了,纷纷找个座位坐下,品尝着这天下最追求精致完美的地儿,为他们准备的美食。
    说是美食,其实就是两个小菜和一碗汤。
    不知是不是因为皇宫里的食材品质很高的原因,这两份小菜和汤确实要比平常吃到的要美味得多。这美味的饭菜对于李延清来说,也是他今日一个不小的一个收获。
    可有些人吃着这些饭菜,却味同嚼蜡,完全不知其滋味。
    想来也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答题,心理素质差一点的,恐怕在考试时脑子里都是一团浆糊,看着题目根本就无从下手。
    更别说考试的中途皇帝还在他们之间逛了逛,专注于自己考试的考生也许没发现,可那部分心理素质差的考生应该是察觉到了的,也许还在心里默默的担忧,就怕皇帝走到他的面前,心里越发的紧张,这题便越发写的不顺畅,思路也越发的不清晰。
    明知自己做的文章不理想,还能高高兴兴品尝饭菜的,想来也不会是心理素质差的人。
    这么好吃的饭菜,可惜彭韶齐和柳锦鸿,这次是没有机会吃到了。
    想到他们两人,李延清心中充满了遗憾,当初他和梁柏文离开江南的时候,他们四人相约,会试时在京城见,结果到头来还是只有他和梁柏文两个人。
    彭韶奇的祖母在会试前夕病逝了,他需要守孝。彭韶奇的祖母打小就特别疼爱他,冯少奇也特别敬重孝顺他的祖母,祖孙两之间的感情特别深厚,此次他的祖母过世,想必心中难过极了。
    而柳锦鸿是因为骑马时不小心从马上掉了下来,摔伤了手,也与此次会试无缘。幸好马儿跑得不快,要不然从快马上摔下来,就不单单是摔伤手这么简单了,与会试比起来,肯定是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毕竟身体健康才是根本,会试而已,三年举行一次,这一次没能参加,那就下一次再参加好了。
    由此,两个人同时缺席了此次的会试。
    “嘿,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梁柏文不知何时来到了李延清的身边。
    李延清回过神来,淡淡一笑:“只不过是想到了彭韶奇和柳锦鸿他们,很遗憾他们的遭遇,愿他们一切都好。”
    梁柏文原以为他只是在想今日殿试的考题,却是在想他们二人。
    想到他们一个负伤在家,一个痛失祖母,便长长的叹了口气。
    由衷的附和李延清的话:“愿他们一切都好。”
    这个沉重的话题,让他们两个人都有些沉默,并没有再开口说话。
    两个人就默契的静静的坐着,等待着上头那位对他们接下来的安排。
    贡士们大概在廊下等了差不多一个时辰。
    在等待宣判的过程中,心情总是忐忑不安的,明明时间与往常一样的速度在流逝。可在等待的过程中,总是难熬的,那时间流逝的速度好像变得特别特别缓慢。
    终于,礼部的官员出来通知他们整理队伍,安静的等待皇帝的指示。
    贡士们还是按照会试的名次排的队,李延清还是站在第一个。
    一群穿着同样服饰的男子排着整齐的队伍,远处看着很养眼。但当你凑近一看会发现,只是其中一部分男子看着养眼罢了。
    “宣李延清,田晨熙,尤书扬觐见。”不愧是公公,这声音尖细刺耳。
    三人不着痕迹的对视了一眼,眼里的欣喜和激动藏都藏不住,他们都明白此时被宣召意味着什么。
    跟着一个公公走到殿外,理了理衣服这才由李延清带头入了大殿。
    “学生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人步调一致的行了个大礼。
    “平身,李延清何在?”祁连澈问。
    “学生在。”李延清上前一步躬身道。
    皇帝又仔细的将李延清从头到尾的打量了一遍,殿试时坐着倒是没发现这会元郎这么高,长得也好,就是不知性格品行怎么样?
    看面相应该也都不会差,不都说相由心生嘛,不过他还是得好好考察考察。
    想到这,问李延清:“你为何要参加科举?”
    虽然这个问题不少人问过他,他也回答过很多遍了,李延清还是思考了一下才开口回答:“回皇上,学生一开始读书是为了继承父亲遗志,再来就是不辜负哥哥嫂嫂的期望。后来读得书多了,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也找到了参加科举,入朝为官的目标,那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学生不同阶段为何读书科举的缘由。”
    皇帝微微勾唇,“不错,很详细也很真诚。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可当状元之名。可取字了?”
    还没等李延清兴奋激动呢,祁连澈话音一转,扯到了取字上,话题转得猝不及防,李延清还愣了一下。
    自觉愣愣的样子有点傻气,李延清赶忙调整面部表情,答道:“回皇上,学生还未及冠也没有老师,所以还未取字。”
    皇帝一拍手,大气得道:“那好,今日朕赐一个字给你,谨初,愿你从始至终都能记住今日在这大殿上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朕更希望你不单单是记住,而是能付出实际行动,去践行实现。”
    李延清当即行了一个大礼,恭敬的不能再恭敬的说:“谢皇上赐字,学生不胜荣幸,定当将这四句话刻在心底,融入生活中。”
    “嗯,起来吧。”皇帝颔首。
    周围的一众官员,不禁心惊,看来皇上很是欣赏这状元郎啊!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一个个的都在心里摸索着想家里有没有适龄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