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改革
作者:雁无凭   负雪寒霜耐岁寒最新章节     
    柳氏被关进了房中,房里漆黑一片,门被从外锁了起来。
    推她进来的人关门前说道“胆敢谋害相爷,等着被凌迟罢!”
    被现场抓获,她的心理防线本就已经降到了最低,此时惊恐万分的扑在门上,像上次对待封应时的小庶女一般,将她推卸责任的本领又发挥了个十成十,“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我没有,不是我!是我女儿,都是我女儿做的!放我出去……我是为了替她掩盖才会出手的……是雪雁这个毒妇与拂年串通……”
    她身为柳千重的女儿,再不济事,也知道杀害婢女未遂与杀害当朝宰相的罪名相比起来,还有一线生机,所以她拼命的否认。
    她的哭叫声尖锐又刺耳。
    将自己亲生女儿的心,扎得鲜血淋漓。
    两个房间之间薄薄的‘墙壁’轰然倒塌了一块,这边小油灯的光芒传递给了另一边,展现出了一个完整房间的全貌。
    封拂年向前趔趄了几步差点摔在地上,她完全没想到这墙壁居然一碰便倒。
    她站稳身形,抬起头来,母女俩在昏暗的光线中四目相对,像隔了千山万水,封拂年像看陌生人一般,看着柳氏那涕泗横流后反光的脸,抖着声音问道“为什么?”
    柳氏颤栗起来,发出上下牙关磕碰的声音。
    她缓缓跪在地上,像绝望的兽发出嘶鸣“我不想死啊……”
    封拂年沉默了好久,突然疯了一般歇斯底里的喊“那我就该死吗?”
    她这几日累积的无助、惊恐全线崩溃,取而代之的是浓烈的痛恨“是你!”她举起双手,面容疯魔扭曲“我那么信任你!你居然下毒,让我亲手害死了父亲!”
    寂静长夜,响起了一声无比悲怆的叫喊“你是我的母亲啊!”
    房间外面,寂寂无声,但两边却站满了人,封应时、封遥知、将军夫人以及相府的管事们,任观言以及廷尉署的官员、皂吏,在二公主和傅雪的陪伴下,静静站在园中亲耳听闻了这场人性的质问,直至天明。
    柳氏的手段说不上多高明,她先让封拂年打听到封越尘进了封问心的书房,便将准备好的糕点提篮交给封拂年,告诉她上面是糕点,下面是茶水。
    但茶水只装了一半的原因,不是怕它洒了,而是不想封拂年一时脑抽,给封越尘也斟了茶。
    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获取封问心信任和养成习惯的一个过程,却花了近一个月。
    而且整个案件,若不迫使凶手自己露出马脚,很难拿到有用的证据。
    封越尘最终无罪释放。
    封拂年因不知实情被人利用,虽然也被无罪释放,但她的参与却是真实的,于法理来说无罪,于情理来说却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柳氏按律该判凌迟,就是剥去衣物,一片一片片下她的血肉直至死亡,但在傅雪的抗议下最终改判绞首示众,柳氏的尸体被吊在闹市七日。
    也亏得北阴一年之中冬季便占去了一大半。
    封问心的丧事最终等不到封夜行和封至北归来,被封应时送回原籍葬入祖坟,同时被偷偷葬入祖坟的,还有封应时的小庶女。
    而柳氏的最终归宿,在城郊的乱葬岗,这一切,柳千重毫不知情。
    没有封问心的相府极速落败,相府的宅院被收回,但封问心家底不薄,私产颇多。
    这也是傅雪有些不满意的原因,按她的话来说,这样的死法太便宜他了,他这种大奸之人,就该身败名裂,在众目睽睽之下抄家问斩。
    封应时作主,将封问心留下的家产分成了三份,封越尘只得一点点,但他并未计较。
    封遥知与封越尘相继搬进了不同的私宅。
    而封拂年,在她亲弟弟的眼中,她既害死了父亲,又害死了母亲。这脆弱不堪的亲情将她打击得万念俱灰,她安葬柳氏后很快离开了帝京,谁也不知她去了哪。
    而没有封问心的朝堂,则变化了许多,譬如‘二公主’许多发展农事的提议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毕竟谁也不想上她的木板儿,再被打个叉。
    北阴晚来春,全国这时已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春小麦种植扶持计划,同时大力鼓励养殖,尤其是貂和狐狸的驯养。
    东彦与南奏的战场已经拓展到南奏境内,隶元上府有消息传来,失了三城的南奏已经开始筹备与东彦议和,隶元上府不久后将会重新开启城门。
    傅雪与明展眉合计后,派人前往隶元上府,让他们伺机收取所有急于回国行商的物资进行倒卖,并收取玉蜀黍种子和一切适合北方种植的粮食种子。
    有鹰隼传递黎红蝉的亲笔,他们派去的人,哪怕在战时,哪怕隶元上府仍未开启城门,也不用担心会被拒之门外。
    接下来的动作,是傅雪派出了部分锦衣卫,乔装打扮前往各地矿脉。
    而朝堂之上,所有人都瞧得出御史大夫郑泽生比之以往活跃了许多,从前在朝堂之上像个隐形人,现在也开始有了各种谏言与互动。
    下朝之后时常与‘二公主’埋首嘀咕,偶尔还会起争执,互骂两句“老匹夫”“小混帐”然后不欢而散。
    但第二日又会聚在一起重新争执。
    最开始都以为郑泽生如此积极是为了谋取宰相之位,毕竟历年来的宰相大多数都是从御史大夫升上来的。
    但后来才发现不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了争执与混战,从朝堂吵到御书房。
    那为封问心守了好几日灵的金启文金大人,不幸大病了一场,又告了好些时日的假,结果没等到上朝堂,被直接贬出了帝京。
    不过一个半月,朝堂上已然天翻地覆。
    最开始出现的变化就是品级,原先除了侍卫等分一到七品,而文武百官皆以印绶、秩俸定品,譬如宰相,?印紫绶,秩俸万?。
    而如今所有吃官粮的人都被定了一到九品的品级。
    宰相之位被取缔,原先的三公九卿已经被更改了大半,如今的三公成了太师、太傅、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