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募捐
作者:雁无凭   负雪寒霜耐岁寒最新章节     
    待到第二日上朝,明展眉命桑无虞讲了今年筹粮的难处,要求在朝和各城各县官员捐赠粮食,引起满朝大哗。
    明展眉等着下面声音渐渐小了下来,这才慢悠悠道“有何异议?”
    封问心观察了一番明展眉的神色,提出了反对意见,洋洋洒洒一堆,无非是今年粮食减产,地主家也无余粮……且四国多年无战事,东彦与南奏将起战事之说应是空穴来风。
    他话音刚落,几乎所有朝臣都在附和。
    明展眉仍是慢悠悠的腔调“既然粮食没有,那银子该有吧?”封问心后面说的一堆废话,就当没听见。
    朝臣们窃窃私语起来。
    封问心不知明展眉葫芦里卖得什么药,看似随和却好像又带了些强硬,他稍一犹豫的功夫,就见对面的二公主禀道“儿臣愿捐赠一万两,为北阴渡过难关贡献绵薄之力。”
    朝堂上瞬间一静。
    一人急道“殿下家大业大,出手豪横,微臣年俸却不过百两……”
    傅雪微微一笑“我尽我的心意,大家随意,随意。”
    封问心又审视了她一眼,又瞧了瞧那接话的朝臣一眼,是郎中令贺正纲,明展眉的人,便觉得这事儿不太简单,明明可以不捐的事,让这‘二公主’和贺正纲一搅和,变成了捐多少的问题。
    明展眉极为配合“不错,随意,不捐都可以。”她话锋一转“凡有捐赠者,将银两交到到尚书令(掌宫中文书发启、呈送皇帝)应大人处即可。”
    众朝臣舒了一口气。
    早朝结束后,也有廖廖几人偷偷去殿前,找到应惜人,捐了几两碎银。
    还有许多人则围着封问心向王城外走,边走边嘲讽道“也不知陛下如何作想的,我们这些子人的俸禄都要发不出,竟还指着我们捐钱。”
    封问心只是浅笑不语,等走到停轿处瞧见等在路边的庶子封越尘,这才想起正事。
    他急忙向众官告辞,领着封越尘又向瑶华宫而去。
    众官在原地驻足围观了一会“封相这庶子倒是仪表不凡。”
    “封相领庶子入宫是何意?难道……”
    “庶子怕是不妥吧,我瞧着那二公主不像是个好拿捏的。”
    “若是庶子都能入眼,那我们的嫡子……”
    这话一出,周围瞬间又是一静。
    傅雪跟着明展眉往瑶华宫走,明展眉极有兴致“说说看,接下来还需要些什么?”
    傅雪谦虚道“这想法不够成熟,母君当真不在意朝廷威仪?”
    明展眉哼了一声“做不出实事的朝廷有什么威仪可言,早就叫百姓骂透了。”
    “既如此,”傅雪踌躇道“那就让百姓骂得更大声些,寻几人假扮募捐刺激群众,领头开骂,引起群众共鸣……”
    明展眉越发的有兴趣“详细说说。”
    她们边走边说,刚到御书房没多久,有人来禀,封相求见。
    两人相视一眼,明展眉挑了挑眉“宣!”
    封问心进御书房时便瞧见二公主正在与明展眉告辞,心道来的正正好,他左右没什么大事,便堵着明展眉说些无关紧要的事。
    傅雪出了书房走了没一会儿,一阵悠扬的笛声突然传来,她没什么音乐细胞也觉得这笛子吹得不错,可转念一想,明展眉也没养什么人在宫中啊,这哪儿来的闲人吹笛呢?
    她顿了顿,招来值守在附近的侍卫“来,陪我去瞧瞧谁在那里。”又心道,以后还是得把芳官带在身边。
    那侍卫领着她绕过一座假山,便瞧见一人裹着裘毛滚边的斗篷,站在那白雪皑皑的松树下,一头水缎似的黑发被一根白色发带高高束起又披散在身后,一时让人分辨不出男女。
    侍卫恭敬的问了一句“哪位贵人在那里?”
    那人缓缓转过身来,一张精致的脸在雪色中分毫不显得逊色,他与傅雪四目相对,傅雪微微眯了眯眼。
    只觉得这桥段像电视剧,美得有些不真实,跟精心策划好的一样。
    过了好一会,那人似乎从衣裳上分辨出了什么,捏着笛子躬身抱拳“草民乃是宰相封问心次子封越尘,见过殿下。”
    傅雪突然就懂了。
    明展眉提过封问心有让庶子取代封夜行的意思。
    而且自称草民,那便是无官无职,也就封问心肆意妄为敢将庶民往宫中带,带入宫中还能是做什么?
    人瞧着倒是又鲜嫩又标致,可惜又特么的姓封。
    傅雪摸了摸下颌,她顶着的可是黎红蝉的脸,该叫她本人再来相看一番,万一看中了,用母君的话说,囚在宫中消遣也不是不可以。
    想到这里,她哼笑了一声,边转身边挥手道“你明日再来。”
    封越尘站直身体,望着傅雪的背影消失不见,也微微笑了笑。
    封问心领着封越尘回了宰相府,心中微微有些得意,既然二公主说了明日再来,那定然是相中了。
    结果他午睡刚醒,便瞧见屋外战战兢兢守着的小厮磕磕巴巴道“相爷,您去瞧瞧吧,您上榜了……”
    整个圣京最繁华的闹市街头,人流密集。
    当初阎墨雨只剩下一口气被拖到这里跪在中央,身后两边巨大的告示栏上张贴着他的罪名,那时人山人海的景象与今日也不遑多让。
    封问心特意穿着便服,在人群外站了半天,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将这四通八达的地段堵了个水泄不通。
    他只远远瞧见里面的告示墙上张贴了诰书,具体写了什么,却瞧不大清。
    不时有人站到中间半人高的高台上敲一声锣,高喊“东四街的王某生捐赠白银十两,为我北阴贡献了一份力量。”
    “南二街锦衣坊捐赠一千两白银,为我北阴贡献了一份力量。”
    “南一街南来北往杂货捐赠米十石(1石=120斤)、豆二十石,为我北阴贡献了一份巨大的力量。”
    “南二街窃玉楼捐赠二十万两白银,为我北阴贡献了一份力量。”
    众人大哗,那可是青楼,都说青楼污糟,可这国家有事,那是真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