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
林晓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今天在渔村的所见所闻。
按照陈军民的说法。
村里以前是有人做走私的。
只是被缉私局抓捕过后。
就没人再做走私了。
而且,整个村子里面,也看不到走私搞来的电器。
林晓艺在村里住了几天,都没有发现进口电器。
难道情报真是错误的?
突然。
她听到外面传来一阵犬吠声。
附近有人养狗,一到有人路过,就会狗吠不止。
她悄悄地起床,透过窗户的缝隙往外看。
只见一些村民朝着码头的方向走去。
林晓艺心中一动,她穿上衣服,悄悄跟了上去。
村民们来到一艘破旧的渔船前。
他们左右看了看,然后上了船。
林晓艺躲在一堆塑料桶后面,眼睛紧紧地盯着那艘船。
过了一会儿,已经有村民从船上下来。
只见一个村民从船上背出了一个箱子。
看箱子的大小,里面应该有不少的东西。
这时,几辆货车靠了过来。
村民将背出来的箱子,放入车厢内。
村民们一个接着一个。
没一会儿的时间。
第一辆货车就装满了。
“这么晚了,他们在干什么?难道是在走私?”
林晓艺皱着眉,心里暗暗想着。
待几辆面包车离开后。
林晓艺刚要返回。
就在这时,突然周围亮起了许多灯光。陈军民和李伯还有一些村民走了出来。
“晓艺,你失眠吗?这么晚还不睡觉?”
陈军民微笑着询问道。
“我出来逛逛。”
林晓艺回答道。
“和她废话什么?从她第一天来,我就觉得她是黑皮。”
就在这时,一个中年男人冷声说道。
“小姑娘,你以为你能查到什么?我们早就知道你不是普通人了。”
李伯冷笑着说。
林晓艺心中一惊,“你们……”
“你以为你很聪明?还想进来卧底?”李伯说道。
林晓艺看着这些村民,她怎么也没想到。
渔村的人都参与了走私。
“你们为什么要走私?这是违法的。”林晓艺质问道。
“我们也不想啊,姑娘。可是我们这些渔民,靠打鱼能赚几个钱?我们也是为了生活啊。”一个妇女不以为然地说。
“你们太啰嗦了,给她绑上一块石头,直接沉海里。”
说话的村民已经走向了林晓艺。
林晓艺看着逼近她的村民们,她知道今天可能跑不掉了。
……
玉安市,黄建章官邸。
叮咚,叮咚。
张耀扬站在门口,同时按响亮了门铃。
很快,门就打开了。
小保姆看着张耀扬,脸上挂着微笑。
“听说你母亲最近肺不好,你让家里人带她来省城找钟主任看看。我已经帮你打过招呼了,随时过去就行。”
张耀扬说着,便把手里的一个礼物袋,交给了小保姆。
小保姆见状,点点头:“谢谢张董。”
“有任何事都可以来找我。”
张耀扬抬起手,拍了拍小保姆的头,随后便换了拖鞋,走进官邸内。
“领导在书房。”
小保姆说道。
“嗯。”
张耀扬应了一声,便上了楼。
张耀扬走进了黄建章的书房。
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书架上又多了不少书籍。
有些书籍一看就是古书。
“老师,我刚从晋西回来,在晋西时,偶然淘了一物,你可能会喜欢。”
张耀扬说着,便把袋子放在桌上。
黄建章老师抬起头,看到张耀扬手中的包裹,眼中露出好奇的神色,“哦?是什么东西呢?”
张耀扬慢慢解开包裹,将包裹里的字帖,小心翼翼的铺开。
眼前的字帖有着古朴的设计,纸张散发着陈旧的气息,带着浓厚的历史沉淀。
黄建章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有些激动地说:“耀扬啊,这是黄庭坚的草书!”
“老师,您太厉害了,一眼就看出它的来历。”张耀扬夸赞道。
“黄庭坚的草书那可是书法史上的瑰宝。”【真实】
黄建章感慨道。
“老师,我在书法方面还要向您多学习。不过,我买它的时候,卖家把它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的。”
张耀扬慢慢站到一旁,让出位子让黄建章欣赏字帖。
“黄庭坚草书存留于今的只有狂草。”
说着,黄建章指着上面的字:“耀扬,你看它的线条,是不是如屋漏折钗,动态如奔蛇走虺……”【真实】
黄建章认真品析着。
一副要教懂想张耀扬的模样。
“老师,实不相瞒,他的字,我有点看不懂。”
张耀扬说道。
“哈哈哈。”
黄建章闻言,不由哈哈大笑,“这应该是他较早的作品。黄庭坚最初写草书,就是依照写行书的方法。打个比方,就像我们写草书,一开始很潦草。以至于时间久了之后,我们自己都不认得自己写了什么。”【真实】
“黄庭坚也不认得自己写的东西?”
张耀扬有些吃惊。
“是啊,他最早时写的草书,自己都不认识。”
黄建章说道。
“原来如此。”
张耀扬点点头。
“不过后来,他开始系统地学习草书了。他先后向多人学习……”
男人喜欢谈论自己懂得的事。
女人喜欢谈论时下热门的事。
黄建章在张耀扬面前,是真把老师当过瘾了。
见张耀扬认真听着,黄建章就把黄庭坚的草书从浅薄到深,全都讲了一遍。
张耀扬深吸一口气:“老师,看来我今天得多在您这里留一会儿,吸收一下您讲的知识。”
“哈哈哈。”
黄建章笑着说:“那就在我这里吃顿饭再走,我们也有一段时间,没好好聊聊了。”【真实】
“老师,我还有件事,想问问您。”
张耀扬忽然说道。
“说吧。”
黄建章说话时,已经在桌上铺开了一张宣纸,准备提笔练字了。
“我听说各地都在查走私。”
张耀扬说道。
黄建章拿着毛笔的手,轻轻一顿,然后继续提笔写字。
他边写边说:
“从六年前开始,全国对走私的打击就没停止过。”
“当时的初衷,就是依法杀一批人,最好能杀一儆百。”
“可是,六年过去了。”
“文件上的字,还是那些字,意思都没变,只是发文件的人变了。”
黄建章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