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求救于楚
作者:封少水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赵国被三家群殴,国境两面受敌,一时压力山大。赵侯章气得在宫里又摔东西又打下人,脾气暴得那叫一个可怕。
    以赵侯章的暴脾气,却能支撑赵国偌大江山,数次风浪,均有惊无险,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赵侯驾前的三位贤臣。
    国有贤臣,可安社稷。
    赵国的三驾马车,太傅牛畜、相国徐越、将军荀欣,关键时刻一次又一次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将军荀欣,是此次进攻刚平的主将,也是赵国“堡垒战法”的倡导者和实施者。
    他通过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的“堡垒战法”不知不觉地将小卫国的刚平地区蚕食,使小卫国在温水煮青蛙般的环境中,渐渐失去了战略要地。
    而赵国却取得了战略主动,同时也激怒了以小卫国监护人自居的魏侯击。
    大战一起,荀欣依托堡垒间的相互依托、相互配合,稳扎稳打,根本不与魏武卒拼人头,而是步步为营,环环相扣,首尾相应,交相绸缪。
    不错,荀欣的办法很笨,战术也很保守,但就是这种老成持重、小心谨慎的打法,让魏军打得很吃力。
    相国徐越,在后方迅速组织粮草、保证辎重、征集兵员、发动舆论宣传,方方面面做得非常出色,成功地使赵国上下形成了同仇敌忾,群情激昂的有利态势。
    太傅牛畜,作为老谋深算的战国狐狸,深谙诸侯之间利益纷争、矛盾交织的特性,迅速在外交领域做出布局。
    本来秦国是魏国天然的敌人,是最可争取的对象。但由于上次用人不当,本来任务是游说公子连(即后来的秦公师隰),结果在执行中变了味,硬生生变成了绑架。
    除了没有赢得公子连的好感,反而与之结下深仇。现在公子连摇身一变,继位秦公,赵国想要游说秦国在魏国背后捅刀子,但还真说不起嘴。
    当然派往秦国的使臣还是要去的,效果如何牛畜是不抱太大希望的。
    除了派往秦国的使臣,游说秦国牵制魏国之外。牛畜还分别向燕国、越国派出使臣,甘言厚币、利口巧辞,游说燕、越两国趁机向齐国发难,牵制齐国。
    因为燕、越两国与齐国都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和平年代还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心眼子比辘轳还要活络,小动作比多动症还要频繁,是可以利用的势力。
    韩国此次没有掺和伐赵这档子烂事,牛畜也派出使臣使韩,承诺只要韩国保证不插手,三晋兄弟情谊还在,可以以赵国国内形势紧张为由,撤回支援郑国的赵军,也就是默许了韩国对郑国的吞并。
    牛畜相信,这个条件对韩国而言,是非常有分量的,韩侯很难拒绝!
    要知道韩国长期以来图谋灭郑,魏老大已经默许了。但同为三晋的赵国却一直不松口,拒不承认韩国的野心吞并之举,并时不时举起“扶助弱小”的道德大旗,对韩国一通鞭尸。
    郑国的地理位置,就是夹在韩赵魏三家中间,赵国默许韩国吞并郑国,那就相当于“三晋兄弟”达到了一致。
    就像后世国际上互相承认主权一样,韩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垂涎已久了。
    如果仅凭以上措施就说牛畜老谋深算,那还是有点过了。
    牛畜的重磅炸弹,是游说楚国!
    不仅要游说楚国支持赵国,还要游说楚国参战,亲自下场胖揍魏国,让魏国的“战国老大”之梦清醒一下。
    有些人,梦做得久了,就以为是真的了!
    这么重要的任务,牛畜决定亲自出使楚国,拜见楚王熊疑,以及楚国的中流砥柱、股肱重臣、兵家大佬、当代战神——令尹吴起!
    牛畜临行之前,赵侯章与相国徐越亲自到邯郸郊外送行。
    老太傅以古稀高龄,亲自出使,耿耿忠心,可贯日月。即使暴脾气的赵侯章,在老太傅面前也动情落泪,心有戚戚。
    老太傅牛畜喝完一盏壮行酒,起身辞行:“君上,相国,老朽去也!”
    言毕起身上车,径自穿过宋国地界,直奔楚国而去。
    中原大战的一举一动,都通过眼线迅速传回楚国郢都。
    楚王熊疑等这个机会很久了!吴起等这个机会很久了!楚王卒也等这个机会很久了!
    这些年来,通过吴起变法,掣肘楚王的老贵族遭到了无情打压,楚国国力达到鼎盛,楚军在吴起高超的训练手法下,已然成为毫不逊于魏武卒的“楚王卒”。
    吴起在训练“楚王卒”的过程中,制定了比魏武卒更严苛的挑选条件,采用了比魏武卒更科学的训练方法,同时也给予了比魏武卒更优厚的赏赐待遇。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吴起在训练“楚王卒”的过程中,吸取了对魏武卒掌控力不够的教训,注重了王卒对吴起本人的忠诚程度。
    不是老吴耍心眼儿,老吴在鲁国、在魏国,都是忠心耿耿,绝对没有掺杂一根毛的私心。
    但结果却是非常伤心的,一手训练的“魏武卒”甚至参与了对自己的抓捕,这让吴起痛心疾首。
    暗中挑选一部分王卒,加强他们对吴起本身的忠诚教育,不是老吴有异心,而是老吴也要保命啊!
    从卫至鲁、从鲁至魏、从魏奔楚,如果在楚国再出什么幺蛾子,吴起在军事上再成功,在个人生涯上也是失败的。
    老吴也五十多的人了,这在战国也算高龄了,人老了,心态就会变的,总要为自己考量一二。
    因此,“楚王卒”不仅比“魏武卒”更能打,也比“魏武卒”更忠心,吴起指挥“楚王卒”,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这样一支独步天下的军队,一直被吴起养在深闺,他们等待的就是一个声名鹊起的机会。
    眼见刚平越打越热闹,楚王熊疑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小心脏,立即召来吴起:
    “不谷先王,久有中原之志,然累世用兵,不获而返。今中原起乱,其隙可乘,不谷欲挥师北上,叩扉中原,令尹以为如何?”
    “臣日夜训练王卒,欲助我王问鼎久矣!”
    君臣二人一问一答,还是如以往一般的心有灵犀,默契神会,不愧为千古名君贤臣的杰出代表。
    楚王熊疑兴奋到两眼放光,双颊绯红,呼吸急促:
    “魏、赵、齐鏖战未艾,不谷此时出兵,可攻其不备,乘虚而入,其利可观!令尹,请即刻整军,挥师北上!”
    吴起恭敬地拱手行礼道:“君上,臣以为还需稍待。”
    “嗯?待何?“
    吴起胸有成竹地道:“不出意外,三日之内,赵使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