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怀礼出兵
作者:安南四哥   种田记从家徒四壁开始最新章节     
    于是,唐廷云在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后便悄悄开始了谋划。
    半个月后,唐怀礼突然带着一万人横渡长江,直奔冀州魏郡而去。这一下可是瞬间引得整个大昌朝廷巨震!
    唐怀礼的此行为,很容易让北方两国误解产生误判!这可是严重的外交事件!
    一瞬间,朝廷连发数道圣旨,询问唐廷云,要他解释清楚他儿子此行是何目的!
    而唐怀礼的回应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不知道!
    唐廷云则解释说,他的儿子向来与他政见不合,此次完全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北上!即便他已经让人前去拦截,可那逆子如今完全不受控制,一意孤行!
    至于唐怀礼北上的目的,据说是要协助北凉清扫北燕叛乱!
    唐廷云的这这解释,虽然连三岁孩子都骗不了,可朝中的那些当权者又丝毫拿他没有办法。
    唐怀礼是以个人名义北上,打出的旗号还是替北凉清扫北燕叛乱,自然不会因此得罪北凉,起码眼下是没事的。
    至于北燕,他们本就立足不稳,如今正与北凉在衮州、陈郡一带极限拉扯,哪里又能分兵理会冀州的事务?
    随着唐怀礼进入北地,很快又有数位世家子弟有样学样的带着自家私军过了江。
    看着这些世家子弟个个都跟商量好了一般统一口径,一时间傻子也知道了,他们这绝对都是受到了唐廷云的蛊惑!
    唐怀礼原本有两千私军,巴云乐投靠他以后,他手中的兵力便增加至了六千人,随后在攻伐伪汉的过程中又收编了一些伪汉残兵壮大了不少,人数已经扩充至近万人。
    加上那些其他世家子弟各自带领的私军,进入北地的大昌军已经超过了两万!
    两万在国战上似乎显的微不足道,实则能组织起一万人以上的战争,都绝对是大战了。
    历史上那些所谓的动辄十万大军、百万大军,实则大多都是虚数!通常都是将后勤兵和被征调的民夫等全部统计在内的。
    古代运输不便,押送粮草需要大量的后勤人员。那些动不动号称十万大军的,其实基本上有一半都是负责送粮草的后勤部队!
    两万人的部队,若是加上后勤人员,差不多也可以对外宣称五万大军了!
    这样的一股力量,突然出现在空虚的冀州南部地区,绝对是一股主导力量!因此,唐怀礼等人简直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很快便占领了冀州大量的土地。
    见到此等情形,即便是那些坚定的投降派,一时间也无话可说了。
    对比,最开心的自然是元德皇帝!没想到这一步,他真的赌对了!
    每当想到在朝堂之上,那些老牌勋贵们吃瘪的表情,他就忍不住开心!同时,他今日也终于说服了以丞相为首的那些老牌世家,同意向北出兵。
    倒不是这些人突然转了性子。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唐怀礼等人在的北地的战果!若他们继续不闻不问,只怕就是只能看着以唐廷云为代表的这些新贵逐渐做大!
    届时,他们再想插手只怕就没那么容易了!他们这些老牌世家,之所以能够掌握整个大昌,无非就是掌握了大昌的军政大权!
    而如今,进入北地的那些毛头小子不仅未显出丝毫的颓势,反而越战越勇,甚至占据了北地数座要塞,已然可以做到以战养战。
    他们自然是不能眼看着唐怀礼等人无限制的壮大下去!于是,大昌朝廷派遣的五万大军在端午节前后,赶在汛期到来之前正式渡过了长江。
    在大昌朝廷的大军中,同样也跟随了大量的世家子弟。其中两个一直表情阴郁的青年,正是唐怀礼的两位堂兄,唐怀仁和唐怀义。
    他们这次随军出征,最主要的目的可不是立功,而是去复仇!找唐怀礼复仇!
    数月前剿灭伪汉的战斗中,这唐怀礼居然又一次阴了他们一把!导致他们兄弟二人被伪汉反贼所围困,差点便全军覆没!
    若不是二人的亲卫拼死守护着二人杀出一条血路,二人那次就彻底交代在了锦官城外!
    逃离战场之后,他们带来的四千多私军也只剩下了不足两百人!不可谓不惨烈!
    他们二人几乎是整个巴蜀战场上损失最大的世家子弟!
    因为提前退出了战斗,攻入锦官城的功劳他们是一点也没分到,最后论功行赏时,朝廷也仅仅被象征性地封了二人一个“散子”的爵位!
    就这,恐怕都还是看在他们兵力损失惨重的份上恩赐他们的!这几乎让他们在大昌各大世家子弟中沦为笑柄!
    而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唐怀礼!如此大仇,岂能不报?!
    可他们似乎忘了,二人之所以会受到唐怀礼的暗算,完全是二人率先对唐怀礼动了杀心。
    很多人生来便是如此,他自己对别人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别人若胆敢以同样的方法对付他,他立刻就破防,还会指着你的鼻子骂道:你怎么可以这么做…
    总之,唐怀礼突然出兵北凉,就像是一条鲶鱼一般,瞬间搅动了这一潭池水!
    就在整个大昌都将目光集中在长江以北冀州等地的时候,索县新村也同时躁动起来。
    原因无他,只因新村的村民们又一次面临了需要搬家了的抉择!
    谢小凡已经在广元郡为大家打好了基础,新的村落已经建成,良田也都是现成的,甚至村子还仅临一个小镇,有一个小小的集市,万事俱备,只等大家拎包入住即可!
    可当大家得知又得搬家,且还是搬到远隔千山万水的巴蜀之地后,很多人都犹豫了!
    特别是那些后期才加入新村的沅陵县百姓。此前他们虽然从沅陵县搬到了索县新村,可那毕竟是为了躲避战乱,且无论是沅陵县还是索县,都属于荆州之地。
    巴蜀可不一样,那可是益州!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这个时代的人普遍有故土情结。不到万不得已,真的是不愿意舍弃故土。
    况且,如今他们好不容易在新村安定下来,新村还是不错的,土地肥沃,鱼米丰足,要什么有什么!这么好的地方,为何要离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