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之十三:穷人的大炮
作者:谢大海429   带着仓库打造最强游击队最新章节     
    精彩的演出引起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兵团文工团的节目非常切合战士们的心情,现场的高潮一个接一个。
    “下一个节目,独唱《映山红》,演唱者:王倩。”
    刘钧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这首歌是当年在基地里,他放给李玉梅、秀英他们听的,当时她们俩听完后都流了眼泪,没想到玉梅将这首歌教给了小妞。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王倩的唱功很优秀,那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加上王倩柔美细腻、悦耳动听的声音,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
    现场的一些老战士、首长不由流下了眼泪,他们有的来自中央苏区的,这些老红军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深。
    王倩唱完,赢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王倩拦住了主持人,低声说了几句,主持人连连点头。
    主持人然后说:“同志们,大家看到,我们的前排坐着这些戴着大红花的战士,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们誓死如归的精神从哪里来?因为他们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对美帝国主义者的切齿的仇恨,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志愿军队伍 就有千千万万个英雄!”
    主持人的说辞将在场的所有观众的情绪带动起来了。
    “下面,我有个提议,我们在场的英雄个个都是好样的,我想请一名战士上台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好!”全场鼓掌。
    刘钧突然意识到什么,这时,舞台的一盏灯打在刘钧的身上。
    “下面有请我们的战斗英雄,刘钧同志上台表演!”
    这肯定是王倩出的鬼主意!
    因为在陕北时,刘钧经常教王倩唱歌。
    在台上,刘钧有点手忙脚乱,因为事先没有任何准备,不过,部队里经常是这样,随时就拉歌,要么独唱,要么合唱,唱得好不好没关系,关键要唱出气势。
    刘钧突然想到后世一首非常熟悉的歌曲,在这种场合唱最合适。
    “河山河山只在我梦里,
    祖国已多年未清静;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清……”
    刘钧最喜欢当年张明敏唱的这首《我的中国心》,虽然是独唱,但刘钧在部队里好歹也是一名歌手,当然是ok歌手那一类,毕竟部队生活十分单调,但里面的文艺元素还是有的,他的歌照样引来热烈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刘钧他们准备离场,这时王倩和一名中年女军人来到他的跟前。
    “刘叔叔,你唱得太好了!”
    “你这小妞,是你的主意吧?”
    “当然啦,我知道你会唱歌。”
    “对啦,刘同志,这位是我们的曹清华团长。”
    “你好,刘同志!”
    “我听王倩同志说起你的事,你是大英雄,我们要向你学习!”
    “不敢当,大家都是打鬼子!”
    “对啦,我想请你帮个忙,你能够将刚才唱的歌再给我唱一遍吗?唱得太好了,我想记下来,到时我们唱给战士们听!”
    刘钧有点不好意思,这是人家的版权,到时说不定要付“版权费”呢。
    不管他了,毕竟是30年后的事了。
    刘钧于是再清唱了一次,曹团长飞快地在笔记本记得,刘钧唱完,一份五线谱就出来了。刘钧看了她的五线谱,指出几个地方,然后纠正。
    刘钧这一招让曹团长惊呆了,要知道刚刚解放,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不多。
    “刘同志,你太厉害了,会打仗,也会唱歌,还会五线谱,我是第一个遇到,怎么样,到了我们文工团来?”
    “曹团长,我还是喜欢在一线部队!”
    “报告刘参谋,军长请你过去!”这时一个战士过来,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十分钟后,刘钧坐在军长的指挥部。
    “刘参谋,你真厉害,我还不知道你会唱歌,而且还唱得那么好!”
    “军长客气了,在部队里学的”刘钧不敢多说。
    “你怎么认识王倩?”演出前王倩专门来找刘钧,而王倩神情激动的样子让在场的许多人惊讶,看出来王倩见到刘钧是非常激动和高兴的。
    这一幕军长都看在眼里。
    王倩是xx军副军长王泽的女儿,因为形象好,聪明伶俐,参军后留在兵团文工团;军长的女儿也跟王倩在一起,所以他对王倩也像对待自己女儿一样。
    “我们在陕北就认识了他们一家人,没想到几年不见,王倩变成一个大姑娘了。”刘钧简单解释一下,军长也没多问。
    “你这么着急找我有什么事?”
    “我想回国,请一个月假。”
    “回国?”军长不解,甚至他以为刘钧在这次战斗中受到的压力太大,想……
    军官最恨的是逃兵。
    “军长,这次阻击战,我深感志愿军的反坦克火力太差了,对于美军及联合国军的装甲部队,我们志愿军部队都是靠战士们以命相搏。”刘钧想到那一幕,眼泪差一点就出了。
    “你的想法?”军长知道误解了刘钧,志愿军反坦克火力差是事实,但这与刘钧请一个月假又有什么关系?
    “东北有许多兵工厂,我想通过组织上的帮助,选择一家兵工厂,我帮助他们研制和生产反坦克火炮,时间为一个月。”
    刘钧的话让军长大为震惊,大炮和打仗虽然是相关联的,但生产大炮和打仗却是两码事,这次阻击战,刘钧在军长面前展示出作战指挥方面的才能,军长正准备提拔他到一线部队带兵打仗呢。
    看到刘钧这么有信心的样子,他犹豫了。
    “容我再想一想!”
    刘钧离开后,军长想来想去,突然他想起刘钧说是在陕北认识王泽一家的,当年陕北边区一家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迫击炮质量很好,他的部队都配备过。
    “陕北、81式手榴弹、81式迫击炮、刘钧?”他好像想到了什么。
    黑龙江第xx兵工厂。
    刚刚从陕北边区兵工厂过来的高强坐在厂长办公室,与兵工厂杨厂长喝茶聊天。上级急匆匆将他从陕北叫过来,也不知道为什么,说是有一定重要的任务。不过,高强也猜到,这肯定与当前的局势有关。
    现在全国的兵工厂都以抗美援朝为中心全力生产武器弹药,边区兵工厂技术力量雄厚,生产的产品质量非常好,产品生产出来都是直接运到前线。
    “高厂长你好呀,好久没见了!”
    “刘钧?”高强一看到刘钧就愣住了,他怎么想都没想到是刘钧。
    “高厂长,这是?”杨厂长觉得有点奇怪。
    高强和杨厂长一样,在业内颇有名气,高强他们专门生产手榴弹和迫击炮炮弹,产量高质量可靠;杨厂长他们专门生产轻型火炮,不过,现在主要是仿制为主,重点是美式m18-57毫米无后坐力炮和m20-75毫米无后坐力炮。
    “杨厂长,我们边区兵工厂有今天,完全是刘同志的功劳!”
    杨厂长上下打量刘钧,看样子不到30岁的样子,陕北边区兵工厂建厂已经十年以上了,那时的刘钧不就是20出头的小伙子?
    “杨厂长,一言难尽,我是相信刘同志的,我们先谈正事吧,其他事后面我们再慢慢聊。”
    “杨厂长、高厂长,长话短说,我刚刚从朝鲜前线回来,你们也知道,志愿军在火力配置上与美军差距太大了,面对敌人的坦克大炮飞机,我们的志愿军完全是以命相搏,特别是敌人的装甲部队给我们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往往牺牲十几个战士的生命才可能炸掉一辆坦克。”
    “我们前线部队急需一种轻便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杨厂长:“刘同志,我们厂正在全力生产美式反坦克武器!”
    杨厂长对刘钧有点不以为然,谁不知道前线急需反坦克武器!
    “杨厂长,据我所知,美式m18穿深度不够,只能用来打碉堡及火力点;你们的m20用的是当年国民党兵工厂留下的图纸,当时是测绘图纸精确度不够,而且你们厂加工的设备精度不够,造成m20的仿制工作一直进展不顺。”
    “你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杨厂长一脸的警惕,这是厂里的高度保密的事项,这个他看不起的年轻人怎么知道的?
    高强则从刚才杨厂长的话就知道他对刘钧不信任,他知道杨厂长等会肯定会吃瘪的,果然如此。
    “这样吧,杨厂长,我这有一份图纸,你和高厂长看一下。”
    刘钧从手持的公文包拿出一沓图纸。
    “51式40毫米火箭筒设计图纸。”
    “51式40毫米火箭弹设计图纸。”
    杨厂长和高厂长一看就惊奇地叫了出来。
    他们俩从未见过如此精细的图纸,根本不是人能够画得出来的(刘钧是从电脑下载并打印出来的,人能够跟电脑相比吗?)
    高强想到,这种惊奇当年在边区兵工厂时他已经经历过了。
    杨厂长是这方面的专家,他趴着桌子,用放大镜一点一点地查看。
    “刘同志,这图纸是从美国或苏联兵工厂偷出来的吗?”
    “杨厂长,这个你不用管,反正我们做出来的话,没有一个国家会来找你们麻烦的。”
    当然不会,刘钧给他们的图纸里面的火箭筒,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苏式prg火箭筒,我国最早仿制的叫56式40火箭筒,现世烂大街的那种,在伊拉克、阿富汗、中东等地,是当地民兵和恐怖分子的最爱,操作极其简单,一分钟就可教会使用,别小看它,它的装弹全重才8公斤,在300米内有很高的命中率,它可以穿透现在的所有坦克,包括大名鼎鼎的“潘兴”坦克。
    在后世,“ak-47突击步枪,rpg火箭筒,还有63式107毫米火箭炮”称为游击战三大神器。
    杨厂长看了好一会。
    “我们可以生产!”
    “不过,我们的加工设备不行,达不到设计图纸要求的精度,而且我们的发射药还不过关……”
    “如果我提供新的机床,相应的发射药也有,要多长时间可以生产出来?“
    “都能提供的话,……一个星期出样品!”
    “刘同志,你是什么人?这种机床你真的能够弄到?”杨厂长有点怀疑,他提出的这种机床都是当今最先进的机床,只有美苏两国才有,难道这个刘同志有秘密渠道?
    刘钧笑而不语。
    “杨厂长,我想让高厂长加入研制小组,他的能力挺强的。”
    “如果高强同志能够加入就更好了。”
    另外我还有一份图纸,你也看一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能力生产?
    刘钧又拿出一份图纸。
    “107毫米火箭炮设计图纸”。
    “我们已经有102毫米火箭炮了。”
    杨厂长对刘钧说。
    杨厂长说的是1951年3月我国刚刚研制成功的六联装a3式102毫米火箭炮。该炮口径101.6毫米,炮管长2.03米,全炮重420公斤,最大射程5000米,该炮是根据苏联卡秋莎火箭炮的原理研制生产的,可以说是迷你版的火箭炮,但相对志愿军来说,还是太重了。
    而刘钧提供的这款火箭炮,是三排12管火箭炮,当年军方给厂家设计要求:该型火箭炮主要提供给步兵使用,分解部分在结构尺寸上需要具备如下特点:上不过颈、下不过臀、宽不过肩、重心贴身,拆开后的零件重量不超过30公斤,也就是说把火箭炮拆了之后人必须要背得动,还要背的方便。
    基于这样的要求,该型火箭炮的整体结构十分简单且轻便,而且炮管只有0.9米(而102毫米火箭炮是2米多),以三行四列同轴安装在发射架上,更重要的是,这12个发射管居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拆卸,组合成不同数量的炮管使用,单管、双管、四管均可。
    构造简单的东西一定是可靠性高,这款火箭炮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能正常发射。而且如果没有运输车辆的话,用马、骡甚至拆解后由士兵搬运均可,所以,轻便灵活是它的特点。
    话说回来,看着这款火箭炮的说明,杨厂长和高强都傻眼了,虽然102毫米火箭炮不是他们研制生产的,当时他们观看过厂家的试射,觉得很了不起;但是今天看了刘钧提供的这套图纸及理念,他们觉得自己的脑袋真的不够用,还能这样?
    对于仿制,刘钧不担心,因为这两款武器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特别是107毫米火箭炮,仿制的成本很低;以至于面世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能力仿制,它便宜好用,美国人后来称之为“穷人的大炮。”不过,就是这款土得掉渣的火箭炮,让美国在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吃尽了苦头。
    最着名的是1972年8月1日凌晨,越南特工174营用4门单管,两门12管的107毫米火箭炮突袭美军基地,当时秘密运送到外围的多门火箭炮从6个方向对美军机场同时开火,一共发射了250枚火箭弹,机场被炸成废墟,包括b-52重轰炸机在内的74架美军飞机被炸毁,炸死炸伤美军1000多人,还包括大型储油罐一座,同时被摧毁的还有美军一个炮兵阵地和一个通讯中心,这一次,107毫米火箭炮让美军闻风丧胆。
    昨天上级的一个电话,今天这两位神仙就到达了,当然在他们兵工厂,这种情况经常有。
    “太好了,刘同志,这两款武器的设计生产我们要定了,我和高厂长分别组成一个小组,我负责40毫米火箭筒的研制和生产, 高厂长负责107毫米火箭炮。”
    “好,我相信你们,明天你们要的设备和原材料就可以送到。
    第二天,一列神秘的车队就到达他们厂,除了所需的高端机床,连无缝钢管,烈性炸药和发射火药都有。
    这回杨厂长也是惊愕了,他才知道刘钧的能耐。
    一个星期后,兵工厂射击试验厂观察区坐着许多军方的大佬,里面就有几位是志愿军的首长,他们被通知来观看新武器的试射。
    “听说今天试射两款新的火箭炮。”
    “杨正坤他们不是在生产无后坐力炮吗?搞什么新玩意?前线正需要大量的无后坐力炮。”
    “赵军长,既然试验新武器,在兵工厂眼里,肯定是新武器比现在的要好。”
    首先上场的是40毫米火箭筒。目标靶位:150米的一座碉堡和一辆旧卡车。
    只见一名试验人员扛着一具圆筒样子的发射器,有点类似他们熟悉的美制m18无后坐力炮,后面跟着一名身上背着两根圆筒战士。
    进入发射位置,只见试验人员趴在地上,将发射器的脚架拉出来,支在地上;后面背着圆筒的战士从圆筒中取出一枚长条圆锤型的物品,圆锤后面有一长杆。
    战士将炮弹的长杆部分插进炮筒,拧紧,然后迅速离开。
    “嗖”的一声,炮筒的尾部喷出一团火焰,然后“轰”的一声,远外发生爆炸,浓烟过后,碉堡不见了,只见石块撒了一地。
    发射完,这名试验人员站起来,还是将炮筒扛在肩膀上,后面的战士将已经取出来的炮弹装进炮筒,然后又是“嗖”的一声,打中了远处的一辆卡车,爆炸后卡车只剩下一堆烂铁。
    这一幕让观察台上的首长一下反应不过来,就这么不到20秒,这火箭筒就完成了安装、发射的程序,而且是卧姿和立姿状态。
    “这也太牛了,这么短的时间就发射了两枚火箭弹,这发射速度比无后坐力火箭炮还要快,要在战场上……”
    “看到爆炸的情况,威力不小呢。”
    “看到他们轻松的样子,一个人可以操作,太方便了。”
    这时,工作人员给首长们发了一张纸,里面有该炮的主要参数。
    “51式40毫米火箭发射器:口径:40毫米;弹药口径:85毫米;弹药品种:反坦克、杀伤、照明弹等;武器全长:950毫米;武器全重:6.3公斤;弹药全重:2.27公斤。装甲穿深:200毫米+
    “装甲穿深居然可以达到200毫米?是不是呀,如果这样的话,美军的潘兴不就是豆腐渣了?”
    “150米的射程,近了一点,但近战的话也够了。”
    “这款火箭筒是仿制苏联老大哥的吗?怎么没听说过?”
    主席台上的首长议论纷纷。
    这时,一身正装的杨正坤厂长满脸笑容地走上前,首长的反应在他预料之中,他们都是打仗的好手,不用太多解释他们知道这款火箭筒在战场上的价值。
    “各位首长,刚才看到的这款新式火箭筒是我们厂刚刚研制出来的新产品,不是仿制品。”
    “这是一种专门研制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可以打坦克,也可以炸碉堡,操作十分简单,只要会扣扳机,分分钟就可教会使用。”
    “今天通过试验后,可以立即进行生产。”
    大家听完,热烈鼓掌。
    “首长们,别急,下面进行第二款火箭炮的试射,这款是107毫米火箭炮,更是可以颠覆大家的认知,大家要睁大眼睛别错过呀。”杨正坤难得开了小小的玩笑。
    杨厂长在试验过程中,跪拜在这两款武器的设计理念上,他觉得设计者是个天才。
    “我们不是刚刚装备了一款102毫米6管火箭炮吗?怎么又弄出这个?”
    “老许,你别声张,刚才这一款火箭筒就已经逆天了,第二款肯定会比第一款更好了,注意看就是。”
    试验开始了。
    只见一个战士拉了一个带有两只轮子的架子,然后停下来;后面几个身上背着管子的战士出来,他们来到这带有轮子的架子旁边停了下来,将背着的管子卸下来,然后将管子分别装在架子上,很快,一个有12根管子的炮架展示在大家面前。
    “难道是12管的火箭炮,还能这样做?”
    这时,12名战士每人背了一个长条型的箱子出来,打开箱子,取出一枚枚炮弹。
    然后分别插进炮管。
    30秒后,火箭炮发射。
    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下,一枚枚炮弹发出类似喀秋莎火箭炮的声音飞向远处,很快,一公里远的一个小山包被爆炸的浓烟笼罩了。
    杨正坤厂长看到首长们张大的嘴巴,心里却乐开了花。
    107毫米火箭筒又一次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发射完,首长们不约而同冲下主席台,眼睛睁得大大的,近距离查看这两款大杀器。
    1951年8月12日,美军一处阵地,8辆坦克围成一圈,炮口对准山下,山上有几处美军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明碉暗堡。
    2公里外的一处山谷,志愿军103营的火箭炮阵地,秘密运来的4门12管107毫米火箭炮已经做好发射前的准备。
    一声令下,震天动地的响声,48枚107毫米火箭弹拖着一条条白色的烟龙冲向天空,颇为壮观。
    美军第5坦克中队的士兵安德伍德坐在坦克顶盖上,望着湛蓝的天空,享受着暂时的宁静。
    突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
    “是火箭炮!”他赶紧跳进坦克舱内,把顶盖拉上。
    “轰隆隆……”阵地上发生的强烈的爆炸,他坐在这40多吨的坦克里,感觉是坐着一艘小船在大海里翻腾,然后“轰”的一声,什么都没有了……
    1951年10月,志愿军某部战士胡三友及战友在文登公路伏击美军坦克车队,他先后发射12枚40毫米反坦克火箭,击毁8辆坦克,后来在战斗中牺牲,被追认二级战斗英雄。
    1951年12月21日,志愿军某部战士郑玉连,用了10枚40毫米反坦克火箭弹,击毁美军坦克4辆,3个机枪火力点,荣立特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