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哪有刁民?这都是良民!
作者:一品红楼   她穿越后,三国群雄有了世界地图最新章节     
    报名的盐商,超过了朝廷诸公的预料。
    大家原以为,最多一百,但截止三月二十,已经有五百六十六家。
    在此之前,谁都不知道天下盐商竟那么多。
    张祯也觉得奇怪,派人一查,发现有些根本不是专门的盐商,主营是其它,只是偶尔顺带着煮点盐卖一下。
    还有一些,是世家大族的门客,为了冒充盐商,赶着煮几锅盐,便宜卖给自家佃户,钱一收上来,就说自己也是盐商了,大摇大摆地去当地官府报名。
    对此,公孙续极为愤慨,激动地对张祯道,“这都是些无利不起早的刁民,必须严查,治他们的罪!”
    张祯笑着安抚,“莫恼,无妨!”
    既然刘虞和公孙瓒想让儿子见识盐牌竞价,她便索性将公孙续与刘和调入盐务新政工作小组,给贾诩和诸葛亮打打下手。
    公孙续:“神悦啊,你太好性!刁民不治不行!”
    这也是他父亲常说的话。
    张祯笑道,“哪有刁民?这都是良民!”
    公孙续不忿道,“他们钻朝廷的空子!”
    张祯喜他赤诚性子,乐意教导他,“大郎,我问你,朝廷广发盐务一事的布告,是希望各地盐商踊跃报名,还是希望无人理会?”
    公孙续怔了怔,“自然是希望报名的人越多越好。”
    若是无人理会,后面的戏还怎么唱?
    张祯一摊手,“那不就结了?”
    公孙续急道,“可他们不是真的盐商!”
    张祯笑道,“是真是假有什么要紧?你忘了我们还有三个挑选的标准?”
    只要能通过,不管之前是做什么的,之后都能是朝廷认证的盐商。
    而且她还知道,贾诩也怕报名的人不多,朝廷脸面上不好看,悄悄安排了十多个托。
    现在报名者足够,这些托就担负着抬价的重任。
    贾诩来告诉她的时候,她都要怀疑这也是个穿越者了,在心里连呼这很贾文和。
    又问,万一这些人泄密怎么办?
    贾诩淡定地道,泄的什么密?朝廷有什么密可让他们泄?污蔑朝廷,罪大恶极,拖出去打死!
    张祯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佩服。
    同时交待贾诩,抬价可以,但不能太过,免得玩脱。
    贾诩胸有成竹,让她放心。
    说回此时,公孙续答道,“没忘!”
    一查其品行,二查其才干,最后是盐牌竞价,价高者得。
    这么说来,是真是假还真不重要。
    ......还是觉得那些刁民很坏!
    他的心思就跟写在脸上似的,一眼就能看出,张祯笑道,“大郎,世上本无刁民,也无良民,是非好坏,有时也难以界定分明。”
    公孙续执拗地道,“好就是好,坏就是坏!”
    钻朝廷空子的就是坏人!
    张祯略一沉吟,指向外面的天空,“你看,今日是晴是阴?”
    公孙续肯定地道,“晴,有阳光。”
    张祯:“也有乌云,再过一会儿,乌云便会遮日,那时就阴了。天空还是天空,阴晴转换却在一瞬间。天都如此,何况人乎?”
    公孙续若有所思,长长叹了口气。
    难怪父亲常说他蠢,神悦说的这些道理,他就想不到。
    刘和安静听了好一阵,忽然问道,“神悦,食盐能这般营收,别的物品是否也能?”
    如果也能,朝廷可发财了。
    酒牌、米牌、布牌、纸牌、线牌、首饰牌......
    张祯:“最好不要,有食盐就够了。”
    盐能这么操作,一是因为是必需品,二是因为能大量获得,三是因为成本低。
    别的商品,满足不了这三个条件。
    刘和有些失望,也没再多说。
    钱呐,果然没那么好挣。
    公孙续又有新问题,“神悦,私盐不用严格管控么?”
    他跟了文和先生与孔明好几日,听他们论新盐政,头都听大了。
    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只是私盐提得少,像是不太管的样子。
    张祯:“这个嘛,也管,但不用花太多心思。”
    公孙续很疑惑,“为何?”
    张祯:“因为朝廷会定下盐价。若比这个价格高,没有人会买。若跟这个价格一样,无利可图。”
    晒盐法晒出来的盐,质量更好,数量更多,成本更低,绝非煮盐法可比。
    历代私盐难禁,就是因为盐价过高,才有私盐商贩的利润空间。
    盐价若被打下来,谁还耐烦贩私盐。
    如果这种情况下还有人非要去做,那属于好人好事,值得表扬。
    公孙续一拍大腿,“对哦!”
    难怪孔明、文和先生不把私盐放在心上。
    因为用不着!
    刘和听着,也觉得极有道理,忽心念一动,“神悦,若是夺得盐牌的盐商,以朝廷所定盐价出售,却不记账目,以逃避盐税,又该如何应对?”
    他记得很清楚,盐税与食盐售出去的数量相关。
    张祯顿住,这确实是个漏洞。
    “兄长,这事儿你跟文和先生、孔明说过么?”
    刘和摇头,“没有。”
    这也是他忽然想到的。
    张祯:“那便劳烦兄长去提醒他们,让他们补上这一块。”
    刘和笑道,“好!”
    感觉自己总算有了点用处,拉上公孙续一起走了。
    张祯继续看他们送过来的盐务章程。
    她做事喜欢规范化,也要求贾诩和诸葛亮规范,关于盐务新政的所有细则,都形成条条框框,而不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送文件这种小事,本来不需要公孙续跟刘和,但两人大概是在贾诩、诸葛亮那边待烦了,一有文件就抢着送来。
    加在一起,已经有了厚厚的一叠。
    各项内容都十分详细,哪怕是外行,看完也会明白大致的过程。
    对报名盐商品行、才干的考察,早已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四月一日,会公布入选竞价者的名单。
    落选者可以回家,也可以留在京城围观最终的结果。
    现在张祯重点关注的,唯有盐牌竞价这最后一步。
    当天晚上,张祯去贾诩书房,一老一少还在奋笔疾书。
    “歇会儿罢,不急在这一时。”
    令丫环送上她让厨房做的补身汤。
    贾诩接过来喝了一口,叹道,“不能不急,四月十日便要盐牌竞价,也就半个多月了。”
    诸葛亮也道,“总感觉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准备好。”
    张祯诚恳地道,“已经准备得够好了,超出了我的预期!”
    说这话的时候,她其实有点心虚。
    ——不是贾诩和孔明做得不够好,而是人的名树的影,他们无论做得有多好,在她这儿都是理所应当,没什么预期不预期。
    诸葛亮:“真的?”
    张祯点头,“真的!”
    说完两人同时微笑,连嘴角的弧度都相似,也不知谁学谁。
    贾诩在一旁暗暗纳罕,这两人以姐弟相称,还真是越来越像了。
    张祯今晚来找他们,主要是为了说商队一事。
    贾诩秒懂,“以此诱盐商出高价?”
    张祯坦坦荡荡地道,“没错!”
    丝绸之路必定要重新走通,但不是今年,或许也不是明年,眼下说出来,就是为了给盐商吊根胡萝卜。
    诸葛亮竖起大拇指,“妙计!”
    张祯:“哈哈!”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