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臣等愿随皇上共赴国难
作者:想吃天鹅肉的蜗牛   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最新章节     
    在送走江六、江十一、余明丰三人后,江五深知,大战在即,时间紧迫。
    随即,他立即将重点放在士兵训练上。
    江五没有反叛泷国,自立为王的想法,很快在军中传开。
    而且,一众士兵也都得知晓,皇上还特意下了一道圣旨,为证江五清白。
    训练场上,一众士兵士气大振,个个劲头十足,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激昂的气息。
    军营内,每日传出的操练声,也传到了对面的吴国斥候耳中。
    泷国军营如此阵仗,吴国一众将士也都知晓,泷国要不了多久,定会挥师进攻。
    为此,吴国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百姓更是陷入了恐慌之中。
    百姓也都深知,战争会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困苦。
    但对于此,他们又无可奈何。
    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储备更多的粮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然而,一些无良商人则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得吴国的粮价一路飙升,百姓苦不堪言。
    但好在,在朝廷的强压下,粮价逐渐得到控制,百姓的恐慌情绪也稍稍有所缓解。
    然而,对于吴国来说,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应对泷国的灭国之战。
    皇宫大殿内,一众大臣皆噤若寒蝉,不知该如何是好。
    打,又打不过。
    称臣纳贡,泷国又根本不屑一顾。
    谁都知道,泷国这是铁了心要灭了他们吴国。
    周京隆阴沉着脸,坐在龙椅上,心中满是悲伤与无奈。
    许久,周京隆再一次打破沉默,厉声道:
    “如今,国难当头,诸位竟无一人能为朕出谋划策吗?”
    一众大臣面面相觑,也都深感无力回天,更无一人敢应答。
    什么计策也都用了,可根本不管用。
    联合魏、燕两国?魏、燕两国与他们吴国一样,同样自身难保。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见大殿内一众大臣仍未有一人出列应答,周京隆身子一软,瘫坐在龙椅上,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不甘。
    之前,泷国使者前来吴国索要赔款之时,一众大臣个个慷慨激昂,誓言要为吴国鞠躬尽瘁,与吴国共存亡。
    可如今,他们当时的豪言壮语,也早已化作泡影。
    “呵!”周京隆内心苦笑一声,缓缓闭上了眼睛。
    此时的大殿,死一般的沉寂,一众大臣连呼吸都在刻意压制,唯恐引起周京隆的注意。
    “皇上。”突然,一道坚定的声音响起,打破了大殿内的寂静。
    周京隆猛的睁开眼睛,与一众大臣皆抬起头,顺着声音看去。
    只见姜宇锋大步站了出来,单膝跪地,抱拳说道:
    “微臣愿率麾下将士,誓死守卫吴国!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退缩。”
    姜宇锋说罢,挺直身体,神情刚毅,身上散发着一股无畏的气势。
    紧接着,又一位武将也站了出来,目光坚定的看向周京隆,朗声道:
    “微臣愿与姜将军一同浴血奋战,护我吴国河山,誓与吴国共存亡!”
    话落,一众吴国武将纷纷出列,齐声高喊:
    “吾等愿为吴国死战,不死不休!”
    “皇上。”这时,沈文臣也站了出来:
    “臣虽不擅征战,也无力战场杀敌,但臣沈家愿捐献白银三十万两,以充军资,助我吴国将士奋勇杀敌。”
    在这之后,一众文臣也纷纷表态。
    有同沈文承一样,愿捐献银两,也有愿拿出家中存粮,更有建议发动全国百姓,共同抵御泷国。
    一时间,大殿内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周京隆看着大殿内一众文臣武将,心中这才略感欣慰。
    可他知道,面对强大的泷国,仅凭一腔热血,还远远不够。
    但周京隆也明白,退缩只会加速灭亡。
    背水一战,吴国的胜算虽然依旧渺茫,但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也不能轻言放弃。
    “诸位爱卿。”周京隆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扫视了一眼一众大臣,缓缓说道:
    “今我吴国危在旦夕,然众人一心,朕甚感欣慰。”
    “朕也必与诸位共抗泷国,哪怕结局注定惨烈,也定要让泷国知道,我吴国无人怕死!”
    话落,一众大臣跪地齐声高呼:
    “臣等愿随皇上共赴国难!”
    周京隆微微点头,他深知,这些大臣此刻虽然誓言铮铮,但真正到了泷国大军逼近时,他们未必能坚守初心。
    然而,国难当前,他也只能暂时选择相信他们,也必须依靠他们。
    不然,吴国将更加艰难。
    “呼。”周京隆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忧虑,微微抬手:
    “众爱卿平身!”
    “即刻起,开始筹备抵抗泷国事宜,不得有误!”
    在周京隆的旨意下,一众大臣迅速行动起来。
    一时间,吴国上下万众一心,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着充分准备。
    无数将士被调遣至吴国边境涞安县,同时,大批的物资也在不断的运往该地。
    可即使如此,吴国国内还是有许多人,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没有信心,心中充满了担忧。
    与此同时,魏、燕两国朝堂之上,皆发生着相似的一幕。
    不过,燕国的一众大臣并不像吴国那般,在朝堂上表现出誓死抵抗的决心。
    朝堂上,无论燕绫如何怒声喝斥,一众大臣皆沉默不语。
    燕绫望着一众怯懦的臣子,心中满是失望与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她心中有时甚至生起将这些大臣全部革职查办的念头。
    可理智告诉她,这样做,只会让燕国的朝堂更加动荡,局势更加艰难。
    “呼......!”最终,燕绫长呼一口气,挥了挥手,一脸疲惫地说道:
    “罢了,今日之事暂且到此,尔等退下吧。”
    一众大臣一听,如蒙大赦,纷纷有序退出大殿。
    望着空荡荡的大殿,燕绫心中的忧虑愈发沉重。
    不过片刻之后,一名太监匆匆步入大殿,跪地禀报:
    “启禀皇上,冯将军和丁大人在殿外求见。”
    燕绫闻言,微微皱眉,心道:
    “才刚退朝,这二人此时返回求见,又所为何事?〞
    不过,燕绫还是很快说道:
    “宣他们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