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集团在为这两款电动汽车提供强大技术支持的同时,还赋予了它们整体的解决方案。
从车辆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市场销售与售后服务,形成了一套完整而高效的产业链闭环。
再加上投入的数十亿发展资金,汉唐集团在两家电动汽车公司的股权占比也从原来的 60%如同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般提升到 80%,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这两家公司中的绝对控股地位。
而原来两家公司的股东则占据剩余的 20%,继续在这一全新的商业格局中与汉唐集团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能够搭上汉唐集团这艘巨轮,尽管两家公司原股东所占有的股份才百分之二十。
但是他们做梦都能笑醒。
因为这意味着美好的未来。
可以说,汉唐集团凭借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卓越的资源整合能力,在短时间内如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直接完成了新能源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布局。
并且成功地将炎黄国几乎所有的新能源新老势力,以及固态电池行业全部都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紧密合作、互利共赢的联盟。
在这个联盟中,各成员企业在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下,又相互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关系。
犹如一群并肩作战的勇士,在相互激励与竞争中不断突破自我,推动整个行业向前飞速发展。
国家相关部门显然也洞察到了这一商业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战略意义与发展潜力,对其给予了高度的支持与认可。
在政策层面上,所有的一切审核、一切审批全部都是绿灯通行,为汉唐集团的快速发展与产业整合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与有力支持。
也正是因为有了国家的保驾护航,汉唐集团才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创造出了这一令人瞩目的商业奇迹。
犹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航行的巨轮,在国家政策的灯塔指引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破重重险阻,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便来到了 6 月 1 日。
这一天,第一块炎黄 1 号固态电池在万众期待中荣耀下线,标志着新能源时代的正式来临。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国内的所有合资品牌以及国外的车企,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却依然处于一种懵懂无知、不知所措的懵逼状态。
尤其是那些长期专注于汽油车生产与销售的汽车公司。
由于长期沉浸在传统燃油汽车的辉煌与安逸之中,对新能源行业的这一番惊天动地的动作,根本就没有太过在意。
只认为这仅仅只是炎黄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一次虚张声势罢了,就如同一只沉睡中的巨兽,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毫无察觉。
当第一块量产的固态电池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整个新能源天空时,他们才如梦初醒,惊恐地意识到属于他们的灾难已然来临。
而这个时候,他们才匆忙地做出反应,试图在这场已经拉开大幕的新能源革命中寻找一线生机。
然而,显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炎黄国的新能源行业已然如同一匹脱缰的骏马,在全新的赛道上飞驰而去。
将这些传统车企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而他们却依然在原地踏步,茫然失措。
资本市场在这一重大变革面前,犹如一面精准而无情的镜子,直接给出了最为忠实的反应。
全球范围内所有的传统车企在这段时间内股价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接连暴跌,惨不忍睹。
同为电动汽车领域的佼佼者特斯拉,由于并未宣布采用固态电池这一前沿技术,其市值直接如同一座崩塌的雪山,蒸发了 30%。
从原来令人瞩目的 1.1万亿美元高位直接暴跌至 七千多亿美元,而且下跌的趋势依然如同汹涌的潮水般没有停止的迹象。
哪怕特斯拉紧急进行股票的回购也不管用。
股票该跌还是在跌。
越跌,抛售的就越厉害,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可以预见,在特斯拉不采用固态电池之前,其股价恐怕依然会持续在这一低迷的下滑轨道上徘徊。
特斯拉的董事长兼 ceo 马斯克本人也在这一突如其来的行业变革中,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与迷茫之中,感觉无比懵逼。
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似乎没有人跟他们透露过固态电池这一足以改变行业格局的重大消息,导致他们在这场新能源竞赛中失去了先机,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
不仅是特斯拉,几乎所有的合资品牌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境遇,他们都没有接到过相关的消息。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因为楚云天在这场商业布局之初,便给所有国产车企设定了一个严格的条件:要对合资车以及外国品牌严格保密。
直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才可将消息公开。
楚云天心中有着清晰而坚定的信念与目标,他可不想带着这些外国品牌一同分享这一新能源革命的胜利果实。
他的目的始终都是让国内的品牌能够在这一场汽车行业变革的历史洪流中取得先机,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进而订立属于炎黄国的行业标准。
让炎黄国的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潮流。
不过,这些国外的品牌也并非完全没有解决的办法与出路。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不少新能源公司对固态电池技术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与探索。
特别是在宝岛省,在这一领域也颇有建树。
其中有一家新能源公司,名为威能科技,有消息称其所研发的固态电池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近乎投入生产阶段。
他们更是宣称其固态电池具有令人惊叹的快充性能,在 12 分钟之内便能充满 80%的电量。
同时其续航里程也提升到了 1000 公里以上。
这一数据无疑为那些在新能源变革浪潮中苦苦挣扎的国外品牌提供了一个看似不错的选择与希望之光。
或许在未来的竞争与合作中,他们将围绕这一技术展开新的布局与博弈,试图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重新找回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