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童年神剧的片段之二
作者:逍遥小薄荷   给各朝直播现代摆烂日常最新章节     
    清,由于夏栗子很少提及本朝,所以清朝的百姓们看直播的时候都是很放心的,因为不必担心会牵扯到自身。
    结果今天夏栗子看的这个视频,男人的打扮一看就是他们这个时候的人,这让不少人有一种“上电视”的快乐。
    可这也让很多人有些担心,虽然有了系统之后,文字狱暂时没有再发生,但谁知道上面人的心思呢,若是宿主看个什么让帝王心又生出猜忌,那受连累的可是他们!
    不过好在这个担心并不会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当事人章总此刻正在思考那个打猎的皇子可能是谁。
    这边,大家还在对剧情感到惊奇,而那边,在小时候看过无数遍的关星辰戳戳夏栗子:“快给我个耳机,我要听那句名台词!”
    夏栗子分了关星辰一个耳机,然后又把手机放到两个人中间。
    于是她们攻略也不做了,行程也不规划了,专心地看了起来:
    「皇子与女孩的事情很快经由侍卫告知了天子,陌生人出现在皇家地盘,让这位皇帝很是不悦。
    奄奄一息的女孩终于见到了皇帝,但是她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便被当作刺客二次伤害。
    好在善良的皇子帮她说话,女孩终于凭借最后的清醒,字句清晰地询问这位皇帝:
    十九年了,他是否还记得,那个被他留在大明湖畔的无助女子呢?」
    齐州的不少百姓这才明白,为什么宿主搜来他们这里玩的攻略,会出现这个视频了,因为他们这里,的确有个大明湖啊!
    虽然这个湖名字也挺多,但是这个大家叫着最习惯,而且看后世的地图上也这么叫,所以久而久之,大家都改口这么叫了。
    夏栗子和关星辰看完一遍又立马回退,把这句名台词重温了好几遍还嫌不够,竟然直接对着演了起来!
    秦,看着皇帝身边的侍卫没有跟皇子一样傻白甜,始皇觉得剧情终于靠谱了一点。
    然后等名台词一出,始皇看着那个眼睛瞪得老大的皇上,瞬间想明白了前因后果,然后无语摇头:原来不是刺客,是情债。
    公子公主们也被女孩被再次伤害的剧情吓到了,不过他们被吓倒不是因为剧情,而是血浆袋太真实了。
    汉,刘据没太懂为什么这句名台词一出就扭转了局面,看看卫子夫又看看刘彻,很想问为什么。
    结果他还没问呢,刘彻直接就说出来了:“朕懂了,就是这个清朝皇帝在这个叫大明湖的地方辜负了那个等了十九年的人呗?”
    卫子夫看看恍然大悟的刘据:陛下若是去做后世的那种阅读理解,想必也是答题高手。
    唐,李丽质虽然知道侍卫们都是为了皇帝的安全,但她看着受伤的女孩还是很不高兴,结果等剧情反转的时候,她的不高兴瞬间抛掉。
    随着激动的背景音乐,虽然她不知前因后果,但也莫名有一种“一鸣惊人”的快感。
    而李世民也根据这句话猜到了剧情,满脸不解地看向长孙皇后:“这到底是什么奇怪的故事?”
    武周,太平公主手上的点心被她放到了一边:“啥?所以,这女孩不是刺客,是这清朝皇帝的公主?”
    武则天也觉得剧情很是不一般:“所以她是自己偷偷溜进来,准备找皇帝相认的?那还挺厉害的。”
    宋,赵匡胤看着剧情很着急:
    “人家都晕过去了,你还在那里乱喊,赶紧找大夫来啊!真是,光这么傻呆着,哪有反应这么迟钝的皇帝!”
    明,马皇后心都被提起来了,刚开始是担心女孩子没办法把话说完,接下来又担心女孩的安危。
    同样觉得剧情有点意思的朱元璋哼了一声,还是觉得在场的所有人都很蠢,离谱到不像是皇帝皇子的作为,不过有个黑脸侍卫看着倒是忠厚可靠。
    清,真的去过大明湖畔的章总乾隆看着视频上的女孩子,沉默了一下,瞬间想通了其中关节,也猜到了那个穿龙袍的人是自己。
    然而此刻距离他去大明湖真的过去了十几年,让他想他也没有什么思绪。
    于是乾隆直接把这事抛到脑后,当作看戏一样看直播。
    他也不担心会有人看了这个视频之后有样学样,毕竟进围场这第一步他们就不可能做到。
    「女孩昏过去之后,皇子把她随身带的东西呈给了天子。
    那信物上明明白白写着皇帝的名字,印着他的章。
    于是,这位皇帝慌了,他疯狂召唤太医,很是无理地要求一定要救下女孩。」
    关星辰小时候看这里还没想那么多,此刻她却忽然有了疑问:“不是,他一个人四万首诗,真的能记住自己写了啥吗?”
    夏栗子沉思:“好问题,不过……这种‘承恩露’的诗,应该,想忘记也难吧。他其他的诗质量又不怎么样,相比之下,这种还特殊一点?”
    结果话都说出去了,她才忽然想起来:“哈哈哈我被你带沟里了,还认真想了一下这个问题,这首诗不是他写的,是编剧写的啊。”
    可各朝看直播的人已经完全顾不上听夏栗子的话了,关星辰口中那个“四万”震惊了他们:一个皇上,真的能写这么多诗吗!
    汉,刘据想了想上万首诗是什么概念,然后当着刘彻的面吐槽:“这个皇帝看起来不怎么干正事的样子。”
    刘彻点头:“朕跟据儿想的一样,感觉他好闲啊。”
    要是跟那唐朝的李白一样也就不说什么了,宿主一个文学系的说“质量不行”,那想必就真的没什么水平。
    那还不如把四万首的时间空出来干别的。
    唐,看见那首诗的时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脸色同时微变:这什么诗啊!拿这种诗当作信物真的可以吗?
    好在孩子们的重点都放在女孩子的伤上,没注意到。
    明,朱元璋听着夏栗子吐槽清朝皇帝,觉得有点舒心,甚至还跟马皇后讨论起来:“你说这人会不会认她?”
    马皇后很是担心剧情发展:“想必会的吧,孩子为了认他都受了这么多苦了。”
    清,夏栗子口中那个那个“质量不怎么样”刺激到了乾隆,他气咻咻地摊开纸,又生产了一首《斥天幕》出来:“朕就不信了,接着写,日后让你们背到后悔!”
    两个人聊完天本来还想继续看的,结果发现时间不多了,便迅速回归正题,开始仔细做攻略。
    没看到后续的大家抓耳挠腮,好在被夏栗子的一句话给安抚了:“等我们到了大明湖再接着看,这样更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