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电车难题
作者:白露未曦yz   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最新章节     
    许栀去楚,除了破坏秦魏联合,还有着更大的隐秘。
    张良浑然不知,危险正向他靠近。
    正当张良低头去看那剩下的字句,一个重击猛地砸在他后颈。
    田光将银针收在手中,把张良的佩剑扔在水中,溅起了老大的水花。
    “田先生。张良此心恐已在秦,我们带他回去,无甚用处。”
    “对我们无用,但对毁秦之计,乃是大用。”
    张良脚步悬浮,想强行止住眩晕,但无法抑制眼前重叠的景象。
    只听田光道:“先生本是该是我之翘楚,焉能甘心沦为秦狗?”
    空气骤然凝聚,刷地一声,一支弩穿空而来!铁棱箭贴面擦过,呲地扎在土墙面!
    只见来人脸上戴着银黑的甲胄,飞身立于一高处房檐之上,向下俯视狭窄巷道,如同一只钳住猎物的大鹰。
    “阁下何人?莫管闲事!”
    燕月说着,极不情愿地半抬了头,但见此人腰上的佩剑,只觉万分熟悉。
    卢衡话少,出手就是一道击杀。
    田光亦是剑中好手。
    他们身形交错,招式快速,力量惊人。每一次攻击都带有劲道,让人毫无防御之力。
    衣袂翻飞,步伐轻盈,卢衡的每一次攻击都带有威猛的气息,每一次因张良在侧,抵挡住防御都充满着力量的对抗。
    张良看清对方甲胄上秦国的痕迹。
    “暗卫为何会在大梁。”
    卢衡惊讶张良竟然知道他的身份,他没说更多的话,简短道:“衡受命来,大人莫忧。”
    燕月与田光银剑飞快,犹如两只快速缠绕的蛇。
    巷道外
    有魏人声。
    “禁止私自缠斗!”
    田光闻声,他们此番所用燕国使臣的身份,显也已死,当下秦魏对局。
    他们惊扰魏军得不偿失。
    田光走前,策反张良已经不成,便当要离间他与嬴荷华!
    田光想出来一个更加完备的计策。
    他将帛书故作掉落留在此巷。
    燕国秘术之中,银针为上佳。
    张良踉跄一步,脖颈处传来异常的刺痛,眼前骤然一黑。
    田光高声朝卢衡说了句,“秦人还敢来此!张良必死!”
    随后就消失在了奔来的魏民之中。
    陈平见张良情况不对,惊惧地接过他。
    “子房!”陈平及时接住了他。
    张良陷入了一场昏迷。
    卢衡对张良的事情并不在意,他只要完成李贤转交给他的命令。
    卢衡看到魏咎与陈平,方知嬴荷华所备之全。
    卢衡带了郑国的水图,又转言了王贲的命令,很快便离开去追嬴荷华的车驾。
    魏咎府上
    陈平道:“卢衡言中说,郑水令明言告知公子,若不开河道泄洪,水患将成疫灾。”
    魏咎不解,“大王已经同意与定国书,不日秦入大梁,君何以言疫?”
    陈平听此言才明白魏咎不知道显也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死。
    大梁乱后,魏假也没有召他参与集会。
    这就是嬴荷华留给他的又一商议——连推魏咎上位。
    陈平言说了显也自杀之故。
    又与他谈了王贲与显也早前之协。
    魏咎再三推脱。
    “我父临终前再三嘱咐,要我绝不与叔父相争。如今畏难之时,万有隐情,我也不能如此。”
    陈平道:“现在魏王为阻秦军,已经下令关闭河道。公子应该清楚,若现在开城门受降,得全国君之礼节,魏国的宗室与大梁臣民才有机会获救。”
    陈平拱手,“秦受显也之骗,张御史亦被魏人所伤。如今,唯有公子才能救魏民,才是魏民之依。”
    魏咎面露难色。
    陈平不欲再藏,他以墨沾笔,却不落字,在魏咎面前的竹简上写了一句话。
    “我以为,你是永安公主所遣。”
    听到魏咎这样说,他又想到了之前魏咎与嬴荷华被昌平君关在一个殿中之事。
    陈平对男女之情的反应要比对政治的敏感程度慢上不止一拍。
    他完全没感觉到,嬴荷华对张良与众不同。
    倒是以为魏咎与嬴荷华有情……
    不然,陈平想不通为什么她要在灭魏之间,想保住魏咎,又着急要毁掉自己的联姻。
    陈平还想当个好人,给嬴荷华增添些温柔善良的叙述。
    “永安公主遣平来魏,只为忧心少傅,保全公子。”
    魏咎愣了一下,随即沉笑了起来。他问道:“此为秦王之意?”
    陈平道,“我王不会费此周章。”
    “咎明白了。”
    嬴荷华也不知道是和谁学的那种把人置于险境再逼仄人的设局方式。
    但魏咎很清楚,有一个人是她绝对的软肋——张良。
    为了他,她能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举止。
    从另一方面说,嬴荷华的确执拿人心自如,她似乎对他们所有人都了如指掌。
    这让魏咎想起十年前他认识的一个人。
    这十年之间发生的桩桩件件,似乎从未出于他的掌控。
    墨柒见到陈平,若有所思。
    “老师。”魏咎打断了他的思考。“张大人可还好?”
    墨柒没有说太多话。
    他带来的不算是一个好消息。
    ——
    层叠群山渐渐开阔,梁山依稀可见。
    春褪夏进的时节,树荫浓密。
    去楚国陈地的这段路对许栀来说还挺熟悉。
    穿过颍川郡,也就是当年在韩国的一段路途。
    “外面为何吵吵嚷嚷?”
    阿枝来报:“公主,听赶路之人说,大梁已被大水所淹,这些都是出来的百姓。”
    “将所携的食物匀出些给这些流民。”
    许栀说了,又想起路上一些忌讳,溅起的尘土令她无法再看得太远。
    而暗卫若回来给她消息,她又不好见直接见面。
    “既然我们要先行至陈地,你再告诉卫尉,我欲换马而行。”
    许栀掀开车窗的帘子。
    她下了马车,顺带也将装束也换了个轻便的。
    也就是这一看,她才发现不对劲!
    这些人若是普通流民,怎对她命令分发的食物不甚在意?
    而且这里面鲜少有老弱妇孺。
    郑国留在了当地,大梁关于水的事情上,应该不会有差错。
    李斯先从广武城回咸阳之后,她就拜访了他。
    李斯说:王贲在水淹之前,与当日白起一样,会先放出消息,为张良在城内的劝降之举做出策应。等到一切事项谈妥,让那些愿意离开的百姓离开之后,他们就决堤,以泡软大梁城墙为主要目的,使城垣坍塌,减少攻城的阻力。如此也在最大范围上减少百姓伤亡。
    直到她看见这一支队伍,才发现这接连的三日,离开大梁之人,并非是与他们事先说好了,被城令疏散了的魏国流民。
    显也把魏武卒打扮成了百姓!
    他根本就没有送百姓出城。
    大梁一定出事了。
    “阿枝,再发书卷给王贲,让他务必不要分心。父王之求,民地二者,缺一不可。不求速灭,但要民心。”
    “诺。”
    “公主这些魏人该怎么办?”阿枝道:“这些魏卒出大梁之后,将会迅速汇入项燕的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