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如愿以偿
作者:源源不远   大唐,我有一个现代小镇最新章节     
    王远指着酒坛说道:“这是我泡制的药酒,你们每人早中晚饭后各饮用半两,也就一口的量,记住不可多饮,这些足够你们饮用三天了。”
    王远倒出一碗,让他们每人喝了一口。
    杨老四说道:“药味很冲,好烈的酒!”
    石铁匠问道:“小郎君,这药酒所为何用?”
    王远笑道:“天气炎热,你们又要打铁,易得暑病,此酒是预防暑病的。”
    其实无非就是一坛藿香正气水而已。
    杨老四和石铁匠从小便是铁匠铺的学徒,自然知道暑病,若是救治不及,真有生命危险。
    两人起身,躬身说道:“多谢小郎君
    王远回到水塘那边,二十多个村民已经将水泥砖石等物运过来了。
    将他们召集到第三排房屋后面,这里本来打算若是房屋不够再建一排。
    这边最里面的位置建造了一间茅房,王远打算在茅房旁边再建一个浴室。
    昨天便发现了,现在天热,男人们可以去河里或者水塘洗澡,女的可不行,若是天冷了,男人也只能跟过去一样,在家洗澡,因此才想到了建造一个浴室。
    今日六月初五。
    此时的长安人心惶惶,各个城门重兵把守,武侯宿卫穿街走巷,搜查反叛。
    皇宫自不必多言,侍卫林立,血迹斑斑,偶有宫人抬出一具具尸首。
    太极殿,老皇帝对裴寂等人说道:“不料今天竟然会出现这种事情,你们认为应当怎么办呢?”
    心向太子的裴寂叹息一声,闭口不语。
    萧瑀和陈叔达说道:“太子与齐王本来就没有参与举义兵反抗隋朝的谋略,又没有为天下立下功劳。他们嫉妒秦王功劳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划奸邪的阴谋。现在,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秦王功高震世、民心所向,陛下如果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会再生事端了。”
    老皇帝无奈叹气:“好!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
    于是,老皇帝召李二前来,抚慰他说:“近些日子以来,朕几乎犯了投杼之疑。”
    李二跪了下来,伏在老皇帝的胸前,号啕大哭。
    此时的秦王府成了整个大唐最高的权力中心,诏令不断地被人送出。
    李二多次让人明示自己的政策,冯立和谢叔方主这才都主动出来负罪,薛万彻却仍逃亡终南山。
    六月初七。
    齐王庄,水塘东面庄园那里一座二层小平房已经建成,一道水泥楼梯从左边直通到房顶,水泥混凝土已经半干。
    下面放着两个大大的铁箱子,一个四四方方,一个带着斜面。
    只等水泥干透,便可搬上去。
    王远正在里面安装钢管和水笼头、篷头等,这些都是从小镇中取出来的。
    庄园这边,除了自己一个人也没有,只有两个妇女在水塘西面放着鸡鸭鹅。
    水管安装很简单,半个时辰便装完,只等装到水箱上即可。
    回到里面的小餐厅,灶台上装上蒸馏装置,锅中倒入浸泡的花瓣,生火开始蒸馏。
    直到中午,马震回来,和施万庆将昨日的收入统计入库。
    王远走到门外,马震激动地说道:“小郎君,我大唐果真变天了!圣上诏告天下,太子与齐王叛乱,已经伏诛,改立秦王为储君,今日已传遍县城了!”
    施万庆脸上掩饰不住的喜色,自己心中可是非常清楚,这里虽然是齐王的领地,但杜如晦和王远却是实打实秦王一系的人,看来自己真的跟对人了。
    王远看在眼里,开口说道:“施掌柜,莫高兴的太早,如今关键时刻,不可掉以轻心,你回去告诉兄弟们,加强警戒,一定小心谨慎,不可松懈,等尘埃落定,我给兄弟们双倍工钱!”
    “好嘞!”
    两人正欲回去,王远说道:“马大哥,你留下来帮我做点事情,中午我们不去食堂吃饭了。”
    “成!”
    施万庆拱手告退。
    王远说道:“马大哥,你帮我过滤一些草木灰水。”
    “好。”
    王远回屋,煮了几包方便面,两人吃饱,继续忙活起来。
    东宫,李二跪坐在上首,身前一众心腹部下。
    “诸卿,请用茶。”
    李二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杀了两个亲兄弟,为斩草除根又杀了十个侄子,终于当上了储君,如愿以偿了,拿出来自己心爱的茉莉花茶招待自己那些得力部下。
    “多谢殿下!”
    众人拱手致谢,端起茶杯,喝了起来。
    “好香的茶!”
    众人纷纷称赞。
    杜如晦心中吐槽,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家伙。
    不慌不忙地端起茶杯,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
    “报!”
    忽然一名侍卫高呼一声,跑了进来,单膝跪地行礼。
    李二皱眉说道:“讲!”
    “禀殿下,据探子传来的消息,薛万彻将军带着十几人,于南山逃亡三日,今日正在向齐王庄进发。”
    “什么!”李二猛然站起身,来回踱步。
    尉迟恭和程知节站起身来,同时抱拳说道:“殿下,末将愿领兵前往。”
    杜如晦起身说道:“殿下不必担忧,区区十几人,我那贤侄足以应付。”
    忽然,一人站起身来,深施一礼,说道:“殿下,我那三弟性子耿直,一时想不开,末将愿去将他劝回。”
    李二摆摆手:“万均有所不知,孤担忧的不是万彻是否愿意归降,而是起事之前孤将承乾跟丽质送去了齐王庄。”
    “啊?”众人一脸震惊,知道此事的人不多,也就将儿子送去的那几人。
    众人起身,纷纷请命,喊道:“我等愿前往,接回郡王郡主!”
    杜如晦说道:“殿下,万彻虽然耿直,却也忠勇,否则也不会逃往南山,迟迟不肯归降,乃不可多得的猛将。有我那贤侄从中斡旋,定不会加害郡王郡主。臣以为,此去不宜人多,否则万彻起了戒心,不定会起何祸端。臣建议,以说服劝降为主,如此我大唐又添一猛将。”
    房房玄龄拱手说道:“如此甚好,臣附议。”
    薛万均感激地看了杜如晦一眼,开口说道:“臣附议。”
    众人齐呼:“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