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挑刺
作者:希歌   我一个导演,写歌赚钱很合理吧?最新章节     
    当然,罗宵还没愚蠢到自己亲自下场带节奏。
    他只需要一些舆论,让大家把目光聚焦到他身上来。
    他的铁杆粉们有一个聚集地,一个大型论坛中某个自建的版块,名字就叫“罗宵吧”,简称罗吧。
    罗吧的大吧主就是罗宵经纪人手下养的一个粉丝头子。
    由于罗吧里发言百无禁忌,因此,这个版块中很快就吸引了各路喷子驻扎。
    只要有人在这个吧里说一句别的歌手好,或者说一句罗宵的不是,就会立刻被喷上几千层楼。
    甚至慢慢地,他们已经开始不满足于维护罗宵。
    哪个歌手参加节目不小心没唱好,喷。
    哪个明星稍微闹出点绯闻,喷。
    哪个体育健将因为一点失误痛失金牌,喷。
    当时林彦被网暴最凶的时候,这里的喷子虽然对林彦本人喷的不多。但是对梁传的炮火,他们至少贡献了全网三成以上的火力。
    后来全网节奏说林彦唱功差,这个版块里的喷子同样功不可没。
    很快,罗宵大手一挥,几条文案成型。
    经纪人拿过来安排几个小号往罗吧里一发,再反手加个精品贴,顿时一条条节奏便飞了起来。
    “《七里香》就是依托答辩,不服来辨!”
    “第一,旋律不连贯,间奏毛病多,降e大调突然变成c小调,然后又很突兀地回到了降e大调,明快和压抑之间反复横跳,没有一点过度,简直就是拼凑起来的豆腐渣!”
    “第二,歌词更是一坨shi!那些什么乐评人说这首歌歌词像是一首现代诗,其实不过都是收钱无脑吹的水军罢了!”
    “什么诗?就是一坨shi!”
    “第一句就有大毛病!”
    “‘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告诉我,电线杆那么粗,麻雀怎么站?你当你家麻雀是啄木鸟呢?”
    “麻雀一般只会站在电线上,这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连这种低级错误都犯,这个林彦简直把他的歌迷当傻子!”
    “铅笔在纸上来来回回划拉,能不能写成几行字我就不说了,他当他手里的铅笔是打印机的针脚呢?”
    “还有什么‘秋刀鱼的滋味’、‘初恋的香味’。我怀疑林彦根本就没吃过秋刀鱼!”
    “肉又少、味又腥又苦、刺还巨多!”
    “白给我家猫我家猫都嫌弃!”
    “你确定这是初恋的香味?不是失恋的苦味??”
    “再往下一句能特么笑死我,哈哈哈!”
    “‘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鲜艳草莓。’你品,你细品!”
    “品出来什么没有?”
    “没有就对了!”
    “因为我也特么想象不出来,什么阳光能跟草莓一个样!”
    “你家住在地下几万米,比别人家的空气厚,所以其他颜色都被散射掉了,到你家的时候,阳光就只剩下红色了是吧?”
    “后面还有什么‘你的脸颊像田里熟透的番茄’我已经无力吐槽……”
    罗吧的喷子们一看有节奏,那必须得跟上啊!
    他们其中不少人虽然都吃过被封号的苦,不敢人身攻击林彦,但喷起林彦的作品来,那真是一点心里负担都没有。
    我骂你的歌不好听,你总不能说我们是网暴你吧?
    我骂我家的冰箱制冷慢、不好用,冰箱厂还能告我诋毁诽谤不成?
    于是,在各路黑子和键盘侠的狂欢之下,这篇将《七里香》贬得一文不值的帖子,只用了几乎不到一天的时间,便在互联网上散播的到处都是。
    现实就是这样,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夸别人的话往往传播的很慢,但贬低别人、鸡蛋里挑骨头的声音传播起来,简直就是网速有多快,它就能传多快。
    毕竟喜欢在别人身上找错误,以此来彰显自己多么崇高、多么完美的人太多了。
    当然,所有的这些节奏,都是针对林彦的。
    带天后孙静菲节奏的人不是没有,但最多就是圈外的小朋友口嗨几句,想要靠跟大众唱反调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但凡有点脑子的圈内人谁敢带天王天后的节奏?
    人家随便一句话,就能让带节奏的人从此在圈内查无此人。
    林彦是在第二天下午接到的祁薇电话。
    听到祁薇说得好像很严重的样子,林彦还特意休息了一会,用手机查看了一下网上的论调。
    自然也看到了那篇刻意贬低《七里香》的帖子。
    “罗宵是谁?”
    再次拨通电话之后,林彦问祁薇。
    “就是一音乐裁缝,在短视频平台上挺火的,这个月也发了歌,在新歌月销榜上排第十四。”祁薇解答之后,问林彦:“用出动公关和法务吗?”
    现在公司里已经组建了公关部和法务部,只要林彦点头,会有专人来负责解决网上的负面舆论、以及和侵权的相关人员博弈。
    “暂时不用。”
    林彦摇了摇头。
    这点小事,暂时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反击。
    对方搞这么个节奏,无非就是想利用自己,来给对方炒话题热度罢了。
    林彦要是公开回应,那就正中了他的下怀。
    反正那篇漏洞百出的帖子根本站不住脚,也就那些不懂装懂的半吊子会把里面的言论奉为圭臬,认为在歌词里挑语法错误是一件很具有优越感的事。
    这种行为跟在超级英雄电影里大谈力学、在仙侠电影里谈医学理论一样。
    都是吃饱了闲的、没事找抽的典型。
    这种节奏和某某民间科学家发明了永动机一样,持续不了多久,就会被人当成笑柄扫进垃圾堆。
    至于罗宵这个人,林彦想了一下,对祁薇道:“你让人整理一份罗宵的详细资料给我,不着急,越详细越好。”
    虽然林彦现在很忙,没时间去搭理对方,也不想给对方带来任何热度。
    但是不代表林彦就要放过他。
    “好的,我知道了。”祁薇说完便挂了电话。
    随后林彦便没再理会这件事,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中。
    这次的节奏和五月份攻击《十年》过于口水商业化的那篇乐评人的文章一样,不会对歌曲本身的销量造成任何影响。
    对方攻击《七里香》这首歌,只不过是想搞热度。
    如果想凭这一点点节奏就影响《七里香》的销量,那就是想多了。
    借用某位先辈曾经说过的话:“群众喜欢,你不喜欢,你算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