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会议上形成的《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暂停了这个平行世界上海军列强们建造主力舰的活动,从而宣告了“海军假日”的到来。
随即各国海军便将注意力转向了主力舰以外的其他舰只身上,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等皆受到更多的重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
其中一直以来就被人们认为是战力仅次于主力舰的巡洋舰,最先得到了资源的倾斜,列国纷纷对这一舰种加大投入,形成了一股巡洋舰的发展浪潮。
由于条约的规定,原本就已经展现出大型化趋势的巡洋舰,被直接划定了主要性能的标准上限,“条约型巡洋舰”就此正式诞生。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在这个标准的范畴内建造尽可能强大的巡洋舰,便成为了各国海军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也让各国的设计师们终于戴上了“同样的镣铐”。
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华夏自然也不能免俗,只不过在发展自己的“条约型巡洋舰”的过程中,国防军海军最先投入建设的,却是已被别国暂停发展的二等巡洋舰。
国防军如此做法,是基于固有的舰队发展和舰只替换计划,同时也是为了保持战舰的新锐程度,是作为对别国新式小型快速巡洋舰的一种回应。
于是,在1923年5月至1924年3月间,四艘同一型号的二等巡洋舰陆续在海军的雷州和胶州造船厂开始了建造工作,分别为“长沙ii”号、“杭州ii”号、“广州ii”号和“贵阳ii”。
四舰由两个造船厂各承建两艘,相继于1925年3月至1926年初建造完成,单舰平均造价443.6万华元。
“长沙ii”级二等巡洋舰,在设计上重点突出高速,为此相较前型“天津”级采取了许多减重的措施。
“长沙ii”级的外观依旧为传统的高干舷长艏楼的样式,直线前倾型舰艏,舱面布局为前后两座三脚桅和舯部纵列两座烟囱。
舰体被设计得更为修长,水下线型也更适合高速航行,全长161.6米,最大处宽15.2米,最大吃水4.6米,标准排水量5,060吨。
动力系统与“天津”级一致,在输出功率同为95,000马力的情况下,设计航速提高到了35.5节,15节航速下的最大续航力为5,000海里。
为了给战舰减重,除了采用更新式的建造技术以外,“长沙ii”级还在防护性能上做出了不小的牺牲。
侧舷的唯一装甲防护,是位于前后主炮之间,从中甲板延伸至水线以下的主装甲带,其水线处的最大装甲厚度为70毫米,水线以下为50毫米。
水平防御采用平甲式单层装甲甲板,装甲最厚处为35毫米。
主炮塔的装甲最大厚度为35毫米,指挥塔装甲的最厚处为85毫米,舰员编制502人。
由于体型有限,舰体水下部分的防护,主要依靠主装甲带在水下的延伸部,和舰体舭部的隔舱结构,以及优化设计的双层底和水密分区。
在火力配置上,“长沙ii”级以八门1916年型50倍径152毫米炮为主炮,沿舰体中轴线安放于前后背负式摆放的四座双联装炮塔内。
防空武器为八门单装1920年型40倍径76毫米高射炮,两舷则各装有一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舰体舯部搭载有一架水上飞机,并装有一部弹射器和回收用的吊车。
国防军海军发展“长沙ii”级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替换四艘1913年服役的“琼山”级,以图在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中,还能继续维持二十八艘的二等巡洋舰规模。
基于同样的理由,在随后的1925年4月至1927年9月间又建造了四艘新舰,用以替换四艘1914年间入役的“成都”级。
这四舰的建造任务,依旧被平均分配给了雷州和胶州两家海军造船厂,各舰分别为“武昌ii”号、“济南ii”号、“福州ii”号和“桂林ii”号。
“武昌ii”级二等巡洋舰的平均造价为455.4万华元,其整体上基本延续了“长沙ii”级的设计,只是在局部细节上有所调整,算是“长沙ii”级的改进型。
外观上最大的不同,便首次采用了方形舰艉的设计。
相较于传统的巡洋舰艉,方形艉因为能够降低航行中的能量损失,并有利于改善阻力性能,所以更适合高速航行。
“武昌ii”级的舰体全长为162米,宽15米,长宽比较“长沙ii”级更大,吃水4.6米,标准排水量5,070吨,每舰编有505名官兵。
“武昌ii”级的防护设计与“长沙ii”级完全相同,主动力系统和航行数据也基本一致,但尝试性的加装了两台用于低速巡航时使用的柴油机,从而组成了联合动力。
在武器和舰载机方面,“武昌ii”级也承继了“长沙ii”级的配置,唯一的区别在于,防空火力换成了四座双联装1925年型70倍径37毫米高射炮。
华夏持续发展二等巡洋舰,并不等同于忽略了符合条约标准的一等巡洋舰。
相反,国防军海军在华盛顿会议之后,就紧锣密鼓的针对条约的各项内容,以及预计会产生的影响和对策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就包括在条约的范畴内开始新式巡洋舰的设计。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在积极的开展着相同的事情,有的甚至很早就投入到了具体的实施,反过来对华夏的巡洋舰发展产生了刺激和促进。
其中英国,早在大战期间便开始兴建了一批装有7.5英寸主炮,排水量接近万吨的“卡文迪什”级巡洋舰,并在战后陆续完工。
(因“卡文迪什”号一度被试验性的改装为“复仇”号航空母舰,后在恢复成巡洋舰时仍保留着“复仇”号这个名字,故而该级舰亦被称作“霍金斯”级。)
该级舰的问世,引起许多国家海军的关注,并在华盛顿会议后的大环境的作用下,致使各国开始争造“条约型巡洋舰”。
首先行动的便是日本,该国海军为了对抗英国的“卡文迪什”级,以及美国7,050吨的“奥马哈”级轻巡洋舰,便于1922年末相继开工了两艘装有200毫米主炮的一等巡洋舰“赤城”号和“古鹰”号。
随后日本并没有停手,紧跟着又在一年多后开始建造“赤城”级的改进型,“青叶”号和“衣笠”号一等巡洋舰。
在日本之后,法国、英国、意大利和美国都相继推出了自家的“正式”的“条约型巡洋舰”,至于华夏的动作则比后面这几国还要快上一些。
【按:近日家有变故,连更恐难保证,请见谅!但绝不会烂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