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风暴将至
作者:琳琅岁玥   开篇激战1860最新章节     
    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北洋的陆海各军,也在抓紧备战。
    只不过相较日军而言,受朝廷和北洋高层战和摇摆不定的制约,以及多年的积弊,北洋的战备总有些不尽人意。
    陆营方面,因为上峰总是难定应战的决心,淮军进入朝鲜的进程也屡遭延宕。
    在朝淮军,仅有叶志超和聂士成所部数千人,从海上登陆并驻守于牙山一带。曾议由陆路入朝一事,则久拖未成。
    反观日军,已经在朝鲜集结了旅团级别的建制,兵力远超清军倍数,而且还在持续增援之中。
    海军方面,受朝廷禁购和后勤官僚做派的影响,北洋海军装备老旧,物资匮乏。
    为了加以改善,在日本海军撤回国内进行战前训练的期间,北洋各舰也暂离朝鲜,回到基地进行整修补充。
    除了进行必要的维护改造,和调集物资以外,北洋海军包括李鸿章在内,都十分关注着一批新舰的到来。
    到了这年的7月初,两江为北洋海军建造的四艘巡洋舰,皆已陆续建成完工。
    而北洋也早就为这几艘心心念念的新舰,做好了人员的安排,并在当年北洋大阅完毕后,提前一个多月便派往了上海。
    按照北洋海军的体制,只有列入《北洋海军章程》舰船名录的舰支,才具备大清的官方编制。余者除非朝廷另有旨意批准,皆属编外。
    在这四艘新舰建成之前,北洋海军有百吨级以上大小舰船共二十九艘,另有十二艘鱼雷艇,总排水量四万五千余吨,基本上都是在编的行列。
    而对于这四艘新舰的安排,不知是有人从中作梗,还是刻意遗忘,反正清廷始终未曾有新旨下达。
    这就意味着,这些战舰至少在短时期内,都无法解决编制的问题。因而操舰的官兵,也就得不到官方给予的薪俸粮饷。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鸿章决定采取,借用编内舰船官兵身份的方式,来代行安排新舰上的人员。
    同时,由于这四舰过于新锐,在完成检验和整训之前,尚不能直接投入到一线。
    李鸿章便和丁汝昌商议,拟将四舰单独组成一支小队,暂以大沽为锚地,先行检视,即行训练。
    此后视情形如何,再考虑余何时,以何种方式加入到北洋海军的大队之中。
    至于各舰管带的人选,二人也是别有计较。
    按理来说,这支新舰小队的领军者,当从林泰曾、刘步蟾、邓世昌和方伯谦,这几位丁汝昌之下,北洋海军的二至五号人物之中选出。
    考虑到北洋海军阵中,闽党军官势力很大,常有尾大不掉之嫌。
    为了力行制衡,李、丁二人密议,拟调几人之中唯一非闽籍的邓世昌为小队领军,并选其他非闽系军官为各舰管带。
    谁料消息走漏,竟引得北洋海军之中一阵阵暗潮翻滚,无奈只得重新考虑人选。
    最后经过折中考量,决定改命方伯谦指挥这支小队,并兼任“宁远”号装甲巡洋舰的管带。
    另选色目人萨氏家族出身的萨镇冰,管带“安远”号防护巡洋舰。
    两艘鱼雷巡洋舰,则以与方伯谦交好的林颖启为“嘉远”号管带,粤籍的李和为“泰远”号管带。
    经过这样一番安排之后,变成了闽籍与非闽籍管带各占半数。
    而方伯谦等人,在闽党之中又结为一个小团体,与闽党核心刘步蟾暗有嫌隙。
    加之方氏其人,素来精明玲珑,深得李鸿章和丁汝昌的器重,故而在此事之中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由于事态紧急,在李鸿章的不断催促之下,方伯谦等人待最新一舰刚刚宣布建成之后,便管驾着四舰,急匆匆的结队返回了北方。
    途中,他们仅在刘公岛停驻一日夜,就又驶往了大沽,紧赶着让李中堂检阅新舰去了。
    7月中旬过后,随着李鸿章谋求与日和解的各项外交努力一一落空,清廷也确定了一面备战一面谋和的方针,并且谕令李鸿章向朝鲜进军。
    如此一来,北洋在朝鲜已经处于“不得不战”的境地。
    尽管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进兵时机,李鸿章还是得重新考虑开展增兵的各种方案。
    在经过一番比较商议之后,他最终选定从海路向牙山运兵增援。同时命淮军主力从陆路进入朝鲜,向平壤方向进军。
    为了给海运提供掩护,北洋海军也再次出动,前往牙山登陆场进行警戒。
    此番北洋海军出动了四艘战舰,分别为“致远”号、沈寿昌暂署管带的“济远”号、刘冠雄指挥的“开济”号和由吴敬荣代管的“威远”号。
    其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这支北洋海军小队的队长。
    此时已进入7月下旬,局势又进一步恶化。已下定开战决心的日本,终于展开了蓄谋已久的行动。
    在朝的日军,攻占了朝鲜王宫,俘虏了高宗李熙。
    强迫李昰应组建傀儡政府,并由其“授权”日军从朝鲜国土上驱逐清军,宣布废除朝鲜与大清的宗藩关系。
    日本在朝的陆军主力,也开始向牙山周边开进,还不断的派出斥候侦察清军动向,寻战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日本海军则成立了战时的联合舰队,以伊东佑亨海军中将为司令长官,下设本队、第一游击队和第二游击队等部。
    随即主力尽出,杀奔朝鲜西海岸,寻找北洋海军决战。
    就在日本海军出动之前,北洋方面阴差阳错的得到了,日舰已经离港的不实消息。
    出于担心在牙山各舰的安危,北洋海军一度准备全力前往增援,但最终未能成行。
    这样一来,处在日本联合舰队兵锋最前方的,就只有邓世昌麾下的四艘战舰了。
    这一日清晨,牙山的海湾口处,突然出现了一艘日本军舰。该舰现身不久,又隐遁而去,但其身影仍被多艘北洋的战舰和运船发觉。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邓世昌随后派“威远”号赶往仁川港打探消息,同时在那里与国内进行例行的电报通信。
    谁知当晚,“威远”号便匆匆返回,并且带来了日军已攻占朝鲜王宫等重磅消息。
    邓世昌由是判断,清日两国实际已经决裂,战争的风暴也将随时降临。
    考虑到此时往来牙山的运船仍有多艘航次,若其间遭遇日舰,后果将不堪设想。
    再加上牙山附近海面狭窄,不利于战斗展开,于是邓世昌决定,全队将于次日驶出牙山海湾,于开阔海面迎护己方运船。
    途中若遇日舰,即与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