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大清也要振奋
作者:琳琅岁玥   开篇激战1860最新章节     
    大清国自进入光绪朝以来,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四平八稳。但实则是处于一个危机四伏,岌岌可危的状态当中。
    在大清疆域的北边,一个从西方经过持续扩张而来到远东的强大邻居,几十年如一日的,沿着上万里边境线不断的进行着蚕食,还变着花的利用各种机会敲诈勒索。
    在东方隔着大海,那边一个曾经的蕞尔小国,在经过所谓维新之后,实力大为增强。
    并且为了抢夺天朝最后的忠实属国朝鲜,与大清龃龉不绝。
    在西南,这个平行世界上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早已征服了位于南亚的另一个文明古国。
    而且通过在那里建立的殖民地,继续侵略攻下了大清的藩属缅甸,甚至开始了对大清疆土西藏地区的骚扰。
    在南边,刚刚结束的一场战事,又让大清失去了另一个传统属邦越南,还在战场上损兵折将,耗费了无数的钱粮。
    除了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外扰,更让满清朝廷感到焦心的是,自家院墙内最富庶的一块封疆,竟凭借着武力威胁谋得了自治之权。
    人家还在刚才提到的那场,令朝廷颜面尽失的战争中,击败了强敌,赢得海内外一片刮目。
    这强烈的对比反差,对清廷产生了极大的触动。
    还有“好心”的洋人不断前来游说,称如今的大清国已经越来越像西方的另一个大帝国——奥斯曼帝国。
    两江的自治,则被他们说成是一种“病毒”,若不能加以有效的控制,迟早会蔓延到大清别的省份。
    到了那时,各省督抚就会如伊斯坦布尔的苏丹麾下的,那些强势的“帕夏”和“埃米尔”,甚至是“赫迪夫”们一样,自治的自治,割据的割据。
    而大清帝国,也会步奥斯曼的后尘,分崩离析,病弱不堪。
    那么该如何有效的治疗这种“病毒”呢?“好心”的洋人给出的答案是,接受他们国家的介入和“帮助”,让大清重新“强大”起来。
    清廷的达官权贵们,就算再傻,再糊涂,也是能分辨出这“好心者”的不怀好意。
    不过,对方的危言耸听,也确实令他们心生巨大的危机感,特别是那些爱新觉罗们——身为皇族,他们自然对皇权和祖宗家业,存有更多的守护之心。
    可是尽管此心强烈,这些宗室皇亲们,却没人敢出头表达自己的心声。
    因为此时大清帝国的最高皇权,实际上是掌握在慈禧皇太后手中的。
    而她,则刚刚扳倒了,满清皇族中势力最大,地位最尊崇的恭亲王奕?。
    有此例子在前,谁敢站出来说要图强,万一被太后老佛爷认作是要争权,那收拾起来绝对不会比对付奕?更费力气。
    于是,既然满清的皇族们有心无胆,更无魄力和能力,那就只能选择隐忍,而且还得小心翼翼的。
    其实慈禧也知道大清到了必须要振奋的时候了,否则自己纵然稳坐深宫把控朝堂,又能有何意义。
    因此,当越南战事刚刚结束不久,慈禧在召对外臣时就曾感叹,朝廷如今内外不济,全是吃了武备不振的亏。
    随后她又借着李鸿章上奏海防事务之契机,下诏要求各督抚、军机和总署大臣,再度开启一场海防建设的大讨论。
    再后来,参与讨论的人员范围被进一步扩大,讨论的内容也增添了陆上军备等项。
    相比十年前的海防筹议,大清此番再次就防务问题进行的善后讨论,很快就落实下了具体的政策。
    在海防方面,光绪十一年慈禧发下懿旨,正式成立了由醇亲王奕譞领衔的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李鸿章则为大清海防事务的实际掌控者。
    并且确认,要加大加快对北洋水师的投入,争取使其早日成军。
    李鸿章也借此政策,随即向德国订购了“经远”号和“来远”号装甲巡洋舰,向英国订造“致远”号和“靖远”号防护巡洋舰。
    在陆上防务方面,光绪十二年初朝廷颁诏,起复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荣禄为步军统领,主持编练新军,李鸿章予以协助。
    清廷此次编练的新军,名曰“亲卫军”,练兵地址选在京郊东南与天津之间处。
    兵源择自良家子弟,欲先练成十营数千人,待观其效果后再行扩编。
    所谓亲卫,顾名思义是用作拱卫京师之用。所任统领荣禄也是慈禧的心腹宠臣。
    其实满清皇族们有什么心思,慈禧早就是心知肚明的。她也确实是担心授予他们实务,会导致自己手中的大权旁落。
    加之慈禧对李鸿章还是十分信任的,因此她把增强朝廷武备的希望和重托,还是放在了李中堂的身上。
    至于交给奕譞的差事,那不过是给皇族些排面。
    而由荣禄领军的亲卫军,则是她为满清朝廷多买的一份“保险”。也是希望其能够对李鸿章的淮军,产生些制衡的作用。
    这一点上,从光绪十一年腊月,有言官弹劾李鸿章时,慈禧给出的处理意见中可见一斑。
    对于这些反对李鸿章的声音,慈禧严斥其是“妄议更张,迹近乱政”,并下令将上疏者“交部严处”。
    同时,她又颁发上谕,“着李鸿章仰体朝廷格外成全,优加依畀之意,确切筹办,总期他日成效昭然共睹,餍众望而答殊恩”。
    这一打一拉,可谓是恩威并施。既警告了清流言官不要过于张狂。又压服李鸿章更加勤勉谨慎,俯首贴耳。
    慈禧把控的朝廷,除了加强军备建设以外,也在经济上做出了一些革新举措。
    其中,为了应对因两江自治导致南漕已不为朝廷所控制,在一些朝臣的建议下,开始尝试在京畿周边试种稻米,算是比较切实的措施之一。
    就在清廷难得高效的,开展这一轮振作之举时,光绪十二年四月里,天津城中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大小衙门和各级官员,以及无数的人们,都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典礼,紧张的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