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年,朱棣册立皇长子朱高炽为太子,然后他下了死命令,让他把那一身肥肉给减了。
从前他就看不惯大儿子那一身的肥肉,他是个常年骑射练武的人,浑身肌肉干练,次子朱高煦也是如此,因此对胖胖的大儿子格外看不顺眼。
如今更甚,因为朱高炽这大胖子只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便驾崩了!
这是朱棣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我辛辛苦苦打天下,你作为我的继承人,没有长命百岁就罢了,居然还把一个王朝丢给了自己的儿子!
他强令朱高炽减肥,什么大鱼大肉,都要少吃,多吃蔬菜,多锻炼,少近女色。
这可苦了朱高炽,他本就是一个食欲旺盛的人,现在不能大吃大喝,也不能亲近女子,这真是一种折磨。
最折磨人的还是锻炼这方面,朱棣要求他每天都要练习骑射功夫,他这胖胖的身材怎么骑马,自然是丑态百出,看得朱高煦哈哈大笑,恨不能在地上打两个滚。
他笑完了,还要嘲讽几句。
“大哥,不是弟弟说你,你这身材,知道的是以为你这是在骑马,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杂耍呢!”
“大哥啊,你这腰身,比我宫里的水缸都差不了多少啊!”
“大哥啊,你这肉,都晃荡了,看上去还挺有食欲的……”
嘲讽的语句,伴随放肆的大笑声,就连朱高炽这好脾气的人都要受不了了,恨不能把朱高煦的嘴缝起来。
朱高煦在一旁看着朱高炽锻炼,其实也是朱棣的意思,既是为了监督,也是为了培养二人的兄弟感情。
虽然朱高炽表示,他很不想要这份兄弟感情。
锻炼完毕后,朱高炽还要被朱棣提溜过去训话,他苦不堪言。
徐皇后这次也没有站在他身边,徐皇后虽然是慈爱的母亲,但对儿子的要求也很严格,自然不希望儿子胖成球,还短命,对朱棣的安排表示绝对支持。
同时,她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实在顾不上朱高炽了。
身为皇后,她要掌管后宫事务,要安抚命妇宗亲,看完天幕以后还多了一项事务,推动禁止缠足的律令。
天幕说的缠足的种种,真的把她吓到了,作为将门虎女,她是没有缠足的,但后宫、民间都有不少缠足之人。
从前不觉得有什么,可看了天幕,才知道未来缠足究竟发展到了如何疯魔的地步,以及缠足究竟有多大的危害。
看完,她整个人都不好了,坚决要禁止缠足。
朱棣对天下女子如何其实并不关心,但他很关心人口和健康,这是他南征北战的基础,不可轻忽。
于是在徐皇后的强烈要求下,他也半推半就了,以雷霆手段开始禁止缠足。
而徐皇后的主要工作就是,督促勋贵女眷放足,为天下人做表率。
对了,朱棣还没忘了一件事,那就是藩王和公主的事情。
他还是要把藩王当猪养的,毕竟自己就是藩王上位,最担心这些,万一哪天其他藩王也动了心思呢?
但世袭罔替的特权,肯定是没有的了,好些藩王反对,但也都被他压了下去。
一句话,有什么不服,那就真刀真枪的干,耍耍嘴皮子,是没有用的,他的天下可是用刀剑得来的。
藩王们自然干不过朱棣,只好忍气吞声,安慰自己,子孙后代受委屈,关我什么事。
我能尽情享乐,就可以了,后代的事情,就让后代去愁吧!
此后,他们只能窝在王府里吃喝玩乐睡女人,就连不少藩王的饭后保留节目——欺男霸女,也没有了。
借着天幕这个机会,朱棣还颁布了针对藩王的律法,严禁他们违法乱纪,还警告他们,想当福王,就违法好了。
至于公主们则简单得多,无非是公主的婚嫁问题。
他允许公主因为感情不睦而离婚,也允许驸马死后,公主另嫁他人。
公主府若是有人奴大欺主,就像那种拦着公主夫妇过日子的,一并拖下去严惩。
在大刀阔斧改完内政之后,他又开始筹备出征。
天幕所说的安南、鞑靼之类的,都是他的目标,其中瓦剌和日本是重中之重。
日本狼子野心,几百年后要乱我中华,必不能轻轻放过。
现在的日本虽然没干什么,但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他想着, 让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绕路把日本给灭掉。
不过在此之前,日本那神乎其神的风,必须得想个办法躲过。
瓦剌不打服,他真的不放心,他那曾孙子搞出来的事情,让他都要没脸见人了。
对了,说起曾孙子,天幕结束以后,他就把朱瞻基抓来好一顿打。
朱瞻基是个不错的皇帝,但他看女人的眼光太差劲,怎么就看中了孙氏?
他挑的胡氏难道不好吗?看中孙氏也就罢了,生了孩子也不好好教,活得也不久,看那小王八蛋把大明霍霍成了什么样子!
才几岁的朱瞻基挨了一顿打,从此对姓孙的女人产生了阴影。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朱高炽慢慢把肥肉减了下去,看上去清爽多了,身体也好了许多。
朱高煦依旧和他关系不好,但总算不再整天想着夺嫡了。
朱瞻基也在慢慢长大, 看上去很有明君气度,朱棣在给他娶妻的时候存了个心眼,没选胡氏,也没选孙氏。
胡氏挺好的,但万一朱瞻基不喜欢她,也是一场悲剧。
他选了一个长得好看且贤良淑德的女子,让她从小在宫里与朱瞻基培养感情,现在二人关系正好。
哈哈,朱祁镇那王八犊子肯定是没机会出生了,朱棣乐得仰天大笑。
他还找了许多医者为徐皇后检查身体,日日保养,唯恐她突然有什么问题。
在徐皇后的强烈要求下,他还废除了殉葬制度,主要也是为自己脸上增光。
还有一个问题,朱棣看完天幕,总疑心文官要害他们朱家子孙,因此对文官格外严酷,还得了暴君之名。
朱棣不在乎,他只在乎文官是不是真的要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