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一章 楚王把梁州管理的很好
作者:周梁梁   大臣们求着我登基最新章节     
    晚上,赵曜从八皇子的屋子里用完晚膳回来,见窦乐等在他院子的门口,忙走了过去。
    窦乐一见到赵曜,忙走上前去,先向赵曜行了个礼:“见过十殿下。”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封信递给赵曜。“十殿下,这是王爷给您的信。”
    赵曜满脸欣喜地接过信,说:“我算着你也该给我送信了。”
    一旁的同喜打趣地说道:“窦乐,你今天不把楚王殿下的信送来,殿下这几日就要急了。”
    窦乐脸上堆着笑说:“奴婢知道十殿下一直在等王爷的信,怕十殿下等急了,所以一收到信,奴婢就送来了。”
    “辛苦你了。”赵曜把信揣到怀中,笑着对窦乐说,“跟我进屋,让同喜招待你喝茶,吃些点心。”
    “谢十殿下。”窦乐跟着同喜进了屋子。
    赵曜要写回信给楚王,所以窦乐暂时得留下来,等十殿下写好回信。
    回到书房,赵曜迫不及待的拆开楚王殿下的信,整整十二张纸。
    楚王平日里不是话多的人,跟谁都不多话,哪怕是李妃娘娘。唯一能让楚王话多的人只有赵曜。
    之前,楚王写信给赵曜只要两三张,简单地写了些他在这半个月里做了什么事情,赵曜说他写信敷衍他。
    赵曜要求楚王以后写信给他,最起码要写十张纸。从那以后,楚王每次写信给赵曜都有十几张纸。
    楚王每隔半个月写一封信给赵曜,这几年来从来没有断过。
    打开信一看,果然先是问他这半个月有没有好好读书。
    赵曜边看,边在心里吐槽道:四哥,你就不能换一个开头吗?
    楚王在信里跟赵曜说了说梁州的情况和他儿子的事情。
    在楚王没有接管梁州之前,梁州是有些乱,主要是民心不定,毕竟之前一直被乱军霸占。
    乱军们不管百姓的死活,只知道剥削百姓,弄得梁州的百姓苦不堪言。后来,乱军除去,朝廷派人管理梁州,百姓的日子才好过点。
    楚王接管梁州后,把梁州管理的井井有条,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他临走前,赵曜送给他改良后的犁。赵曜称之为“曲辕犁”。
    曲辕犁要比之前的犁更好用,更省力。
    自从有了曲辕犁,百姓们耕地就变得轻便了些。
    耕地耕的好,粮食才能种的好。粮食种的好,收成才会好。
    因为曲辕犁的出现,这几年大周很多地方的收成涨了不少,尤其是江南地区。
    这几年,江南一带的粮食的收成要比往年涨了三四层。梁州的粮食的收成也增加了不少。
    因为曲辕犁,赵曜这个十皇子在民间又狠狠地刷了一波好感。他现在在民间的名望非常高,完全不输给太子殿下和代王殿下。
    除了送给楚王曲辕犁这份大礼,赵曜还在信中告诉楚王,可以多收集些羊粪的作为肥料浇灌田地。
    梁州那边有不少百姓养羊,最不缺的就是羊粪。有了羊粪作为肥料,梁州不少田地变得肥沃不少。
    说到羊粪,赵曜曾让梁润派人在西域购买羊粪。
    比起大周,西域的羊更多。再者,西域那边人种地种的不多。
    西域那边的人得知大周人要买羊粪,都觉得大周人奇怪,还暗地里笑话大周人。既然大周人傻钱多,愿意买他们的羊粪,他们当然乐意卖,虽然卖的非常便宜,但是能卖一文钱是一文钱。
    其实,赵曜原本是想把化肥弄出来的,但是后来想一想,还是等他日后去了岭南再做出来。
    大周的老百姓没想到羊粪这么有用,这让大周各地的百姓兴起养羊的风潮来。
    楚王之前在宫里的时候,就经常看农书,还曾经亲自去询问有经验的老农。为此,他还写过一本有关农业方面的书。他在农事上面很有经验。
    他到了梁州后,非常关心梁州的粮食,经常亲自下田查看水稻或者麦子的情况。
    每年春耕的时候,他还亲自下田耕地、插秧。等到秋收的时候,他还亲自下田割稻子、割小麦。
    梁州的百姓见楚王殿下这么重视粮食,心里自然是非常感动。同时,对种地也更加用心。
    除了重视粮食,楚王也非常看重读书一事。
    梁州因为之前有乱军,不少读书人被杀,不少书院被毁。在楚王接管梁州之前,梁州太守并没有在意读书这件事情。梁州太守早就知道梁州日后要成为某个皇子的封地,他当太守当不了多久,所以懒得费心思管理梁州。
    楚王来到梁州后,不仅出钱修建书院,还建立了一所梁州的太学。只要学子能考进太学,不用交束修,还能获得奖励。
    这两年来,梁州的文风比之前兴盛了许多。据说,还有不少外地的学子跑去梁州求学。
    京城的太学太难考了,十个人只有一个才能考的进,而梁州的太学要比京城的太学好考很多。对天下学子来说,考进梁州太学,日后留在梁州做官也是极好的。
    楚王在封王来梁州之前,在民间就颇有贤名。他到了梁州后,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这让他更得贤名。
    这几年,不少人前去梁州谋出路。对于有才之士,楚王全部收了下来,并且礼待重用他们。
    楚王接管梁州没几年,让梁州焕然一新,百姓们也犹如重获新生。
    他还修整了律法,并且他还亲自审理梁州积累下来的案件,为不少百姓洗刷冤屈,被百姓称作“青天大老爷”。
    如今,梁州的百姓对楚王感恩戴德,处处夸赞楚王是贤王,是菩萨佛珠派来拯救他们的。
    他还勤练将士。因为此事,他还被大臣参了,说他不怀好心。不过,皇帝并没有怪他,反而夸他做得好。
    虽然几年前,代王赶走了乱军,但是不能保证梁州会一直平安无事。
    如今的楚王,可以算得上是称霸一方的藩王。当然,他暂时没有称霸的想法。他现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他觉得该做的。
    虽然楚王没有回京,但是这几年楚王在梁州做出来的成就,让太子殿下和代王殿下他们心里开始忌惮他了。
    楚王对此倒不在意,不过他在暗中也提防太子殿下和代王殿下他们。
    在信里,楚王还告诉赵曜,他的小侄子小包子一直念着他这个小叔叔,问他这个小叔叔什么时候能来梁州看他。
    因为楚王经常跟儿子说赵曜的事情,小包子虽没见过赵曜这个小叔叔,但是却一直记得他。再加上,赵曜经常送好玩的东西给小包子。
    对于赵曜这个素未谋面的小叔叔,小包子十分喜欢,也十分惦念。
    见小侄子这么想他,赵曜心里一动,有了一计。他写信给楚王,让楚王向皇帝提出,请他去梁州玩。
    前几年,赵曜年纪小,皇帝不同意他出远门去梁州,但是他如今又长大了几岁,这下皇帝应该同意他去梁州了。
    赵曜写完信交给了窦乐。
    “十殿下,奴婢过段时日要去梁州,您的信,奴婢直接带给王爷行吗?”
    “你要去梁州,什么时候去?“赵曜急忙地问道,“你去梁州做什么?”
    窦乐早就猜到赵曜听说他要去梁州会是这个激动的表情。他忍着笑说:“娘娘让奴婢去梁州看看王爷,顺便给王爷送一些东西。”
    赵曜听到窦乐这么说,第一反应就是出事了。
    “四哥怎么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四哥给他写信都是写好事,从来不写坏事。他知道四哥是不想让他担心。他有想过派人去梁州,这样如果四哥出了什么事情,他能第一时间知晓。但是,后来他想了想,这么做不合适。再说,到时候让四哥发现,那就尴尬了。
    见赵曜一脸担忧,窦乐忙安慰他道:“十殿下,王爷没事,梁州也没有出事。”
    “那你怎么突然去梁州?”赵曜满脸狐疑地说道,“窦乐你可不能瞒我。”
    “十殿下,奴婢哪敢瞒您啊,王爷真的没事,就是娘娘想王爷了,想小殿下了。”窦乐说道,“小殿下自出生到现在,娘娘一眼都没有见过,娘娘想着要不要把王妃和小殿下接到京城来。”
    “原来是这样啊。”赵曜装作信了窦乐的话,“不过,小包子才两三岁,能长途跋涉来京城吗?”
    “娘娘实在是想小殿下,所以这才让奴婢去梁州看看。”窦乐道,“看看王妃和小殿下能不能来京城。”
    赵曜又问:“你什么时候去?”
    窦乐答道:“五日后,奴婢出发去梁州。”
    “五日后啊?”赵曜在心里盘算着,匈奴人还有十来天就到京城,他想跟着窦乐一起去梁州,怕是不行了。“那我不能跟你去了,你就不能晚些时候去么,等匈奴人走了,你再去。”
    “十殿下,这事奴婢做不了主啊。”窦乐面露难色道。
    “行吧,那你先去梁州看四哥,等日后我再去。”赵曜说完,忽然想到了什么,忙问道,“你去梁州是不是要带东西去?”
    “这是自然的,娘娘准备了好些东西,要让奴婢送给王爷和王妃他们。”窦乐说,“奴婢是坐船去梁州。”
    赵曜惊了:“李妃娘娘给四哥准备了一船的东西啊。”
    “差不多。”
    赵曜在心里惊叹:我的乖乖,李妃娘娘真有钱。
    “我也准备些东西给四哥和小包子,到时候你帮我带去。”
    “是,十殿下。”
    窦乐说完话,便离开了兴德宫。
    同喜见赵曜的脸色有些不太好,忙问道:“殿下,怎么了?”
    “四哥一定出事了,不然李妃娘娘不会派窦乐去梁州。”
    “殿下,窦乐方才不是说了么,是李妃娘娘想王爷和小殿下了。”
    “小包子才两三岁,李妃娘娘再想孙子,也不会让四嫂现在就带着小包子来京城。”赵曜微微沉着脸说道,“小包子年幼哪里经得起长途跋涉,如果在途中生了病,或者出了事情,可是会要了小包子的命。”
    “殿下说的是。”同喜满脸焦急又担心地问道:那楚王殿下出了什么事情?”
    “得去打听一番。”赵曜面上露出一抹沉凝的神色,“希望不要是什么大事。”
    如果不是什么大事,李妃娘娘也不会派窦乐去梁州。
    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