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互市召开
作者:小贞德   大周逍遥王爷最新章节     
    当求和的国书拿出来之后,刚才还哭哭啼啼的王之臣瞬间不哭了,他直勾勾的盯着于廷益手中的国书直咽吐沫。
    萧帝见状大手一挥道:“先让王御史看看吧!”
    “是!”于廷益应了一声,便将国书递给了王之臣。
    后者忙接过来,一封一封的开始查看。
    当看完三份国书之后,王之臣跪地哭嚎道:“呜呼,鞑虏欺我百余年,今日上表臣服,吾等死后得见列祖列宗也!”
    王之臣十分激动,其他的言官也十分激动。
    对他们而言,面子远比里子要重要得多。
    眼见火候差不多了,萧帝又问道:“还有没有反对之人?”
    众人再无一人言语。
    “如此,那便按奏疏上办吧。”
    ……
    散朝之后,严高步履蹒跚的回到了家中。
    此时的严党已经大不如前,很多官员都被明里暗里调任,还有的被杨浦和于廷益联手罢免。
    更有甚者,看到情况不妙,便自动选择了辞职回家。
    若是平日里,严高回家总会有很多官员簇拥着“顺路”送回来,但现在却是一个人都没有了。
    无力的坐到椅子上之后,严高抬头看向房梁,眼中满是浑浊。
    “爹!”严庆缓步走了进来。
    严高看都没看儿子,便沉声说道:“你不该回来的。”
    严庆脚步一滞,随后他略带焦急的说道:“爹,我要是再不回来,那咱们的地盘就全让他们给占了!”
    严高古井无波:“占了,便全占了吧,咱们正好也能全身而退。”
    “如今你回来了,爹再想全身而退,就又有了许多顾忌。”
    严庆一听彻底急了,他说道:“爹到咱们这一步,是没有退路的,要么荣华富贵,要么粉身碎骨。”
    “这些年咱们爷俩得罪了多少人,又杀了多少人,若是激流勇退,他们的同僚、同乡必定会找咱爷俩复仇的。”
    “这一点,爹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严高蜷缩在椅子上一言不发,作为一个父亲,他对自己的儿子已经无话可说了。
    看着父亲这般样子,严庆心中更加郁结,他怒道:“爹,现在六部还多是我们的人,只要您振臂一呼,咱们卷土重来不是不可能的。”
    “今天在朝堂上您也看到了,一个小小的边境互市于廷益二人便搞不定。”
    “若是您担任内阁首辅之位,又有谁敢反对?”
    “醒醒吧爹,皇上还需要您帮着制衡百官呢!”
    听到这,严高终于听不下去了,他抬眼看向儿子道:“对,若是爹提出此事,确是无人能够反对。”
    “但我问你,提出此事之后,你打算交给谁去主持呢?”
    “是你手下的人,还是王崇他们?”
    严庆一愣,随即道:“当然是咱们的人!”
    “那你的人能办好此事吗?”严高又问。
    “怎么办不好?小小一个边境互市而已,一手买一手卖有什么困难?”严庆摊着双手道。
    严高无奈的摇了摇头,他说道:“你的那些人,有哪个才堪大用的?”
    “他们做官,全都是为了钱,自己捞钱,帮你捞钱。”
    “捞钱捞多了,又怎么能弄好那边境互市?你当蒙古人全都是傻子吗?”
    “就拿严茂青说,他在鲁州当了那么多年巡抚,怎么连个倭乱就处理不了?”
    “再看那个刘凌,带着二百人就能平定大半个鲁州的倭乱。”
    “这就是为什么我想把他拉拢到麾下的原因。”
    “现在拉拢不成,也没能杀死他,那咱们便再无机会了。”
    “陛下现在不止需要能帮他分忧的人了,更需要能办事情的人,现在的陛下,已经再为三皇子铺路了!”
    “你我,都是这路上的绊脚石,自己走或许还有条活路,若是让人踢开,那便是万丈深渊,你明白吗?”
    严庆瞪圆了双眼道:“我不明白,他刘凌不过是运气好罢了,而且也别说他不贪。”
    “去年的朝会您也知道,他亲口说要拿出两百万两白银,让别人去筑城,他若是不贪,又哪来的这么多银子?”
    严高此时已经没有精力再同儿子辩论了,他摆了摆手道:“随你去吧,爹老了,你爱怎么折腾便怎么折腾吧!”
    严庆闻言咬牙切齿,他若是有办法早自己干去了,又怎么可能会来找老爹。
    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说其他也是无用,最终严庆只能转身离去。
    临走之前,他恶狠狠的撂狠话道:“爹,您看着吧,以我的聪明才智,定能让咱严家,永续辉煌。”
    严高并未在意这句话,他只当儿子是在赌气罢了,可当他真正意识到什么的时候,却为时已晚。
    两个月后。
    刘凌和王崇亲自关上了互市围栏的大门,并张贴了告示,下次互市将在八月十五前后召开。
    自从收到了朝廷八百里加急的文书之后,二人便开始忙活互市的事情。
    为了做生意的方便,王崇在大同城外划分了一片地方,让蒙古人和汉人能够自由交易。
    同时,市舶司也用尽办法散播关于大同互市的消息。
    陈寿还特意从大吴进口了大量粮食,再由黄河水路,逆流西进抵达大同。
    如此才有大量的商人赶赴大同参与边境互市。
    蒙古三大部落,也才能用牛羊马匹换取足够的食物和器具。
    虽说期间也有一些细节上的冲突,但总归是无伤大雅的。
    互市关闭的前一天,王崇、刘凌、阿脱里不花、额森、阿勒坦五人把酒言欢。
    阿脱里不花喝多了之后,还跳了一段蒙古舞蹈。
    王崇也诗兴大发,即兴做了七八首赞扬双方友谊的诗作。
    刘凌本来也想参与参与的,结果发现,他脑子里的那些古诗,要么是国破山河在,要么就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他要是说出来,估计三人立马就会翻脸。
    至于自己做的诗作,忽悠忽悠三个蒙古大汗还凑合,可有王崇在旁边,刘凌还是没有丢人现眼。
    至于萧元寿,按着刘凌的意思让他一起参宴。
    结果这小子还在纠结叫三个大汗叔叔的问题,于是他便跑去和于辅国等人喝酒去了。
    欢宴、痛饮、礼送出门、关闭互市的大门。
    接下来便是数钱了!
    “殿下,看,这就是这次边境互市赚的银子!”刘凌指着一处草场内的五千多匹军马说道。
    蒙古和那些海上的客商们不同,他们手中没有银子,就是有也都是从大周抢去的,自己是没有多少。
    于是,他们做生意便以物易物,良马价值多少钱,牛羊价值多少钱,定个章程,只要大差不差的就能交易。
    而对于大周而言,不管怎么做,都亏不了。
    且不说从大吴低价进口的粮食,单是那些锅碗瓢盆便能大赚一笔。
    毕竟,蒙古人更在乎实用性,只要能用的住,美不美观倒是无所谓。
    于是很多瓷器商人,便将一些看上去卖相不好的瓷器运了过来,并进行低价销售。
    蒙古人自是疯狂购买,买了之后还直呼捡便宜了。
    若非有王崇居中帮着蒙古人压价,估计这些瓷器商人能赚翻天。
    到后来,很多奸商都闻讯而来,开始各种以次充好,并向各级官员行贿企图蒙混过关。
    刘凌本想抓几个送去朝廷法办,然而王崇得知之后,拎着刀就去了市场,抓住几个奸商之后,当头便是一刀,砍完之后还不罢休,竟还将这些人的头颅尸体挂在互市围栏周围,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看着那些血淋淋的头颅,汉族奸商们个个瞠目结舌,有的甚至当天晚上便跑路了,就连压在大同的保证金也不要了。
    而那些蒙古兄弟们也十分感动,一个个更加放心的进行购买。
    甚至,还有一些蒙古人主动教给汉人挑选、养育马匹。
    双方一片其乐融融。
    而眼前这五千多匹军马,便是他们本次互市的利润之一。
    这些马匹全都是优质的战马,放到市面上至少也是二百两银子一匹,折合下来,便又是上百万两的银子。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耕牛、奶牛、绵羊等活物,全都送去了朝廷,以及内地各部。
    这还不算那些商人们的利润,他们通过贩卖之后,再缴纳朝廷一部分赋税,又是一笔大钱。
    萧元寿看着眼前的这些军马,手中一阵发痒,他说道:“这些马你打算怎么处理?送去京城?”
    刘凌看向王崇道:“王大人,大同互市您是主事之人,还是您决定吧!”
    这次互市,刘凌确实只是指导和辅助,并未深入参与,毕竟他不可能留在大同专心搞这个,最终互市这一行当,还是要交给王崇的。
    后者此时也乐开了花,他当宣大总督这么多年,每年都是低三下四的找户部要银子。
    赚银子还是头一次。
    “依我看,这些战马留两千匹在宣大,两千匹送去蓟辽,剩下的一千匹,送去京城!”
    “殿下以为如何?”
    萧元寿吧唧吧唧嘴道:“就不给我点吗?”
    “啊!您要战马干什么?”王崇无言。
    萧元寿用手抓了抓空气道:“看着这些马从自己手下溜走,总归有些不舒服!”
    “这样吧,我要五百匹,剩下的你自己看着弄吧!”
    萧元寿一句话便要走了十分之一,不过也无所谓了,反正秋天还能再做生意,到时候,少说又是三千匹进账。
    分配好马匹之后,刘凌又看向王崇道:“王大人,按理说您是上官,我级别不如您,但有句话,我还是想和您说一下。”
    “刘大人但说无妨!”此时的王崇哪里还敢小看刘凌,现在的他已经将刘凌看成和自己平辈的人了。
    刘凌沉声道:“和市舶司不同,大同的互市主要是为了边境稳定,而不是为了赚银子,所以,对利润方面,可以放松一些。”
    “您老也别觉得委屈,我向您保证,十年之后,等我大周国力恢复了,必定能让您率众扫荡犁庭,饮马瀚海,封狼居胥!”
    王崇闻言仰天大笑:“哈哈,好!我等你这一天!”
    ……
    修整之后,刘凌和萧元寿便离了大同一路向南。
    接下来他们的目标便是太原了。
    马车之内,刘凌侧躺着说道:“到了太原之后,咱们草草查一下,便上个请罪文书吧。”
    萧元寿大为不解:“为何?大同既然没有线索,那太原必定有,为何不查?就算不深挖,也要弄清楚来龙去脉啊!”
    刘凌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大致情形我已经搞清楚了,再往下查,便有些打草惊蛇了。”
    “接下来,咱们只要安稳回京,剩下的事情,便交由陛下安排吧!”
    萧元寿一听,顿时来了兴趣,他问道:“搞清楚了?怎么搞清楚了,我和你一直在一起,我怎么不知道?”
    刘凌无奈一笑,说道:“之前在大同不好说,现在我告诉你吧。”
    “之前和蒙古各部谈判的时候,他们曾经明说过,并没有和我们做过生意,就是做,也是和大魏做。”
    “而我们这又分明有人在暗自向蒙古贩售物品。”
    “这两条消息结合,殿下能得出什么结论?”
    萧元寿脸色一阵古怪,片刻后,他摇头道:“不可能吧,肯定有一方在说谎,要么蒙古各部和我们的人正在做生意,要么便是我大周没有人走私。”
    显然,萧元寿的脑瓜子还是直了一些。
    刘凌接着说道:“王崇不也说过,晋州境内绝对有茶马走私案,不过牵扯太大,就连他也不敢擅动。”
    “而且,他还说过,茶马走私的队伍,绝对没有从他所管辖的区域经过,如此不正好和蒙古人说的话对上了?”
    萧元寿愣住了,他直勾勾的看着刘凌,然后试探性的说道:“你是说,那些走私贩子,并没有从宣大出货,而是绕道大魏,从哪里将货品贩卖到了蒙古?”
    终于开窍了。
    不过,刘凌的话也没说太满,他十分谨慎的说道:“没有证据,只是推测。”
    “但当所有路都堵死之后,绕道大魏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咱们不也从大吴哪里购买丝绸粮食嘛?”
    “大魏若是有能人,也能从咱们这买了货品再去蒙古贩售,这并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