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屠杀,让很多人都惊慌失措。
他们紧紧握住手中的武器,全身戒备着。
顾瑾听到外祖父深深地叹息,自己也叹了一口气。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外祖父的头发渐渐变白。
外祖母干活也没有以往利索。
本应是安享晚年的年纪,却还在艰难逃生!
顾瑾转头小声问询:“外祖父,你要不先去歇歇,我替你站一班。”
李大海摇摇头:“没关系,我不累,我只是……”
宋明此刻遇到的事,他们总有一天也会遇到。
到那时,他也会拿着弓箭射杀那些无辜的灾民。
想到这,李大海就说不出话来。
顾秀见老人难过,忙拉住他的衣袖晃了晃:“外祖父,我们跟着朝廷走,有朝廷引领,总有一天会找到一片净土休养生息,到时候我们就能安居乐业,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啦。”
一旁的参将刘晋怀听到后表示赞同。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这次如果不是朝廷未雨绸缪,提前建造庇护所,那他们现在这些人肯定也死在天火之中。
所以,只要跟住朝廷的舰队,他们就能活下来。
前方的厮杀声渐渐变弱,随着最后一个灾民倒地,属于宋家的船舶驶离港口。
大概过了半个多时辰,顾瑾的船队也正式驶入大海。
路过港口时,空气中都是血腥味,水面也全变成鲜红色。
顾瑾匆匆瞄了眼,这一股幸存者,大概有一百多人。
他们应该是生活在沿海渔村的村民,只可惜,他们逃过天灾,却死在同类的手中。
众人亦是不忍直视,纷纷转过头看向远方。
船舶入海后,顾瑾站在甲板用望远镜眺望,远处波澜壮阔的水面上,漂泊着数不清的巨型船舶。
它们排成排,簇拥着一艘巨大的船舶。
那船舶的顶端,飘扬着一面金黄色的龙旗。
皇帝晏殊坐在榻上,听着吴广峰汇报入海后的具体情况。
在听到有不少未选中的家族远远跟着后,他心里冷笑一声。
聪明人,果真是难杀。
吴广峰见他似有不悦,小心翼翼询问:“圣上,我们在海上已停留多日,左相大人特意派人来问,还要多久才启程?”
晏殊没有回应,而是漫不经心道:“顾瑾的船队,入海没?”
吴广峰:“刚刚接到鸽子的信息,已出港口。”
晏殊点点头:“行,那就出发罢,告诉刘永,转舵往东。”
天子口谕,吴广峰忙领命离去。
少顷,顾瑾从望远镜里看到龙船调整风帆,朝东方航行,顿时心中诧异。
怎么会往东?
舆图上的那只雨燕,勾勒出来的地方是姜辛城!
而姜辛城在西边啊。
是自己猜错了?
天子的龙船离开,跟在它身后的船舶也渐渐消失。
顾瑾放下望远镜,立刻召开临时紧急会议。
参会的都是团队的核心成员。
她将自己的这么多年琢磨出来的信息言简意赅道明后,众人都焦虑起来。
李忠义率先开口说出自己的见解:“瑾儿,皇帝特意留在舆图上的线索,肯定不是无故放矢,绝对有其深意,依大舅,我们现在不能跟随朝廷的船队,必须马上转航,前往舆图标记的区域。”
可他的话,参将刘晋怀却不赞同。
这几年,皇帝晏殊靠着铁血手段,在风雨飘摇的大环境中,牢牢护住京都百姓,又造地下庇护所和数不清的大船舶。
说明朝廷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将未来将要面临的情况全部演算多遍,并选出最优决策。
那舆图上的燕子,也许只是巧合,做不得真,如果不追随朝廷,待远处的灾民反应过来入海,蚁多咬死象,众人只怕会葬身大海。
李仁勇想来想去,脑海中的线索乱成了一团麻。
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时丁云裳开口了:“师父,我相信你,师父说去哪就去哪。”
叶苗苗也不甘示弱:“对,师父说去哪,就去哪。”
皇帝算无遗漏,师父也不差啊。
要不然怎么能以平民的身份,在众多权贵世家中抢来一条生路。
他们议论纷纷,顾瑾一直在思考。
五年前,她带着团队从亳县前往京城,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靠的就是舆图中隐藏的安全路线。
眼下皇帝去往东方,她虽暂时没有猜透其心思,但既然他在多年前的舆图中留下线索,那说明生机还是在姜辛城。
实际上自火雨降临后,她就一直在疑惑。
此刻,她盯着那只雨燕,越看越纳闷。
龙海提举司的文书,误导了她,让她一直觉得灭世天灾是会将整个陆地淹没的大洪水,人类只能像雨燕生活在大海上。
可并不是。
火雨波及的范围确实很广,但世界那么大,总有一方天地能逃过此劫。
昌齐运河尽头的村庄就没有被波及。
所以,人们只要在海上漂泊两年,待大地恢复生机,还是可以回陆地上生活的。
舆图上的这只雨燕,真的很奇怪。
王虎见众人都不说话,他摸摸头说:“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跟着皇帝?此人心狠手辣,收留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许就是当挡箭牌,我觉得分开走,挺好。”
顾瑾挪开视线,看着他问:“你是听到什么风声了吗?”
王虎嘿嘿道:“皇帝那么谨慎,哪里能探听到此等机密,我就是觉得不能跟着他。”
听到王虎的话,顾瑾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丝念头。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天灾后幸存的人太多,但姜辛城的资源有限,所以,皇帝被迫只能带着庞大的船队暂时前往东海?
此念刚起,又被顾瑾压下。
晏殊百般筹谋,就是为了在天灾后统治晏氏王朝,他又怎会以身涉险……
就在这时,顾瑾想起盛小树偷偷告知的信息。
盛小树说,在进入地下河前一天,皇帝晏殊下旨,将生活在艮山殿的人提拔为各级官员,并伴随天子出海。
晟修之也在其中。
盛小树怕他用权力报复顾瑾,所以才特意通风报信。
当时,顾瑾就对晏殊的举动感到非常迷惑。
现在,好像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