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浡泥国
作者:曾经心动Zzz   脑变最新章节     
    五艘大船试航了半个月后,在陆天麟等水师将领的一力主张下,满载货物开启了第一次远航之旅。
    他们的船队将以商团的名义访问吕宋、旧港、满剌加等地,商贸是次要的,主要目的还是宣传大明朝廷准备开放通商的意图。
    如果遇到佛郎机的船队,也不介意让他们明白一下在南洋地区,应该谁说了算。
    谢迁身为朝廷一品大员,当然不能把话说的太直白,但是潜在的意思,陆天麟等人当然明白。
    让他们以商船队的名义出去,就是为了行事方便,总督是皇帝亲信大臣,他的态度当然代表皇帝的态度。
    有神佛庇佑的皇帝在背后支持,还有试航了许久的无敌大船,他们还怕什么?
    曾水本来想跟随陆天麟一起乘船出海,被谢迁制止住了,一向对他唯命是从的陆天麟也不敢答应,海上未知风险太多,他也不敢确保万无一失。
    好在曾水不是特别任性的脾气,都不同意他去,他也就不再坚持,放弃了以身涉险的打算。
    陆天麟率领船队两天后顺利抵达吕宋岛,创造了他的船队前所未有的速度记录,以前从广州出发,最快的记录也要三四天才行,平常航行风力不顺,花上六七天是正常现象,遇上恶劣的天气十天半个月都不奇怪。
    几艘船都采用了组合帆设计,可以借助顺风、逆风、横风等任意方向的风向前行,尤其是他们的船体超轻,与海面摩擦力小,同样的风速和风向,他们的速度能轻松跑到其他船的一倍以上。
    海上面积广阔,可以任意驰骋,他们放开速度航行,所以才创造出这个可能前无古人的记录。
    在吕宋休整了几天后,他们继续向西南航行,目标是婆罗洲岛北部的渤泥国。
    这次的距离比从国内到吕宋还远,往常都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有了从国内航行过来的经验,加上又是夏天风多的季节,他们都有信心至少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
    浡泥国的在国内的史籍中也记做婆利国,在南北朝的时期就有记录,当时崇信佛教,后面隋唐至宋,曾经多次朝贡。
    后来伊斯兰教从海上传播过来,浡泥国首领又换成了苏丹,穆斯林开始多了起来。
    其实也不只是浡泥国,原先南洋一系列岛屿,大多都是半原始的部落,但凡有点文明形态的,大部分都崇信佛教或者婆罗门教,现在大多数开始皈依伊斯兰教。
    这个时候尽管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已经瓦解,影响力依然在向周边扩散,政教合一的理念对于统治者来说,实在方便,很有利于加强他们对民众的掌控力,至于那些繁琐的教义规则,手里有兵,谁还能监督他们。
    普通民众也需要有信仰,无论这个信仰多么虚无缥缈,总比懵懵懂懂的活着更有意义,至少生活有个奔头。
    说起来当前浡泥国的国王,还与大明有些瓜葛。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云南路楚雄军鹤庆守备黄森屏,携家眷子女以及部分兵士驾船逃往南洋。
    他们在婆罗洲东部一条大河河口登陆,在此定居下来发展,建立起城镇,因为有士兵在这里折断手臂,这条河被称为断手河,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具和耕作方式,逐渐获得了当地人的认可和支持,当地人称黄森屏为“拉阇”,也就是国王的意思。
    后来北方的浡泥国受到临近的爪哇苏禄国侵扰,浡泥国苏丹马合谟沙向黄森屏求助,让自己的儿子娶了他的女儿,赠与黄森屏‘麻那惹加那’的称号,相当于国内的并肩王。
    双方结成紧密的联盟后,联手打退了苏禄国的侵袭,黄森屏的地位巩固下来。
    永乐六年,年近七十岁的黄森屏率领子女部署一百五十多人回大明朝贡,受到永乐皇帝朱棣的接见,因为年事已高,又旅途劳顿,病逝于南京。
    朱棣按照黄森屏的遗愿,在南京城外为他划定墓地,以王礼下葬,并且派兵护送他的儿子回国,镇守一年,继承他的权势地位。
    这个时候的浡泥国苏丹就是黄森屏女儿与老苏丹儿子的直系血脉,黄家仍然是本地显赫的家族,浡泥国内有大量华人居住,大多是当年黄森屏带过去的兵士后代。
    浡泥国也始终是南洋诸国对华国态度最友好的藩国之一,屡次派人到国内朝贡,对待往来的大明商人非常关照。
    陆天麟下南洋停留最多的地方也是浡泥国,黄森屏和他带过来的兵士都是泉州人,这里的很多华人祖先都是他的老乡,说话的口音还有所保留,他在这里还有自己的房子。
    他们的船队用了五天的时间到达渤泥国港口,在这里还发现了三艘佛郎机的商船,虽然不是袭击他的那些船,可是在形制上大同小异,那种独有的造型看过一眼就不会忘记。
    船上金发碧眼的佛郎机人,同样特征明显,眼神再差也不可能看错,他们船队很多人第一次见到佛郎机人,都感觉新奇无比。
    不过,在佛郎机人眼里,这里的东方人也都长得差不多,他们也难以区分谁是谁,只是对几艘大船深紫色的船身和天蓝色的船帆很好奇。
    双方的船只在港口靠的很近,对方竟然也有人能说一些简单的汉语,几个人过来主动和他们攀谈。
    “星逮,什么货物,你们的船上?”一个头戴毡帽,满脸枯黄色大胡子,看不出年龄的绿眼睛男人过来询问。
    对方的汉语老师应该也是广东人,尽管这个佛郎机发音偏差很大,船上大多数水手都说粤语,勉强也能听懂意思。
    人家过来有意谈买卖,他们当然不会拒绝,不可能直接让他们上船。陆天麟让人将船上带的丝绸、棉布、常用的瓷器,每样取了一些搬到船下给他们看。
    这些货品也是他们下南洋最常带的东西,到哪里都不愁没有销路,只看价钱的高低,距离大陆越远,越卖的上价钱。
    当然,这时候的交易都是以货易货为主,他们换取南洋特产的宝石、象牙、香料、药材、稀有的紫檀木等物品,差价部分用金银补齐。
    佛郎机人看到他们展示的货品眼睛放光,显然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赶忙派人回去拿他们带来的货物。
    过了一会,又过来一群佛郎机人,抬着几捆四五尺长的象牙,还有几个木头箱子过来,走到他们前面打开箱子,展示里面的货品。
    看到后来的佛郎机人中有的拿着武器一起跟过来,陆天麟回头招呼了一声,从船上也下来两队身材魁梧的军士,一队十个人,每人手里拿一条黑乎乎的步枪;另一队十个人,每人手里一柄黑乎乎的砍刀。
    这些都是和船上那些大炮一样,做好木质模型,在黄色漆水里泡一遍,用菌群加工出来的,比曾凡最早召集工匠打造出来粗坯,在自己意念场精加工的那些金属武器威力一点不差,使用起来更轻便,锋利度更强。
    更主要的是可以大批量生产,既然要向外拓展,光有大炮当然不行,这些单兵武器也一起制造了一大批出来。
    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子弹和炮弹一样,需要单独建设工厂制造,目前广州的工厂还没建好,他们几艘船上的弹药量都不是很多。
    不过作为一款远超这个时代几百年的武器,也不需要太多弹药,能产生威慑就足够了。
    遇到难缠的敌人,想跑的话,还没有船能追的上他们。
    两边都做好了准备,各自派出人手出面商谈价格,就在码头上开始了谈判,如果谈的拢,马上就可以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