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难上加难
作者:星辰晚   在下崇祯最新章节     
    “大同大捷。”
    “大同大捷。”
    “大同大捷。”
    大同的捷报很快就传回京师,并立刻就摆在了乾清宫的书案上。
    此刻,乾清宫里满满的都是大臣,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忧愁,就算是大同的捷报,也并没有扫退众人面容上的忧愁。
    因为,黄河决堤了,先决封丘荆隆口,又败曹州塔儿湾大堤。
    朱由检略微扫了一眼大同的奏报,心中大致有了数,便将奏报放到了书案上,将目光看向了兵部尚书李邦华身上。
    “大同之事,该奖赏奖赏,还抚恤抚恤,兵部照例处置即可。”
    兵部尚书李邦华当即起身,按照朱由检的习惯,凡是大臣议事,全都赐座。
    “臣遵旨。”
    朱由检扫视殿内群臣,“黄河决堤了,此事非同小可,河道总督是谁啊?”
    对于明末的人物,擅长政治的,擅长经济的,擅长军事的,这些朱由检心中大概有个印象,但是关于水利的,朱由检则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毕竟在原本的朱由检,那满脑子想的,要么是入阁拜相,指点江山,要么是驰骋沙场,封狼居胥,对水利方面,根本就没提起兴趣。
    吏部尚书杨景辰听到的问话之后,赶忙起身离座,“回禀陛下,原河道总督乃是李若星,不过两年前其父去世,如今丁忧在家,为父守孝,河道总督便一直空缺。”
    朱由检听罢,点了点头,“那朝中可有擅水利者?”
    杨景辰回答道:“工部右侍郎刘荣嗣,擅水利。”
    朱由检听了吏部尚书杨景辰的回答,目光便开始朝着群臣后面看去,“刘侍郎,你可愿为国分忧啊?”
    工部的权柄相对而言,本就处于弱势,再加上朝廷缺钱,也就没有什么大型的工程,所以,工部相对来讲,就是一个小透明,平时议事,工部也就并不列席,只是如今事关黄河水利,工部这才列席乾清宫会议。
    工部右侍郎刘荣嗣当即起身,“臣,义不容辞。”
    “国难见忠臣呐,刘侍郎,即刻起,你以工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调任河道总督。”
    “臣遵旨。”
    “事情紧急,刘爱卿这就出发吧,小站还有两千工兵,这次也都调拨给你。”
    “臣遵旨。”
    刘荣嗣刚要离开,张瑞图却拦住了他,“且慢。”
    “陛下,前河道总督李若星的原籍就在河南,此次黄河决堤,封丘荆隆口在河南,曹州塔儿湾在山东,事在两省,刘总河一人,恐分身乏术。”
    “李若星如今在家丁忧两年有余,也算是尽了孝道,为了黄河两岸的百姓,还请陛下下旨夺情,让刘总河赴山东,启复李若星,主持河南河道事宜。”
    “这李若星为官如何?”朱由检问道。
    吏部尚书杨景辰再次起身,“陛下,李若星原为河西巡抚,在任期间,筹措粮饷,训练士卒,颇有建树,后在河道总督任上,也是建树颇多。”
    朱由检点了点头,“那就依张阁老所言。”
    “刘爱卿,你赴山东,主持河道事宜,工兵,你还是都带走。”
    “李若星,下旨夺情,加工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启复为河道总督,主持河南河道事宜。”
    “陛下圣明。”
    待刘荣嗣走后,朱由检将目光盯在了户部尚书毕自严身上。
    “毕尚书,黄河无情,河南、山东两省数十万百姓受灾,这赈灾工作,不容易啊。”
    “这千斤的重担,可就压在你户部的肩膀上了。”
    毕自严当即起身离座,“陛下,赈灾,是户部的职责,自当责无旁贷。”
    “只是,户部确实有难处。”
    “户部所积累的粮草,除了运到陕西赈灾的,就是运往辽东当做军粮的。幸得大同的战事顺利,粮草消耗的比预计的要少,这才让户部喘了口气。”
    “如今,山东、河南两省数十万百姓受灾,这么多的灾民,每天消耗的粮草是天文数字,户部,确实力有未逮。”
    朱由检直接一甩衣袖,“这朕不管。”
    “户部尚书是你毕自严,你总得拿出个章程来吧。”
    “陛下,数十万灾民,非同小可,为今之计,只得先由户部向山东、河南两省调粮,先稳住灾民,再由江苏、安徽、湖广等地,官府出面从民间买粮,继而北上运至两省赈灾。”
    “至于究竟需要多少粮草,臣只能说是,多多益善。”
    “只是这样一来,数十万灾民倒可以先稳住,辽东那面的军粮,臣就无法保障了。”
    朱由检苦笑两声,“拆东墙,补西墙,毕尚书,好算盘呀。”
    毕自严一撩官袍,跪倒在地,“回禀陛下,臣这不是在拆东墙补西墙,而是我大明朝如今是四面漏风,只能是哪面风大,先顾哪面了。”
    说着,毕自严以头抢地,沉默不言。
    郭允厚原来是户部尚书,如今入了阁,还是分管户部,遇到这种事,他自然是无法置身事外的。
    “陛下,陕西连年干旱,每年都需要朝廷调拨大量粮草赈灾,据三边总督孙传庭的奏报,陕西今年恐怕又是干旱,倘若不是朝廷有数万大军坐镇陕西,西北之地,恐怕早已遍地狼烟了。”
    “辽东那面,从去年入了秋就开始动兵,如今已然入了夏了。且连战连胜,战绩已足够耀眼。”
    “我大明朝天灾不断,西北连年干旱,北方各省也屡有灾情,西南各省因奢安乱贼作乱多年,元气大伤,近者云南又起刀兵,如今我大明朝全靠东南省份撑着。”
    说着,郭允厚跪倒在地,“陛下,臣知道,大明朝的户部尚书有两个,一个是陛下,另一个才是他毕自严。”
    “只是,天道无情,冷酷我大明。”
    “臣之前是户部主官,我大明朝的钱粮臣是烂熟于心,刚刚毕尚书说的虽然不中听,但确实是实情。”
    “人力不能抗天工,臣等也只能是尽力维系。”
    “西北之地,有百万灾民,山东、河南,又新增数十万灾民,攘外,还是安内,臣不敢妄言,唯请陛下决绝。”
    为了避免历史上松锦之战的悲剧,朱由检从未对辽东的战事过多干预,只是如今看来,终究是难以避免。
    朱由检长叹了一口气,“是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呐。”
    群臣一听这话,哪还敢坐着啊,呼啦,全都跪倒了。
    “陛下,是臣等无能。”
    朱由检缓缓站起身来,“人到洛阳花似锦,偏我来时不逢春。”
    “人力焉能抗天工啊。”
    “都起来吧。”
    “郭阁老,毕尚书,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一点,户部会同山东、河南两省,提前做好准备。”
    “那么多灾民,必会生事,让山东、河南两省的兵都回去吧。”
    “另外,让王德化去趟河南,高宇顺去趟山东,鼓励两省藩王捐献钱粮。”
    “都退下吧。”
    “臣等告退。”
    待群臣离开后,朱由检又召见了一人,而且,是一个年轻人。
    “臣五城兵马司指挥使,新乐侯刘文炳,参见陛下。”
    刘文炳是朱由检的老表,其父一直身体不好,比历史上去世的要早一些,爵位,自然传给了长子刘文炳。
    刘文炳,甲申国变自杀殉节的戚贵,而且是全家殉节。
    对于刘文炳,朱由检是极其看好的,也如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一般,将其爵位,由新乐伯晋为新乐侯。
    之前,刘文炳便一直在军中磨炼,后来调任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这么重要的位置,朱由检自然是要交给自己人了。
    朱由检看向刘文炳,“不必多礼。”
    “谢陛下。”
    “新乐侯,黄河之事,想必你已经知道了吧。”
    “五城兵马司先交给你弟弟刘文燿代管,朕从内帑之中拨了一百万两银子,你带着腾骧左卫,押送这一百万两银子去辽东,将朝廷的难处告诉孙阁老。”
    “此外,带上李尊祖,你们二人一同赶赴辽东。”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