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阻拦索的项目包在我们身上
作者:开心薯片   坦克飞机航母,我农具厂都能造最新章节     
    海军终于算是糊弄过去了吧?
    航母最大的问题就是弹射器,咱们不用弹射器,就避免了这个问题。
    但是,秦阳还是小看了海军的意志,他们既然来了,当然不能被秦阳几句话就打发走。
    “秦总,就算是用滑跃起飞的方式,解决了舰载机的起飞问题,还有舰载机的降落。”刘老说道:“这个降落,必须要用到阻拦索吧?咱们国内在这个方面,也完全是空白啊。”
    舰载机这种二三十吨的大家伙想要从一百多米的起飞线上起飞,必须要有其他的手段,要么用弹射器,要么用滑跃甲板,同时,舰载机想要从一百多米的斜角甲板的后半截降落下来,也不容易,需要用阻拦索拉住舰载机,把舰载机硬生生地拉停。
    由于雄猫战机本来就是舰载机,所以自身就带着着舰钩,哪怕就算是出口给衣朗人的战机也是如此。
    国内仿制的歼十一,也带着着舰钩,但是,没有阻拦索啊!
    阻拦索看上去很普通,就是几根钢缆,实际上,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二十多吨的战机用两百多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下来,降落到甲板上之后,需要在几十米的长度下拉停,阻拦索上要承受巨大的力量,这是一套装置,除了甲板上的钢缆之外,下面还有复杂的缓冲机构,最终把舰载机的能量全部变成热量释放出去。
    阻拦索的质量要求很高,一旦质量不合格,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拉不住舰载机,舰载机就会冲出去,掉落进入大海,同时,拉断了的阻拦索就会变成可怕的鞭子,沿着航母甲板抽打过去,把沿途的一切都打断。
    哪怕就算是经验丰富的美国海军,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惨剧:断掉的阻拦索在航母甲板上横扫,把十几个倒霉蛋的双腿全部打断!
    后世的黑海上,老毛子唯一的一艘库兹涅佐夫号上的阻拦索维修用了几个小时,舰载机只能在天空盘旋,等待降落,一直烧光了油也没有等到,只能坠入大海,造成意外损失。
    全球能制造阻拦索的国家没几个!
    在后世,东方已经是工业强国,在龙门吊领域里的进展更是神速,几乎处于垄断地位,阻拦索不成问题,只要把龙门吊上的钢缆拆下来就能用。
    但是现在就不行了。
    现在国内的工业技术还是很弱的,到世界一流水平差的很远,国内也没有合格的钢缆来用作阻拦索。
    怎么办?
    当然是找秦总!
    秦阳点头:“阻拦索的技术不算什么,咱们960厂可以帮忙研发。”
    刘老等人一阵兴奋,好啊,有了阻拦索就更好了!等等,这也得说清楚。
    “秦总,这可不是几根阻拦索的事,还有全套的缓冲装置。”
    “好,咱们一起搞。”
    对秦阳来说,这个不是难事,他知道国产阻拦索的结构:它由六条钢丝绳搓成,每一条小的钢丝绳又是由外围的十二根主钢丝、中间的十二根辅钢丝以及最里面的六条三角状细钢丝组成的。
    这些小钢丝绳中间还有大麻纤维或者聚酯材料,这样就算是做出来了,当然,钢丝也有专门的配方和工艺,这些秦阳都知道。
    至于全套的装置,原理图很简单,多实验就好了。
    “这样起飞和降落就行了,不过,咱们的航母如果只有战斗机的话,还是不行,秦总,咱们这种方式能起降舰载预警机吗?就像是e-2预警机那样的?”
    海军的要求还真不少,不仅仅要战斗机,还要舰载预警机!
    预警机是把雷达背上了天空,俯视大地,从而让那些超低空突防的战机无所遁形。
    在82年的马岛战争中,超级军旗和飞鱼导弹的组合大展神威,说明了航母编队在没有预警机的情况下是多么的被动,己方既然要航母,当然也得要舰载预警机。
    英国人也是在战后才开始捣鼓舰载预警直升机的,现在成熟的舰载预警机,只有美国的e-2一种。
    国内能搞出来吗?
    当然不可能。
    别看小小的e2,也是大有讲究的,不用说机载雷达系统会不会超重,仅仅是e-2预警机上面的两台发动机,己方就生产不出来。
    所以,海军想要舰载预警机,还是很难的。
    “各位,我们960厂只是造枪造炮的,我们可造不来预警机,而且,就海军那点微薄的研发经费,想要研发一个新的舰载机平台也不现实。”
    这句话把海军领导们说郁闷了。
    是啊,海军的经费太少了!
    现在,国家的经济在转型,军队要忍耐,海军的摊子又大,军舰出海一次,烧的油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根本就筹集不出钱来研发全新的飞机平台。
    海军微薄的经费支持一个歼轰七项目就不错了,毕竟这款飞机有了,巡航南海就没问题了,要是专门投资搞个舰载预警机平台的话,没那么多钱,研发出来又很小众,根本就得不偿失啊。
    “可是,没有舰载预警机的话,航母编队会非常危险。”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问题,在没有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情况下,我们先搞个舰载预警直升机,凑合着用一下,怎么样?”
    舰载预警直升机?
    大家伙都睁大了眼睛。
    “咱们从法国引进了超黄蜂直升机,正在改进成为直八,我们完全可以在这架飞机的基础上,改进一款舰载预警直升机。”秦阳说道:“这样不仅仅航母编队能用,以后其他编队也能用,一机多用,不是更好吗?”
    要空警-600还是遥遥无期,所以只能是先从预警直升机开始。
    1973年,为了718工程,国内从法国宇航公司陆续购进了14架sa.321ja“超黄蜂”大型多用途直升机,完成遥测、航测和搜索打捞飞机三型四架的改装,实际使用中性能良好,之后决定在这款直升机的基础上测绘仿制,成为直八舰载机。
    这款飞机用了三台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3吨,比4吨级的海豚直升机,也就是直九好用多了,也有足够的空间和载重量来改装。
    直八?一众海军领导沉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