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草陌终于还是回国了。
一年多的时间,她似乎并没有能在新朝帝都中留下什么痕迹。只有温言等几个友人才知晓,对方是真的来过。
温言想到了一句话: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回到自己工作生活的正轨,光阴波澜不惊。
温言坐在帝大图书馆中,依旧是那个老位置,这一坐,恍惚间已是第五年了。
不过此时她正在阅读的既非专业文献,也不是往昔惯看的道家典籍,在她面前的书桌上,摆放的乃是百家诸子的道统论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纶世务,练达人情,这就是文道的修行方式。
温言也已经明白了自己孕生的文气为何了,不是预想中的道家门徒中常见的【逍遥气】、【离尘气】等,甚至都不是道门之属——出现在她身上的乃是儒门赫赫有名的【浩然气】。
一直以来,温言都是自认为道家传人。且身边的不论是长辈还是朋友,都是这般认为的。
而现实便是,超拔后的心灵是不会骗人的。
在温言淡泊情志,不染尘俗的表象之后,更真实的是她对于仁、义、礼、智、信等儒门理念的认同。
原来这便是内心更真实的自己么?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中的经意流淌过心头。
《道德》有三绝: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自己念诵了无数遍的经文,原来只是浮于表面的么?
倒也没有什么无法接受的心里戏,温言坦然审视着自己的本心。
无论本心的偏向如何,该如何行事,最终还是由自己的心意决定的。不是说儒门修行者就非得行那匡扶社稷,造化利民的丰功伟绩。只要有心,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何处不是修行道场。
对温言而言,无意中顿悟的【浩然气】毕竟只是意外,纵然文道修行者相比其他途径的修士隐约有着见面高半级的隐藏设定,她也不会就此便改弦易辙,转入此道。
“人之心灵是多变而敏感的,我能在顿悟中养出【浩然气】,只能说明此时自己的心中更认同的事儒门理念而已,并不代表我便不认同道家法统了。”
“更可能,当下儒门理念在我心中确实占了最大份额,但道门的比重必然不会少了太多,大概率只是毫厘之差罢了。而便正是这微毫的一分之差,令我错过了道门的【逍遥气】。”
这不是温言的妄自揣测,而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她也明白了,这正是新朝官方在新朝学生中普及此以儒门为主的文道修行法的意义所在。
通过十年、数十年的潜移默化,学者心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对儒门的偏向,进而影响其迈入文道一途后养成之气。
而儒家子弟,从来都是维护正统,站队统治阶级的主力群体。
这便是阳谋,堂堂正正,沛莫可当。
对此,温言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心中不免觉得可惜:若能再等几年,自身道门修持更进一步,必然能挤压掉儒门精义对于本心的影响。届时,自己孕生出的文道之气极大概率便是道家【逍遥气】了吧。
只是这终究也只能成为一个无望的猜想了,文道一事既然已成定局,她便不会再过分遗憾与苛求,毕竟,总归还是一件好事,不是么。
若再抱怨,就是人心不足,得陇望蜀了,她不是这样的人。
更大的可能是,她当时若没能借顿悟之机超拔心灵,悟得【浩然气】,再往后怕也很难再有此等机会了。
这样一想,是否又会觉得安慰了呢?
呵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温言翻阅着中古汉朝时期亚圣董仲舒的着作《春秋繁露》,体会着其学说的思想主张。
正是因为其主张被当时的汉武帝所采纳,方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其后影响这片土地长达四千多年,至今仍是主流。
在阅读体悟时,温言也能感受到自身的【浩然气】在飞速地汲取其中养料而成长,这真的是“我靠读书增长修为了”、
新朝而今,正式的文道修行者虽然不多,但积累下来也算有些量了,因此境界的革新划分并没有漏掉此道。
业余阶段不提,正式入得文道道途后,首先同样是职业九段之路。
职业1-3段为文士【养气、文华、万化】,4-6段为君子【心泉、心湖、心海】,7段大儒【浩然】,8段鸿儒【碧血】,9段文宗【丹心】;法境为诸子、半圣,灵境为亚圣……
亚圣之上,新朝万年历史中,只出现过三位,他们分别是上古周朝时期的文王、先秦春秋时的孔子以及前明王朝初期的王阳明。
这一层境界,被尊之为圣人,乃是破开心关的集大成者,位比精气神之道成就的“天、地、人、神、鬼”五仙之境,皆是超脱于一界,得证自在逍遥的真仙级数存在,自此超脱而去,亦不见归来。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文道的前途就是光明的。盖因文道修行的过程是无比的曲折,无论是在低境界还是高境界,其数量包括晋升比例都远逊于传统精气神修行之道。
这也是温言无意于此道的原因之一。
她对于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自己或许确实称得上是一时之才。但若是同证得法境与灵境的前辈人物相比,眼下的这点才能便只能说是一般了。再同中古、近古的文道诸子、半圣乃至亚圣相比,则更是相形见绌。
畏难方是人性,温言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不认为自己具备攀登文道更高境界的潜力。若是练气之道,或许还有这么些机会吧……
人贵自知嘛。
就在温言飞速填补着【浩然气】根基之时,日历也是翻过一页又一页,时间很快推进到了十二月。
终于消化完了【浩然气】初成后的这段精进期,温言这才有心思考虑武道暗劲的修行。
明劲打人用的是气力,暗劲则是用心力。
武者入暗劲一般而言需要明悟本心,她本是练气修士,可以取巧度过这一关。只是还没等她着手进行,文道的突破已然超拔了她的心灵。
从某一方面而言,超拔的心灵,孕生的【浩然气】不正是自己的本心么。
这便是——明悟本心?
不知不觉间,明劲入暗的最大一重关卡,轰然洞开。
不需要更多的准备,也无需外界的磨砺。
心灵的境界已然到了,境随心转,在温言一次普通的演练之中,体内的一道明刚内劲猝然受到心意的牵引,透体勃发而出,击打在空中,杳无声息。
没有任何异象出现,但温言知道:暗劲,成了。
初成暗劲,挥出那一记暗劲之后,温言只觉得体内温养的诸多明刚内劲在这一刻皆是蠢蠢欲动。
神魂心意在此时也在飞快接引着内劲,由明入暗,由暗入虚,最后纷纷钻入身体经脉穴窍的深处,化为虚无,深深埋藏。
这期间,身体的筋膜血肉皆是受到了转化中劲气的冲刷,带给温言一种掺杂了酥麻、疼痛、瘙痒、空乏、虚弱等等感官融合的特殊体验。
仅是刹那间,便已是消耗了身体大量的劲气与心力,力有不逮之下,这一番转化也是就此停止。
暗劲,易筋也。
这是初成暗劲后,暗劲自发对身体进行的一次洗礼,让身体得以习惯于它的存在。
这也是每一位新晋暗劲武者的机缘,仅此刹那,便抵得上寻常初段武者数以年计对于身体的锤炼而有余,且无半点副作用。
许多武道名门之中还有秘法可以扩大这次机缘的作用,令武者获益更多,节约掉武者打磨身体的所需的大量时间,从而抓住身体的黄金时期,更快地突破下个境界。
温言太公虽是六段的外罡强者,家中却也无此传承,是以她并没有为此再回临川。
水到渠成的破境,在哪儿突破不是突破。
时间悠悠转转,自己而今竟已是武道练气双二段,且养成了儒门【浩然气】的全能修行者了。
这样的境界,若是再去参加全国大学生修行者大比武公开赛,妥妥的必进前十,三甲之资,冠军有望啊。
只可惜,自己已经参加过了,便不可继续参加。
下一届的大比武还要到后年了,届时自己不知道又会在哪里。那些曾经的对手,一个个都被她或迎头赶上,或甩在身后。
当年一时的成败,如今再看,又何足道哉?
额,暂时要将浅草陌除外,毕竟自己只在大比赛上赢过她那一次,还是侥幸。再后来,一直都是脆败的说……
但她仍有信心,新朝练气一道的发力期在中段以后,届时自己定会“一雪前耻”的!
淡定、淡定。
温言收拾好因为境界突破产生的豪迈之情,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修行嘛,一步步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