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恢复高考
作者:爱吃香辣素牛肉的黄筌   四合院:和弟弟妹妹相依为命最新章节     
    张丽丽手里拖着一个小姑娘,身边跟着韩建兵和一个大一点的男孩,四人紧紧跟着人群,从火车上下来。
    因为提前知道张志飞等人来车站接自己一家的消息,张丽丽一下火车便开始在人群中寻找大哥张志飞他们。
    她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到哥哥张志飞他们了。
    十年未见,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弟弟妹妹和哥哥,如今再见,张丽丽兴奋不已。
    少顷,张丽丽在人群中看到了等待自己的大哥和弟弟妹妹们。
    当下眼角泛出泪花,这一刻她几乎不能自制。
    兄妹四人阔别十年后终于再次相逢。
    拖着女儿快步走向张志飞几人,张志飞等人也是一样的操作。
    “大哥。”
    “丽丽。”
    “大姐”
    ……
    兄妹四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中闪烁着泪花,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一时竟无语凝噎。
    十年的风雨沧桑,十年的思念之苦,都在这一刻化作了无声的泪水,四人互相凝视着对方的面容,都不再是少年时模样了。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了,兄妹四人高兴地拥抱在一起。
    他们知道,这份亲情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掉的,它将伴随他们一生一世。
    “丽丽,建兵你们一路上还顺利吧!”看到兄妹四人成了焦点,张志飞收拾了心情问张丽丽道。
    “很顺利,阳阳、玲玲快来见过舅舅、小姨。”张丽丽忙对旁边好奇的两个孩子说道。
    “这是大舅、这个是二舅。”韩建兵在旁边补充道。
    “不忙,咱们还是先出去吧!”张志飞发现自己几人的存在,让原本就拥挤的道路更加的拥挤,便打断了孩子们的认亲,这些步骤回家再说也不迟。
    几人上车后,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两个孩子也重新认识了舅舅和小姨。
    回到家之后,又是一番互相介绍,互诉相思之苦,然后在张觅云这个大姐大的带领下,10个小孩开始按照年龄排序、相认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互相认识之后,就是吃饭聚餐了。
    酒足饭饱之后,张志飞问起了张丽丽电话上说的认亲戚的事情。
    “大哥,我找到小舅他们了。”张丽丽开心的说道。
    “这是怎么回事?”张志飞好奇的问道,张志国和张倩倩也竖起了耳朵。
    “大哥,我今年和建兵去榆木清涧县看望公公婆婆,在圣地汽车站等车时,有个人上来就叫我咱妈的名字。”说到这里,张丽丽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有些难受。
    “别伤心了,妈要是知道咱们都成家立业了,一定会很高兴的。”张志飞安慰道。
    “嗯,通过和他聊天,这人是咱妈的姑父,咱们叫老姑夫。
    他说因为咱妈和我长的几乎十分像,就试着叫了叫咱妈的名字,看我有没有反应,见我有反应之后,他才和我进行攀谈。
    老姑夫告诉我,外公外婆去了,但舅舅和姨姨们还在。”张丽丽解释道。
    “咱妈怎么没有说过,也没见他们通过信。”张志飞疑惑的问道。
    “听大舅说爸妈结婚后都跟着部队行动北上了,之后因为战乱就断了联系,建国后直到1955年双方才恢复通信的。
    因为距离远,来的信也是屈指可数的,她也就没有告诉咱们几个。
    听小舅说,咱妈后来在信上说过要带咱们几个去看外公外婆。”
    说到这里,张丽丽低声说道:“可惜爸爸妈妈走了。”
    “别难过了,都过去了。”张志飞揉了揉妹妹的脑袋,小声安慰道。
    “舅舅他们为什么不写信来,咱妈出事了咱们不知道他们,他们这么长时间收不到咱妈的信,就不会来信问问。”张志国有些不理解。
    “因为外公外婆搬家,将之前咱妈给他们写的信丢了,没有了咱家的地址,不知道把信寄到哪里。”张丽丽解释道。
    兄妹几人对这个消息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感叹造化弄人,物是人非。
    “算了不说这些了,等以后条件好了,咱们一起回到爸妈生活的地方看一看。”张志飞转移话题道。
    之后兄妹几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这些年的境遇以及今后的打算进行了交流,这一夜四人几乎彻夜未眠。
    之后的一段时间,兄妹几人去了老院子,回忆小时候的欢乐、父母离世之后的彷徨、相依为命的情形。
    初六过后,张志飞和张倩倩,又一次送别了弟弟张志国和大妹张丽丽,之后生活重回正轨。
    ……
    进入1977年10月21日,从教育部传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教育界迎来了一场伟大的变革——恢复高考。
    这一历史性的决策犹如一道明亮的闪电,划破了黑夜的长空,照亮了无数青年学子的前途。
    尤其是对于那些上山下乡的青年来说,他们将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高考恢复的消息一经传出,举国欢庆,人们奔走相告,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高考的恢复犹如久旱逢甘霖,让无数青年学子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他们纷纷拿起书本,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希望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为自己争取一个光明的未来。
    张倩倩和薛宜明两人为了复习考上大学,干脆选择直接将自家的孩子送到了张志飞家,全力备考。
    “倩倩,宜明,你俩放心去复习,孩子有我们呢!”张志飞见两人心事重重,以为是放心不下孩子,于是开口安慰道。
    “大哥,我们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是担心政审过不去。”张倩倩担忧的说道。
    “是呀,我听同事说了,像我家这种关系,恐怕政审过不去。”薛宜明补充道。
    张志飞一听,原来两人是因为这个担心,当下笑着说道:“你俩没有看最新的报纸。”
    “什么报纸?”张倩倩和薛宜明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问道。
    “关于政审的报纸,这次政审主要看的是本人的政治表现。
    只要是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决心为革命学习就可以了,你爸妈的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耽误你俩政审上大学。”
    看两人有些懵逼,张志飞继续道:“邓老也强调了,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那就太好了,明明、亮亮你俩好好的在舅舅舅妈家待着,不准调皮,爸妈考完试就接你俩回去。”张倩倩嘱咐着自家的两宝贝儿子。
    “嗯。”两孩子有些舍不得他妈离开。
    “哥,辛苦你和嫂子了。”
    “行了,没事就回家学习去,别在这煽情了。”张志飞打断了妹妹的话。
    1977年12月11日,大运动之后的首届高考如期举行,为期两天。
    高考的如期举行,昭示着这个国家又回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局面,科学技术的春天终于要到了。